徐文雋 吳雪

鑫城苑“大白”志愿者與警察溝通。
上海的氣溫漸漸高了起來,夏天的氣息越來越近了。每天一睜眼就穿上防護服已經是我的常態。我是徐匯區鑫城苑的一名志愿者,今天(4月13日),是我們組隊服務小區的第14天。這天傍晚,我做好消殺,脫掉防護服,收拾停當后,才騰出手來,回憶這些天發生的事。
作為一名雙胞胎寶媽,我本以為會自覺封控在家,從沒想過自己和“隊友們”能為小區出份力。事情的發生還挺突然的,我所在的小區淮海鑫城苑,隸屬于徐家匯街道,這個街道分管周邊多個小區,3月下旬,隔壁同屬虹二居委的虹二小區發生了疫情。
不巧,居委工作人員全部封控在里面,根本無法來小區服務。一時間,我們小區出現了管理真空。開始,大家并不清楚這個情況,直到3月16日,鑫城苑也封控了四天,這四天里,小區做了四次核酸檢測,當時醫生來了,人員特別松散,雖說有樓組長維持秩序,但核酸檢測做了也就做了。至于能否做到“不漏一人”,沒人知道。包括更細節的喊樓、路線、清點人數,根本沒人管。如此的情況讓業主們一頭霧水,感染風險也大大增加。
3月19日,小區業主第一次建立了小區大群,但作用也只是讓大家都知道,什么時候該做核酸了,僅此而已。
因為我本身有嚴重的心臟疾病,家里又有兩個2歲小朋友。我擔心,在找不到業委會、居委會動彈不了的情況下,4月1日封控之后,萬一遇到緊急情況,得不到及時救治。再者,在無組織的情況下,萬一有人躲避檢測,整個小區將面臨著威脅。
我本身在一家民營企業擔任財務和人力綜合工作,自己有熱血,作為業主,想發揮自身優勢為自己和鄰居負責,我覺得有責任組織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小區管理好。
3月30日中午,我發起了組織志愿者隊伍的倡議,群里第一次有這么多人說話。大家很踴躍,群里的年輕人、黨員第一時間站出來。他們當中,很多人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均沒有得到答案。
很快,志愿者核心團隊確定了五六個人,志愿者隊伍有50個人,都是中青年的年齡層,當中,有職位很高的政協委員,也有70多歲的老黨員。
新隊伍建立起來了,各種瑣碎的事情接踵而來。因為4月1日就要組織核酸檢測,而人員真正確定下來在3月31日,相當于留給我們準備的時間還不到一天。
當晚,居委會派人把防護服送了過來,講了大概的流程。我們連夜在群里討論制定了方案。志愿者隊伍里有邏輯清晰的“技術精英”、出點子的“智囊團”,效率極高。第一步,我們排摸了樓與樓之間人數的區別,有的樓人數多,有的人數少,那么,做核酸肯定有快有慢。這就需要每個樓棟安排一個能夠喊樓和維持秩序的樓長。
接下來是總控的問題,因為醫生檢測的臺子是固定的,小區樓棟從A棟到K棟位置不同,核酸檢測的路線,存在一個方向性的問題。因為之前虹二小區,用喊樓的方式,叫到幾號樓下來,幾號樓就下來,但又不能保證本樓棟的人是否全部下來,或者沒叫到的是否提前下來。為了避免人群混亂交集,路線優化十分必要。
商量后技術人員畫出了一張PDF的路線圖,每一棟居民做核酸的路線,根據就近與單行道原則,配合內場大白,和外場小藍的指揮,設計完畢,樓組長在樓棟口來把控樓棟內居民是否“應檢盡檢”。

4月4日核酸檢測部分志愿者合影。
4月1日當天,小區624個人,在三個半小時內順利完成了核酸檢測。雖說第一天成效還不錯,但還是有些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畢竟,一個突然冒出來的組織,想得到所有居民的信任還是很難的。有人對集中核酸有顧慮,認為多檢查沒必要,只會增加感染風險。
在這點上,徐家匯派出所社區民警梁建平發揮了很大作用。梁建平今年56歲,對每家每戶情況門兒清,對于不愿意配合的居民,他就挨家挨戶地上門做勸導工作,盡心盡力,算是團隊里一個破冰的人。
在我們的隊伍里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不僅梁警官,還有政協委員、外企總經理、醫生專家,甚至不知道名字的志愿者們。
連城是我們核心團隊成員之一,作為外企總經理,一天拿著掃碼槍站五個多小時,事后我才知道,他是曾經動過大手術且要每天服藥的人。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婦聯執委作為我們的鄰居,也忙前忙后地默默發抗原盒子,做志愿者工作,從來不出聲抱怨什么。錢亦蕉是媒體工作者,也是我們團隊智囊團的核心人物。對于怎么排隊、怎么設計路線,給了很多方案建議。
小區一家夫妻確診陽性之后,家里核酸陰性的老人緊急看病送醫,大家出了不少主意,最后把老人送到了徐匯區中心醫院急救,家里12歲的兒子也有鄰居們輪流做飯照料。 小區里兩名醫生,主動表明自己的身份。一個是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段紀成,一個是上海胸科醫院胸外科行政副主任姚烽。兩位都表示,封控期間業主遇到的醫療問題可以向他們咨詢。
小區正能量的聲音越來越多了,我們的工作也更順了。這兩天,我們的團隊接手了團購工作,志愿者進行了清晰的梳理。
事實上,3月中旬到現在我已經有心臟房顫,但最近不方便就醫,身邊備著一些常用藥,身體也早已處于超負荷的狀態。一直是意志力和熱血在支撐著我做好這件事,有始有終底把它做完,直到解封的那一天。而解封之后,遭受重創的民營企業可能面臨裁員,又讓我倍感擔憂,一切都會好起來嗎?我們總要抱有希望。
目前,小區志愿者工作還在進行中。6月1日上海恢復了常態化管理,可以出門了,大家心里特別開心激動。因為這次的疫情,鄰里之間的關系更近了,6月1日兒童節,小區辦了一個兒童節的納涼晚會,組織小朋友一起玩些拔河等小游戲。許多志愿者也開始了復工復產,徐文雋說,有需要的話,志愿者團隊也會根據情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是晚上下班以后,這是她們達成的一個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