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毅皓 王煜
26天,這是到今天(4月5日)為止,我們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全封閉的時間。680多名老人和230多名員工至今平平安安,這是最讓我欣慰的。老人是新冠疫情中最為脆弱的群體之一,養老機構是老人聚集的場所,我們院里又有不少高齡老人、患病老人,面臨的挑戰非常艱巨。
我是福利院的負責人,明白自己的責任有多重。2020年初疫情開始以來,我們院里也經歷過幾次封閉,但那時是入院老人和一線護理員工在劃定的區域里封閉,院里還是有一部分員工可以回家的。
而這次不一樣了。2022年3月10日,我們接到上級通知,把全部的員工和入院老人召回院內;3月12日一早的進一步通知明確,為了應對當前疫情,養老機構實行嚴格的“全封閉”:所有人不進不出。 這樣的情況,我是第一次遇到。
“全封閉”開始后,我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和同事一起反復考慮和落實每一個防疫細節,確保所有人不被感染。所有人不進不出、外賣快遞和家屬提供的物品也不允許入院,但食物等必要的生活物資還是要進來的。
經過不斷改進,我們現在的流程是:運送食物的車輛停在福利院門口、卸貨,車輛開走。我們先對物資在院外進行一次消殺,搬進院內指定區域后做二次消殺,再放置至少48小時,才能進入廚房。執行這些消殺、搬運任務的都是專人;并且搬運一次,他們使用的手套等防護器具就立即廢棄、妥善處置。
要進入院內特定區域裝運垃圾的車輛,我們也是嚴格消殺,并且查驗司機和工作人員24小時以內的核酸陰性證明。全封閉期間,老人一周兩次核酸檢測、員工兩天一次核酸檢測。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風險,檢測也由我們院內設衛生所的醫護人員完成。他們之前已經接受過核酸檢測技術的培訓,有獨立規范操作的能力。


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的護士為老人做核酸檢測。
老人一般的治療和配藥,都可以在院內完成。萬一遇到需要出院就醫的緊急情況,對口醫院已指定專人對接我們,120急救車等綠色應急通道會第一時間為院內老人打開。
全封閉期間,我們開展了一次全院演習,模擬院內出現新冠感染者的情況下,每一個具體崗位的人該怎樣處理、怎樣最快將感染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演習之后,每個分院、每個班組的同事都再仔細進行了復盤,讓所有人都心里有數。
說實在的,我的壓力特別大。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時,閉上眼睛腦子里依然全是“哪些防疫環節可能還有疏漏、還能做得更好”;一旦想到了些什么,我就馬上跳起來記錄在手機上、發到工作群里和大家討論。“父母在哪,家就在哪”,這是寫在我們福利院墻上的話;我們照護這么多老人,就與很多家庭連結在了一起。將心比心,一定要保證大家都健康平安。 隨著上海的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家越來越緊張。對于老人,我們都是以開放的態度,及時讓他們知曉外界真實的情況。我們把福利院當成一個家,老人也是這個家庭的一分子,他們有知情和參與的權利。
其實老人們的防控意識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得知浦西從4月1日凌晨要進入全域封控后,有一位老人找到我,建議福利院內的老人也在這段時間“足不出戶”,以確保安全。我告訴他:“福利院現在已經采取了最嚴格的防控措施來保證大家安全啦。專家也說過了,老人家要常出門走走、曬曬太陽的,這樣才有益身心健康呀。”他想了想,說了句“也對噢”,接著開心地和老伙伴們一起在院內活動了。
讓老年人在院里生活得不僅安全而且開心,是我們員工一直以來特別擅長的。現在,封閉得太久,我們也要想辦法逗自己開心了。于是,跳房子、舞龍、拍搞笑小視頻……大家開動腦筋,各種招數輪番上陣,讓壓抑的情緒得到宣泄,讓我們可以繼續用真誠的笑臉面對老人。
我知道員工們特別不容易。
社工部有不少年輕人,他們的孩子才一兩歲,封閉入院時孩子在門口眼淚汪汪跟他們分別。有一位護工的丈夫偏癱,她封閉進來后,丈夫就全靠周圍鄰居接濟照顧。

喬毅皓(右一)和同事們在一起。
我們食堂的大廚特別辛苦,每天全院有2700多人次要吃飯,他要保證食品安全,又要費盡腦筋盡量讓大家吃得好;這一陣子,他已經肉眼可見地瘦掉了四五斤了……
這次全封閉,他們沒有一個人跟我說“不愿意”。和家人分離,有誰不難過呢?
我先生現在也封閉在上海的單位里,我父母和我女兒在外地。我和我女兒的生日都在3月,往年,父母會來上海看我,給我過生日。今年我錯過了女兒的生日,父母也錯過了他們女兒的生日。
我生日那天是在全封閉期內,我沒跟大家說,只有同辦公室的幾個同事知道。他們說:沒有蛋糕沒有蠟燭,至少要吃碗面條吧。我說:不用了,廚師們已經這么累了,千萬不要再給他們添麻煩了。這注定會成為我特別難忘的一個生日。
我們在封閉的院區里,也一直在關注整個上海的疫情,這些天也在網上看到一些讓人傷心的事情。疫情洶涌之下,每家每戶都很不容易。上海是一座超大型城市,我們要給它一些自我修正的時間,給彼此一些時間。
當上海的許多人為生活開始恢復正常而喜悅時,喬毅皓卻有些傷感,因為養老機構此時收到了上級專門下發的繼續保持全封閉的通知;而防控措施什么時候能夠有所緩解,仍然是未知數。她的傷感源自對福利院里老人和護理員的心疼,為了保證最大限度的防疫安全,他們的活動范圍被限制在同一樓層,已經80多天。他們太不容易。 “這么多天,每一天都很困難,可我們每一天都過來了。”她相信,總能等到“云開月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