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靜 周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2)02-0095-03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逐漸對自身外觀有了更多的要求,隨之對美容整形行業有了更多的期望[1,2]。重瞼術又稱雙眼皮手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眼部美容手術,通常在門診就可以實施完成。由于手術本身就是一種創傷,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疤痕及術后水腫,對患者后期工作及學習產生影響[3,4]。目前多采用常規護理,患者居家后缺乏專業護理指導,實施效果不佳。因此醫務人員需要通過一些干預措施,加快患者恢復,減少患者應激反應,促進患者居家后能夠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監督,高質量的完成術后的護理計劃。網絡化平臺高速發展,為更多的行業提供了更多思維模式。目前,延續性干預在較多的臨床疾病中應用,為了驗證其效果,本研究對我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行微創重瞼術的180例患者展開研究,觀察基于網絡化平臺的延續性護理(視頻連線、公眾號推廣等)對微創重瞼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不良情緒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行微創重瞼術的1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90例。對照組男10例,女80例;年齡18~35歲,平均年齡(25.12±5.46)歲。觀察組男8例,女82例;年齡18~36歲,平均年齡(25.57±5.11)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首次行微創整形手術患者;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夠熟練地使用目前常用聊天軟件;③患者能夠主動配合實驗;④無家族精神病過往歷史。排除標準:①眼部有疾病患者,或者正處于急性期的患者;②備孕期、孕期、月經期患者;③對疼痛較為敏感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進行微創前向患者講解手術中的注意事項,告知后續拆線、換藥及復診的時間。囑患者按要求口服消炎藥,嚴格做好冰敷,術后第1天按要求到醫院進行換藥及清洗傷口。傷口在2個月內不能涂抹化妝品。
1.2.2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了網絡化的延續性護理,具體方式如下:①通過QQ或者微信的方式與患者建立網絡化的聯系,根據患者職業及個人需求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服務,并且針對不同人群進行通俗易懂地講解;②對部分較為緊張的患者進行一對一的網絡疏導,通過對手術醫生、護士及科室相關的硬件設備的講解,結合部分患者的實際成功案例分享,減少患者負面情緒;③網絡化的管理,對不同的人群進行特定分組,群內成員之間無法知曉他人個人信息,群組定期組織線上互動,成員之間相互分享居家后一些注意事項和經驗;④結合患者的個人情況針對性地進行居家后飲食(禁止食用辛辣實物,戒煙酒)及運動的指導(禁止劇烈運動,以身體發熱為宜,防止汗液對傷口污染),針對后期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情況做好及時的解釋,手術當天冰敷20min休息10min,交替進行,術后平臥,冰袋放于眼部,使用期間禁止用手扶;⑤護理人員通過網絡打卡的方式,監督患者按時服用消炎藥。對3次/d的滴眼藥水流程通過視頻指導正確的方式;⑥術后出現視物模糊,刺激流淚等一些正常情況,提前進行告知,減少患者的緊張焦慮;實施分群管理,保障患者疑問能夠快速得到正確的解答;⑦適當移情,可通過聽音樂、聊天轉移自我的注意力,達到移情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疼痛感;⑧做好患者的隨訪工作,利用網絡化的快捷手段,通過視頻的方式對患者傷口的情況進行檢查,并且根據當前情況給出下一步的建議。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SAS和SDS評分。并發癥包括:疼痛、感染、浮腫、疤痕。SAS、SDS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焦慮、抑郁總分低于50分者為正常;50~60分者為輕度,61~70分者為中度,70分以上者為重度。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SAS、SDS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8.123,P<0.05

延續性護理是指患者在離開醫院后所接受到的一系列的護理服務,需護理人員與患者通過其他方式保持交流和溝通,從而滿足患者出院后的護理要求[5]。目前微創重瞼術患者在門診接受治療和手術后,當天即可出院,缺乏對患者后續護理問題和心理問題的持續跟進。傳統護理通過紙質手冊或者健康表對患者進行宣教,患者僅可在醫院得到較好護理服務及咨詢,由于居家后自我護理能力及監督能力不足,所以目前總體護理效果不盡如意。現今自媒體高速發展,網絡普及率較高,實施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可監督院內護理計劃的執行,并實現空間和時間上無障礙,擴大護理服務半徑,實時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保障患者居家后的自我護理質量,護理效果良好[6,7],所以受到更多患者的推崇[8,9]。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基于網絡化平臺的延續性干預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分析認為實施該護理方式可有效幫助患者居家后正確執行醫務人員制定的計劃,包括患者出現浮腫不良現象時進行交替冰敷,減輕浮腫癥狀;更好地執行居家后飲食控制(忌辛辣,以清淡為主)及運動要求(以身體運動微微發熱為佳);痛感明顯時能夠通過移情的方式去減輕疼痛(聽音樂、聊天),提升自身的耐受性。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實施前,患者由于首次進行微創手術,對于自身的體質及手術后的效果不自信,導致患者出現緊張焦慮的情況。在實施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得到明顯緩解,護理人員通過網絡化的宣傳,根據患者擔心的具體問題分步驟進行溝通,逐步解決患者心理上的問題,并且通過居家后的計劃制定,使得患者能夠將注意力得到轉移,自身心態得到很好的控制。
綜上所述,對微創重瞼術患者實施網絡化的延續性護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緊張焦慮情緒,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為患者后期的康復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