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卞海霞

自然是幼兒生命的搖籃。我園以自然為師,基于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生活出發,豐富幼兒認知體驗,讓課程回歸本真,賦予幼兒無限的活力。在春游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游玩白馬湖“向日葵的故事”主題公園。回園分享游覽體驗時,幼兒對向日葵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萱萱說:“我爸爸在那里上班,可以請我爸爸教我園怎么種向日葵。”幼兒紛紛贊同,充滿了期待。
故事一:向日葵“發芽記”
萱萱的爸爸熱心地為幼兒準備了不同品種的種子,并介紹了一些有關向日葵的知識,如向日葵有觀賞型和食用型等品種,長出來的高度不同等。萱萱爸爸的介紹,更加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
種植活動開始了。“我們種的品種不同,用磚頭隔開,比一比哪種長得快。”“幾天會發芽?”“要經常給向日葵澆水。”……幼兒一邊種植,一邊討論。
接下來,小雨一連下了好幾天。天氣晴朗后,幼兒迫不及待地看望他們種下的寶貝。朵朵激動地喊道:“快來看啊!我園的向日葵長出葉子了!”發現自己親手種的向日葵長出小苗,幼兒非常開心。此后,幼兒澆水、除草,小苗也茁壯成長。有一天,慧慧發現有的向日葵葉子上有洞。經過仔細尋找,幼兒發現在一片小葉子下面有個小蝸牛,另外一邊還有小瓢蟲。睿琪說:“要是它們把向日葵葉子都吃掉怎么辦?”“我把它抓住。”亮亮說著,將蝸牛抓了起來。雨琪伸手剛要捉瓢蟲,瓢蟲飛走了。亮亮說:“我聽媽媽說,小蝸牛在下雨后喜歡出來。我園把小蝸牛送到草叢邊吧!”彤彤說:“我園明天再來看看,如果還有小蝸牛就把它捉走。”

種植向日葵的同時,圖書角閱讀區的《向日葵的秘密》《媽媽的向日葵》等繪本也成為幼兒閱讀的新寵。植物的成長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觀察、思考、判斷,爭做“護花使者”。他們懂得了植物有生命,需要呵護和關愛。照護向日葵生長的過程提升了幼兒的責任感。
故事二:給向日葵“量身高”
戶外游戲活動,幼兒像往常一樣去觀察向日葵,又有了新的發現。科翰說:“向日葵桿子上面長著很多細毛,摸一摸還有點扎手。我園看看里面長葵花子了嗎?”軒軒說:“我聞一聞,真有香味。”糖糖在一旁說著:“那邊高大的向日葵會長出很多子兒!”幾個向日葵用手比畫:“向日葵好高,比我園還高!”
回到班級,糖糖等幼兒分享他們的發現,同時提出問題:向日葵有多高?給向日葵“量身高”引發了多數幼兒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探索欲。
如何測量?幼兒結合經驗,提出多種測量方法,如用長尺、樹枝、水彩筆等工具測量。幼兒自由組合,分工協作,有負責測量的,有負責記錄的。不同小組因為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量出的結果也不同。最后,幼兒發現,測量工具長,量的次數就少;測量的工具短,量的次數就多。
科學探索的精神在活動中得以體現,并持續進行。幼兒與材料、環境互動,教師默默支持幼兒深度學習。幼兒在積極自主的狀態下不斷思考、嘗試、探索,與同伴合作分享,最終測量成功。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幫助幼兒理解測量知識。
故事三:向日葵的“秘密”
不少向日葵開花了,幼兒經常來欣賞美麗的葵花。有一次,一名幼兒發現向日葵的花朵都是向著同一個方向。這是為什么?涵涵說:“它怕冷,想曬曬太陽。”羽西說:“我們每天都在操場這邊做游戲,它想看著我們。”萱萱說:“因為它們跟著太陽轉。”
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幼兒了解到,原來向日葵花盤的底部有一種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害怕陽光。向日葵在生長初期需要擋住陽光,花盤便跟著太陽的方向轉動。向日葵長大后,生長素減少了,花盤就一直面向東南方。也許幼兒并不明白這么深奧的問題,但為幼兒提供了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探索活動的深入開展。
幼兒與向日葵的故事還在繼續。向日葵在幼兒的照料下開花結果,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幼兒和向日葵一起成長。幼兒通過播種、澆水、除蟲,增強了勞動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了思考、判斷、合作等良好品質,加深了對生命的理解,對自然更加尊重和熱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