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秀明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不少游戲往往由教師創設好游戲環境,準備好游戲材料,制定好游戲規則。這些“包辦”行為,制約了幼兒在游戲中的發展。因此,教師實施“游戲改革”,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幼兒,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教師將幼兒的自主游戲場地從教室“搬到”寬敞的廊道里,給幼兒提供更加開闊的空間;教師建立游戲材料資源庫,除了提供各種角色游戲需要的基本材料外,發動幼兒自主收集豐富多元的輔助材料。游戲時,幼兒自主制定計劃書,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游戲主題,自主選擇游戲材料,布置游戲場地,并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伙伴,制定游戲規則。
通過“游戲改革”,幼兒越玩越投入。一次,教師發現,一些經常開展的角色游戲,全部被他們“拋棄”了。幼兒選擇的材料越來越少,有時候只需要一份計劃書,一個籮筐和一盒積木,幼兒就玩得風生水起。這是游戲嗎?幼兒在這樣的游戲中能得到什么?在持續觀察中,教師在幼兒興奮的臉上終于找到了答案。
鏡頭一:保齡球館設計高手
峻峻拖來一筐椰汁罐,然后將椰汁罐按每排7 個排列,一共排成5 排,擺成了長方形。這樣,一個保齡球館就誕生了。茗茗首先來到保齡球館,拿著奶粉罐使勁一滾。可是,對面的椰汁罐只倒下一個;接著,茗茗站到一邊看著艷艷,艷艷拿著薯片罐也用力一滾,對面的椰汁罐隨即倒下3 個。艷艷不服氣:“你這樣放,椰汁罐不容易倒下。”茗茗立馬說:“是的,要擺成三角形。”峻峻蹲下來,一邊將椰汁罐重新擺放好,一邊說:“我設計的是難度高的,就看你們誰能贏走我的獎品。”峻峻的這句話激起幼兒的挑戰欲。排隊的幼兒越來越多,他們一個接著一個玩游戲,都想獲得峻峻提供的獎品。
在保齡球游戲中,幼兒以往將椰汁罐擺成三角形,而這次峻峻把椰汁罐擺成方形,難度一下子提高了。保齡球館的游戲始終吸引幼兒不斷挑戰自我,幼兒對此樂此不疲。
鏡頭二:房屋設計高手
慧慧推著一箱積木來到自己的柜臺前,將游戲計劃書夾好,放在桌上。幼兒迫不及待地來到柜臺前有序排隊。慧慧耐心地問大家:“玩幾塊錢的積木?”佳佳說:“我要玩兩塊錢的積木。”一旁的小助手牛牛立馬從積木箱里拿出五塊積木,慧慧對大家說:“拿到積木就可以搭了。今天是搭房子,比比你們誰搭得最好看。搭得好的小朋友獎勵一箱牛奶。”于是,慧慧指著一旁的牛奶箱。幼兒看到如此豐厚的獎品,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肯定我搭得最好。”“我也會搭。”……幼兒你一言我一語,都不服輸。濤濤開心地說:“你們看,我這個房子是不是很高,上面尖尖的,很酷吧。”小宇站起來說:“看,我的房子很大,可以住很多人。”
簡簡單單的幾塊積木,成了幼兒游戲的搶手道具。幼兒自己制定玩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搭建,互相進行評價,誰任務完成得好,誰就能贏得獎品。這些簡單的材料在幼兒手中“充滿魔力”,讓教師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游戲。
鏡頭三:飛鏢館高手
隨著游戲的開展,游戲內容越來越豐富。天天跑到我面前:“老師,再給我一張紙,我的紙不夠用。”我問:“怎么啦?”天天認真地說:“我今天要開一個飛鏢館,我設計了游戲計劃書和價目表。我還要再畫一個轉盤,上面有獎品,小朋友投中哪個就得到哪個獎品。”我說:“當然可以。”一會兒,天天就畫好了;接著,他根據游戲計劃,和涵涵一起快速擺放好材料。飛鏢館正式營業,幼兒對這個新穎的游戲非常感興趣。天天扯著嗓門:“請有序排隊,請有序排隊。”瑤瑤問:“這個怎么玩?”天天說:“一塊錢一個球。不能超過這個柜子投,超過就是犯規。”一旁的昊昊說:“我先來,我先來。”他擠到瑤瑤前面,超過了柜子,眼看秩序就要亂了。這時,天天說:“等等!我把這輛車推在這里,里面放各人帶的球。誰動了這輛車,就沒收誰的球,取消游戲資格。”這一招真靈,幼兒排好隊伍,耐心等待游戲開始。不久,瑤瑤開心說;“我投中了,我拿到了一只小熊。”
隨著自主游戲模式的改變,幼兒拿的材料越來越少,玩法卻變多了。保齡球游戲只有簡單的幾個罐子,卻玩出了無限的樂趣;“房屋設計高手”游戲用有限的錢購買有限的積木,搭出最有創意的房子,給幼兒無限的挑戰和動力;在飛鏢館,一張簡易的圖紙、幾個報紙球就能讓幼兒玩出樂趣。幼兒根據自己的游戲經驗,挖掘這些材料的潛在價值,探索各種創意玩法,使自主游戲有意義。
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游戲狀態,發現幼兒有了一定的遷移能力。他們結合經驗,創新游戲玩法,不但增強了挑戰度,而且增加了趣味性,激發了幼兒參與游戲的熱情。幼兒在游戲中學會了制定游戲規則,溝通協調,角色分配,謙讓他人……自主游戲為幼兒提供了探索、交往、挑戰、學習、成長的機會。
自主游戲因幼兒的奇思妙想產生了更多的玩法。這樣的游戲才是幼兒感興趣的真游戲,才能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使其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