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雅娟
著名教育學家巴特爾說過:“愛和信任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僅僅是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做過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感觸最深的是,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對孩子充滿愛。為此,我一直用一顆真誠且溫暖的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入園第一天,一個漂亮又文靜的女孩映入我的眼簾。她叫瑤瑤,在爸爸的帶領下參加親子活動,臉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第二天,不少幼兒獨自入園,哭成一片。但是,瑤瑤不哭不鬧,只是躲在墻角撕咬衣服。我走過去輕輕地對她說:“瑤瑤,讓老師抱抱!”她竟然躲閃開了。別的孩子都爭先恐后,擠到我面前,嚷著要布娃娃、汽車、小飛機等玩具,唯獨她安靜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著我。我問她:“你要玩具嗎?”“要。”她輕輕地說,并用手指著布娃娃。瑤瑤平時沉默寡言,不能用流暢的語言與別人交流,其行為表現為明顯的交往退縮。接連幾天,她都是一個人默默地躲在墻角,不愿意接受教師的關心,總是向室外張望。離園時,她爸爸總是第一個來接她,她這時才會開心地撲向爸爸的懷抱。
過了一段時間,班上孩子的情緒逐漸穩定,哭聲漸漸被笑聲替代。一天下午,瑤瑤的爸爸沒有來接她,而是外婆來接她的。瑤瑤始終不肯回家,第一次拉著我的手不停地說:“老師,我要爸爸。我不要跟外婆回家。”接連幾天,瑤瑤的爸爸都沒有接送瑤瑤,由外婆每天“晚送晚接”。瑤瑤用哭聲“抗議”,在外婆走后不斷哭泣。我走過去安慰,她總是躲閃著,一直說:“我要爸爸。”過了幾天,她的行為更加反常,不肯搬椅子,不肯拿杯子喝水,不肯玩游戲,總是抱著閣樓墻角的柱子不放手。一見到教師,她就會不停咬衣服,啃手指,甚至大哭。我安排幾個孩子幫助她,帶她一起如廁、一起洗手,幫她幫椅子、拿杯子,陪著她一起游戲。過了一段時間,瑤瑤的改變甚微。我幾次打電話給她父母,一直沒有接通;與她外婆交談,外婆一直避開。我想,瑤瑤的情況一定和她家庭情況有關。
一天,外婆一大早送來瑤瑤。我試著問:“瑤瑤,今天真早!你的衣服真漂亮!”這時,她竟然開心地回答:“老師,我爸爸回家了!”“爸爸去哪上班了?是不是很忙?”瑤瑤低著頭不說話。這時,外婆插了一句:“不是,她爸爸一直在家。”外婆把瑤瑤推到我身邊轉身離開了,眼里含著淚花。第二天,瑤瑤來園不停地摔玩具,踢椅子,大聲哭鬧起來。這時,我致電瑤瑤的父親。瑤瑤的父親聽了我的介紹,沉默不語,只給了我一個聲稱是瑤瑤媽媽的手機號。終于,我首次打通了瑤瑤媽媽的手機,請她盡快來幼兒園。經過了解,我得知瑤瑤的父母正在鬧離婚,為爭奪孩子的撫養權經常吵架。瑤瑤在這個陰影的籠罩下才會頻繁出現哭鬧等行為。當晚,我和她的父母進行了交流,建議他們離婚的事情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后來,瑤瑤的情緒漸漸穩定,有時由爸爸接,有時由媽媽送。
但是,瑤瑤的情緒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我經常發現瑤瑤的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做一些小動作,如畫畫時亂涂,把作業紙揉成一團,在音樂課上捂起耳朵,玩體育游戲一輸就哭,區域活動中總是抱著布娃娃自言自語,等等。瑤瑤性格內向,孤僻懦弱,缺乏自信,不善交往,不參加集體活動。如何讓她健康、快樂地成長?我一直思索并探尋著。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這讓孩子終身受益。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原因給瑤瑤帶來了嚴重的心理障礙。針對瑤瑤的行為特點,教師只有傾注愛心,才能幫助她“抬起頭來走路”。因此,我注重加強與瑤瑤家長的交流,讓他們了解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特征,感受父母的言行舉止給孩子造成的影響。我建議他們,日常生活中要增加與孩子的“聊天時間”,了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增進相互的情感依賴;盡可能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待著,要讓孩子真切感受家庭的溫暖,體驗家長的關愛。家長還要做有心人,關注孩子的行為、心理、情緒等變化,并進行引導。
針對瑤瑤的情況,我經常給她的父母“開小灶”,傳授教育孩子的知識、技巧和體會,并組織家長一起探討“如何讓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傷害降至最小”“如何給予孩子正常的愛”等話題,讓瑤瑤的父母在與其他家長的交流中受到啟發,從而為瑤瑤創設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
我園為瑤瑤創設和諧、溫馨、寬松的環境。早晨來園時,我微笑著主動抱抱她、親親她、迎接她,通過簡單的問詢激發她的傾訴欲;活動時,我和她一起玩“木頭人”“猜拳”“捉尾巴”等游戲;午睡起床后,我變著花樣給她梳不同的發型。此外,我時不時主動尋找話題,與她聊天交談,打開她的心扉,如“你這件衣服真漂亮,是誰買的?”“今天誰送你來幼兒園的?”“你最愛吃什么?”等,讓她感受教師無微不至的愛。
我經常在其他孩子面前夸瑤瑤,引導其他孩子在我的感染下接近瑤瑤,與她交朋友。我還潛移默化地教會瑤瑤一些人際交往的方法,讓她能夠輕松地面對同伴,學會與同伴相處,以愉悅的心態自發融入集體。在一日生活中,我給予瑤瑤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勵她以健康快樂的心態迎接每一天,度過每一天。僅有教師的關愛是不夠的,同伴的接納和幫助同樣重要。我將瑤瑤的座位安排在性格外向的孩子旁邊,讓活潑開朗的孩子和她游戲和交談,給予她積極的影響。
其實,像瑤瑤這樣的孩子內心很脆弱,很自卑,缺乏自信。我選一些簡單的問題或任務讓瑤瑤完成,有意識地為她創造機會,如“請你去叫小雙進來梳頭。”“請你把這本書給文文。”等。每當她完成任務,我就及時表揚和鼓勵,給她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朵小紅花等。畫畫時,我經常和她一起涂色;在區角游戲時,我帶她去“理發店”“小吃店”串門;在戶外活動時,我陪著她走平衡,鼓勵她跳羊角球,讓她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瑤瑤的數學能力較強,我經常把她的作業本在班級展示,在幼兒的贊嘆聲和掌聲中給她貼上紅紅的五角星。
起初的瑤瑤和現在的瑤瑤已經判若兩人。現在,她每天來到幼兒園都帶著笑容,會和大家主動分享令她高興的事情,上課時也能大膽舉手發言。看著她的點滴進步,我無比欣慰。教師一定要用愛去呵護瑤瑤這樣的孩子,使其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