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穩
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回歸自然的環境,是《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倡導的理念。我園充分利用園內外自然資源,積極開發課程內容。大班“探秘自然,尋找有‘溫度’的故事”活動,用溫度的變化串聯幼兒生活中的一系列疑問,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面對幼兒的探究,教師不斷提供新的支架;面對幼兒不斷產生的游戲需求,教師不斷思考。整個活動基于“在自然中學習”這一核心,支持幼兒在自然中的發現、學習與成長。
和幼兒談論秋分節氣的時候,陽陽說:“老師,你說秋分過后氣候要變冷了,可是現在還是好熱啊!”菲菲說:“幼兒園的桂花也沒有開,不是說秋天會有香香的桂花嗎?”幼兒隨即來到晨談墻旁邊,看著居高不下的溫讀趨勢圖,感覺現在仍處于夏季。
秋天何時會來?幼兒帶著問題,開始了“尋秋”之旅,分成探秘組和氣溫討論組。探秘組幼兒拿著紙筆、氣溫計,到幼兒園戶外環境中尋找“秋姑娘”的痕跡(石榴樹、銀杏果、孔雀換毛、黃色的樹葉等)。原來,秋天已悄悄來臨,只不過目前氣溫較高。氣溫討論組幼兒通過APP 查閱未來十五天的天氣預報,制作了氣溫走勢圖。秋天是否真的來了?溫度預測是否準確?幼兒想要測一測秋天的“溫度”。
教師應尊重幼兒的認知發展,及時捕捉他們的學習需求,給予支持和引導。于是,在區域材料中,教師及時投放了溫度計。
妙妙拿著溫度計跑到小花園里測量溫度。她看到溫度計上顯示的數值是27.1℃,便在記錄紙上寫了下來。剛寫完,她發現數值變成了27.5℃。
琳琳說:“我和妙妙一樣,上次記的時候,溫度計上的數字一直在變。”
睿睿說:“我知道,不能拿著溫度計走來走去,你一走它就要變了。”
程程說:“要等溫度計上的數字不動了,那個數才是對的。”
為了驗證程程的想法,幼兒拿著溫度計再次測量氣溫。有的幼兒把溫度計放在花園的桌子上,有的幼兒把溫度計放在大廳門口,有的幼兒把溫度計放在攀爬架上。在程程的組織下,幼兒將溫度計放置在地面上,一起蹲著,慢慢等待,最終氣溫定格在28.3℃。
在掌握測量溫度的正確方法后,幼兒將記錄紙貼在學習墻上。一天,陽陽發現自己與別人記的內容不同,問道:“這是怎么回事?”樂樂在一旁說:“記錄的地點不同。你記的是操場,我記的是教室。”從幼兒的對話中,教師捕捉到樂樂對室內外氣溫不同這一現象有了一定的感知。于是,教師決定通過集體活動“氣溫大猜想”,輻射并深化個體經驗,以“室內室外氣溫一樣嗎”“室外的氣溫都一樣嗎”“室內的氣溫都一樣嗎”這三個問題,引發幼兒的猜想和驗證。
“室外每個區域的溫度都一樣嗎?”這個問題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爭議。琳琳說:“室外肯定是不同的,積木區那里熱,野戰區涼快。”睿睿說: “前面有太陽曬著,有點熱;后面曬不到陽光,溫度較低。”陽陽說: “積木區沒有樹,野戰區有樹。”
幼兒在實地測量驗證后,發現南面的積木區溫度為20.9℃,北面的野戰區溫度為18.3℃。了解了室內外溫度不同后,幼兒決定每天測量并記錄室內室外的溫度,并將測量的時間點定為來園后,戶外游戲,午餐前、午睡起床后和離園前。結合幼兒的經驗和討論結果,《溫度記錄表》由此誕生了。
國慶假期過后連續降雨,溫度直線下降。在離園分享時間,幼兒在《溫度記錄表》上發現,教室里最低溫度僅有11.4℃,室外最低溫度是10.8℃。萱萱想取消戶外活動,她的想法遭到幾名男孩的反對。如何合理安排降溫后的戶外游戲?經過討論,教師對戶外活動時間進行了調整,將其安排在上午十時,吃完點心后。
幼兒從感知室內外氣溫,到調整戶外活動,在技能、認知和生活經驗上收獲的是遞進式的。在之后的談話活動中,師幼共同討論“降溫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這一話題,進一步豐富了幼兒的認知經驗。
在記錄溫度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經常和幼兒交流降溫帶來的新的發現和思考,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幼兒在與自然、社會、人的互動與交流中,逐步形成對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感性體驗,理性判斷與行動實踐,使幼兒的主體性與整體性得到發展,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每個幼兒的潛能都是無限的。有準備的環境,豐富的操作材料,適宜的支持,都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在這個案例中,教師的支持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教師能蹲下來傾聽每個幼兒的需要,觀察每個幼兒的探究過程,為每個幼兒提供相應的幫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應該靈活地運用集體、小組和個別活動等形式,為每個幼兒提供充分參與的機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在關注幼兒學習過程中,生發了各種小組式學習方式。例如,幼兒經過一段時間的溫度記錄后,教師投放室內一日統計圖記錄表,使他們對溫度的差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知道溫度是不斷變化的。
1.深度挖掘自然資源
蘇霍姆林斯基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孩子們探索學習最豐富、最生動的課堂。”教師往往會認為自然資源是花,是樹,是草,是一切感官能接觸、能看到的事物。在與幼兒共同探究氣溫的過程中,教師感受了無形的自然資源的魅力,幼兒拓展了對自然資源的認識。不光是溫度,還有賴以生存的空氣和時而濕熱,時而寒冷的風,都可以成為陪伴幼兒的學習成長的伙伴,成為幼兒了解和親近自然的媒介。
2.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大班“探秘自然,尋找有‘溫度’的故事”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始終基于兒童視角,遵循兒童本位,活動的生成源自幼兒的興趣。同時,經驗伴隨自主探究的逐步深入,回饋幼兒的生活。活動的目的并不局限于學會記錄溫度,比較大小,或是掌握某一知識技能,而是基于幼兒對大自然濃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幼兒大膽猜想,積極驗證的探究能力和尊重自然,熱愛生活的樸素情感。正如盧梭所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這才是幼兒在自然中學習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