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王 斌,錢東萌,李建美
(1.青島大學基礎醫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2.淄博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山東 淄博 255029)
人巨細胞病毒(HCMV)又被稱為人類皰疹病毒5型,當人體機能處于健康狀態下,感染HCMV后,潛伏在細胞內的病毒可處于靜息狀態,不引起人體細胞病變反應;相反,對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新生兒),可出現相應的臨床反應,其中肝臟是其主要損傷的靶器官,其次是呼吸、神經、血液系統,嚴重時可危及患兒的生命[1]。有學者指出,HCMV感染在健康人群中多表現為亞臨床隱性感染與潛伏感染,而孕婦和兒童感染HCMV較為嚴重,且其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造成新生兒的先天性感染,也是引起出生缺陷和各種不可逆損傷的重要因素[2-3]。HCMV肝炎作為常見的HCMV感染疾病,可表現為黃疸、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大部分患兒早期治療后預后良好,但仍有部分重癥患兒可發展為肝硬化、腹水等,預后較差[4]。因此,HCMV感染早期診治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本研究觀察了新生兒在感染HCMV后的免疫功能與肝功能指標水平的變化,并分析了各指標間的相關性,旨在為新生兒感染HCMV的臨床治療工作提供參考,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淄博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51例感染HCMV新生兒的臨床資料,將其中20例活動性HCMV感染新生兒的臨床資料作為活動組,31例潛伏性感染HCMV新生兒的臨床資料作為潛伏組;另選同期于院內正常分娩的80例健康新生兒的臨床資料作為健康對照組。其中健康對照組新生兒中男嬰45例,女嬰35例;日齡4~18 d,平均(10.51±4.07) d。活動組新生兒中男嬰12例,女嬰8例;日齡3~18 d,平均(10.45±4.33) d。潛伏組新生兒中男嬰17例,女嬰14例;日齡4~15 d,平均(10.48±3.16) d。3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納入標準:感染HCMV的新生兒均符合《2017國際孕婦及新生兒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預防、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尿液經聚合酶鏈式反應顯示HCMV陽性者;均為初次感染,且未經抗病毒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母體均為單胎妊娠,且孕婦產前均接受規律產檢者等。排除標準:日齡 > 28 d者;合并單純皰疹病毒、梅毒、艾滋病、肝炎等其他感染者;存在先天性畸形或其他疾病者等。本研究已經淄博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抽取3組新生兒清晨靜脈血3 mL,一部分血液以2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散射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公司,型號:LABOSPECT 008 AS)檢測3組新生兒肝功能指標[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谷氨酰轉肽酶(GGT)、總膽汁酸(TBA)]水平;另取一部分血液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型號:FACS Calibur]檢測3組新生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百分比水平及NK細胞水平,并計算CD4+/CD8+比值。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3組新生兒免疫球蛋白水平。②對比3組新生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與NK細胞水平。③對比3組新生兒肝功能指標變化。④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法分析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法分析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免疫球蛋白水平 健康對照組、潛伏組及活動組3組新生兒血清IgA、IgM、IgG水平,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3組新生兒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s?, g/L)

表1 3組新生兒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s?, g/L)
注: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
組別 例數 IgA IgG IgM健康對照組 80 0.47±0.16 5.19±1.38 1.02±0.43潛伏組 31 0.45±0.14 5.92±2.49 0.94±0.32活動組 20 0.50±0.20 5.68±1.22 0.92±0.31 F值 0.577 2.333 0.805 P值 >0.05 >0.05 >0.05
2.2 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與NK細胞水平 與健康對照組比,活動組與潛伏組患兒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顯著降低,且活動組顯著低于潛伏組;CD8+百分比均顯著升高,且活動組顯著高于潛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3組間NK細胞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3組新生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與NK細胞比較( ?±s)

表2 3組新生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與NK細胞比較( ?±s)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P<0.05;與潛伏組比,#P<0.05。
組別 例數 CD3+(%) CD4+(%) CD8+(%) CD4+/CD8+ NK細胞(%)健康對照組 80 75.15±6.41 48.21±7.45 19.80±2.63 2.43±0.83 12.72±3.60潛伏組 31 66.26±6.65* 40.10±9.21* 21.90±3.17* 1.83±0.49* 13.08±3.93活動組 20 59.60±8.23*# 33.70±7.13*# 24.60±3.90*# 1.37±0.37*# 13.35±3.43 F值 50.892 32.509 22.483 21.464 0.28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肝功能指標 與健康對照組比,活動組與潛伏組患兒血清TBiL、ALT、AST、GGT、TBA水平均顯著升高,且活動組顯著高于潛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3。
表3 3組新生兒肝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3組新生兒肝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P<0.05;與潛伏組比,#P<0.05。TBiL:總膽紅素;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GGT:谷氨酰轉肽酶;TBA:總膽汁酸。
組別 例數 TBiL(μmol/L) ALT(U/L) AST(U/L) GGT(U/L) TBA(μmol/L)健康對照組 80 10.05±2.66 9.23±3.38 37.95±11.10 31.99±14.39 7.73±3.26潛伏組 31 15.85±3.13* 21.94±5.54* 45.98±15.72* 42.05±15.43* 11.44±5.04*活動組 20 30.01±6.52*# 47.42±9.30*# 63.73±23.24*# 60.55±18.54*# 18.24±6.59*#F值 248.657 442.060 25.286 28.765 48.2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4 相關性分析 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分析,結果顯示,外周血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與TBiL、ALT、AST、GGT、TBA 呈負相關,CD8+百分比均與TBiL、ALT、AST、GGT、TBA 呈正相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HCMV感染患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與肝功能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HCMV具有致病力弱,潛伏-?活化的生物學特性,可引起肝臟、泌尿生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各系統的感染,臨床癥狀可從輕微無癥狀感染至嚴重缺陷或死亡。目前,HCMV感染率和發病率均呈升高趨勢,新生兒作為一個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群體,發生感染的風險較高,而其感染可分為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其中以先天性感染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6-7]。
HCMV感染不僅可以激活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同時能影響機體的免疫系統[8]。研究表明,當HCMV感染機體后,在輔助性T細胞的作用下,B淋巴細胞系統可被激活,最終導致病毒特異性抗體與病毒結合,但HCMV感染后機體所產生的體液免疫應答不能預防感染,僅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抗病毒細胞免疫應答才是感染后的一種主要免疫應答機制[9-11]。在本研究結果中,健康對照組、潛伏組及活動組3組新生兒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NK細胞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HCMV感染后對機體體液免疫及NK細胞均無明顯影響。在姜濤等[12]研究中,通過對124例HCMV感染患兒進行研究后發現,HCMV感染后,其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基本正常,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有研究發現,HCMV感染可引起T細胞亞群及輔助性T細胞1(Th1)、輔助性T細胞2(Th2)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比例失衡,從而引起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導致各臟器功能出現一系列損傷[13]。T細胞免疫作為機體適應性免疫應答的主要參與者,可對外來抗原進行識別,其中CD3+、CD4+、CD8+細胞是細胞免疫的主要效應細胞與調節細胞,而CD4+/CD8+比值是細胞免疫功能狀態的重要指標,CD3+、CD4+T細胞反應可受新生兒體內未成熟的微環境影響,在急性HCMV感染的消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CD8+T細胞大多通過直接的細胞毒性來發揮其功能,在遇到外來抗原后,可導致攜帶特異性T細胞受體的幼稚T細胞激活并完成復制,在感染清除后,可導致抗原特異性T細胞凋亡,只留下一小部分記憶性T細胞發揮作用,若存在細胞免疫缺陷者,可導致嚴重的或長期的HCMV感染,進一步抑制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14-15]。本研究中,與健康對照組比,活動組與潛伏組患兒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顯著降低,且活動組顯著低于潛伏組;CD8+百分比均顯著升高,且活動組顯著高于潛伏組,提示HCMV感染后,新生兒機體處于細胞免疫抑制與失調狀態,而在活動期感染中該種狀態更為明顯,可能導致機體抗感染細胞免疫應答無法進行有效誘導,進而不能完全清除病毒,造成病毒持續感染。而在王智靈等[16]研究中認為,CD4+、CD8+細胞水平的異常可能是由于程序性死亡受體-1所致的機體T細胞一定程度的衰竭所致,故而阻斷該受體,可增強HCMV感染新生兒機體的T細胞反應。
血清肝功能指標是反映新生兒肝功能損害的敏感指標,對其進行動態監測有助于觀察其肝功能損害程度,ALT、AST都是轉氨酶,也是人體肝臟正常運轉過程必不可少的催化劑,當肝細胞發生炎癥、壞死的時候,肝細胞膜會破裂,其可釋放進血液中,使血清轉氨酶升高;同時TBiL由肝臟代謝,其水平高低可反映肝臟代謝功能;GGT反映膽汁淤積情況[17-18]。研究顯示,嬰幼兒感染HCMV后,HCMV在肝細胞內繁殖,可導致肝細胞廣泛壞死;同時,其會侵犯肝內膽管上皮細胞,引起膽管炎癥反應,導致膽汁淤滯,進而出現HCMV肝炎、黃疸、多器官功能損害等[19-20]。本研究中,與健康對照組比,活動組與潛伏組患兒血清TBiL、ALT、AST、GGT、TBA水平均顯著升高,且活動組顯著高于潛伏組,從而證實了新生兒感染HCMV后可引起機體肝功能損害,引起肝臟間質性炎癥與肝細胞變形壞死,且活動期HCMV感染對機體肝功能影響更嚴重,因此,對新生兒HCMV感染期間進行積極的肝功能指標檢測,對預防患兒肝功能損害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本研究還進一步分析了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與肝功能之間的相關性,發現CD3+、CD4+、CD4+/CD8+與各項肝功能指標均呈負相關,CD8+百分比與各項肝功能指標均呈正相關,從而表明免疫功能缺陷與肝功能損害的相關性,因此,臨床應針對HCMV感染患兒適當應用免疫調節劑,實時監測肝功能指標,積極預防繼發感染,以減輕HCMV感染對患兒肝功能的影響,改善預后。
綜上,HCMV感染對新生兒機體體液免疫功能影響較小,但可抑制患兒細胞免疫功能,加強肝功能的損害,且以活動期影響最大,故而臨床應在新生兒HCMV感染期間,嚴密監測新生兒的免疫指標和肝功能指標,及時對感染患兒進行干預,以降低病毒感染對新生兒造成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