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玉敏
(上海中冶醫院神經內科,上海 200941)
腦梗死是一種因腦部血管發生堵塞,導致腦部供血、供氧出現問題,使相應的腦細胞發生死亡,并引起運動功能、神經功能障礙,出現偏癱、口角歪斜等癥狀的神經內科疾病,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阿托伐他汀鈣主要通過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從而預防血管硬化,減少血栓形成,但對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效果不佳,預后較差[1]。阿替普酶(rt-PA)靜脈溶栓主要通過對腦梗死患者腦血管循環進行改善,保證充足的腦血流量,同時通過對閉塞血管的開通和缺血神經組織的保護,挽救缺血半暗帶,進而使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得到改善,降低致殘率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被廣泛應用于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及其他血管疾病的治療[2]。本研究旨在探討rt-PA靜脈溶栓聯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腦梗死患者,對其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VCAM-1)、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中冶醫院收治的90例腦梗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48~73歲,平均(59.63±5.86)歲;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分別為15、31、9例。觀察組45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46~75歲,平均(59.69±5.83)歲;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分別為13、35、10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2017)》[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過MRI、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者;無靜脈溶栓禁忌證者等。排除標準:腦CT顯示腦出血者;合并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者;具有動脈支架植入術治療史者;患風濕性心臟病、周圍血管性疾病等有明確栓子來源的腦栓塞患者等。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此研究,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按100 mg/次的劑量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河北瑞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209,規格:100 mg/片),1次/d]、營養神經、抑酸護胃、保持水與電解質平衡等常規治療。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按80 mg/次的劑量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144,規格:20 mg/片],1次/d。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注冊證號SJ20160055,規格:50 mg/支)治療,0.9 mg/kg體質量,加入40 mL 0.9%的氯化鈉注射液進行稀釋,總劑量的10%依照靜脈推注方式進行給藥,1 min內完成,剩余的90%藥物依照靜脈滴注方式進行給藥,滴注時間控制在60 min,進行靜脈溶栓后24 h再進行頭顱CT復查。若患者沒有存在顱內出血情況再進行溶栓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其中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4]降低>90%為痊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NIHSS評分降低在45%~90%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NIHSS評分降低18%~44%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NIHSS評分降低 < 18%為無效[3]。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治療7、14 d后Barthel指數(BI)評分[5]、NIHSS評分,使用BI對患者自我活動能力進行判定,滿分為100分,≤ 40分表示重度肢體障礙,需要依靠他人幫助;41~60分表示中度肢體障礙,多數情況下需要依賴于他人的幫助;61~100分表示輕度肢體障礙,少數情況下需要依賴他人幫助。使用NIHSS評分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判定,包括輕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2分)神經功能缺損情況。③治療14 d后血清學指標(sICAM-1、sVCAM-1、GSH-Px、SOD),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 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④統計患者心功能不全、頭暈嘔吐、顱內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計量資料(BI、NIHSS 評分及血清 sVCAM-1、sICAM-1、GSH-Px、SOD 水平)分別以[ 例(%)]、(±s)表示,兩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BI、NIHSS評分 與治療前比,治療7、14 d后兩組患者BI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 2 兩組患者 BI、NIHSS 評分比較 ( ?±s?, 分 )

表 2 兩組患者 BI、NIHSS 評分比較 ( ?±s?, 分 )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7 d后比,#P<0.05。BI:Barthel指數;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組別 例數 BI評分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7 d后 治療14 d后 治療前 治療7 d后 治療14 d后對照組 45 35.29±3.46 49.45±4.02* 67.63±6.01*# 22.06±5.65 18.31±5.01* 12.47±4.85*#觀察組 45 35.27±3.45 59.51±4.06* 86.37±6.47*# 22.03±5.62 13.56±4.57* 8.93±3.84*#t值 0.027 11.811 14.236 0.025 4.699 3.83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學指標 與治療前比,治療14 d后兩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血清GSH-Px、SOD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sICAM-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GSH-Px: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組別 例數 sICAM-1(μg/L) sVCAM-1(μg/L) GSH-Px(U/mL) SOD(U/mL)治療前 治療14 d后 治療前 治療14 d后 治療前 治療14 d后 治療前 治療14 d后對照組 45 261.24±8.31 181.26±7.02* 991.45±36.49 479.37±19.71* 81.21±12.36 101.21±13.41* 87.31±6.41 91.24±8.01*觀察組 45 262.03±8.28 123.41±6.35* 991.38±36.45 307.48±17.47* 81.22±12.31 127.31±12.84* 87.34±6.45 104.25±9.35*t值 0.452 40.997 0.009 43.780 0.004 9.430 0.022 7.08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由于腦部供血被急性阻斷后導致的相應供血腦組織缺血壞死,并通常伴有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肢體功能障礙、感覺障礙、小腦前庭功能受損、言語功能障礙等),且發病率、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的腦血管病,因此在其發病后盡早判斷病情變化及預后對其后續診療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阿托伐他汀鈣屬于一種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其通過增加對腦血流的再灌注,減少自由基生成,利于神經細胞與新生血管的再生,從而使梗死體積縮小,改善患者預后,但其也會使患者轉氨酶升高,導致肝功能障礙[6]。
rt-PA是一種通過分子克隆技術生成的重組溶栓藥物,對纖維蛋白有很強的親和力,能夠特異性地識別血栓處纖溶酶原,并將其轉化為纖溶酶,從而促進纖維蛋白降解,溶解血栓[7];rt-PA可通過對腦局部血液循環進行改善,使患者梗死組織周圍半暗帶區域血流供應得以盡早恢復,對組織代謝進行調節,利于發病區域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神經元存活力得以增強,從而減輕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8]。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BI評分均升高,NIHSS評分降低,提示rt-PA靜脈溶栓聯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腦梗死患者,可改善其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提高自我活動能力,且臨床效果顯著,利于患者病情恢復。
sICAM-1、sVCAM-1均是臨床中反映血液黏性與再灌注損傷的重要指標,其在腦梗死患者發病早期便呈現異常升高的趨勢;GSH-Px的活性中心為硒半胱氨酸,通過催化還原型谷胱甘肽(GSH)變為谷胱甘肽(GSSG),使有毒的過氧化物還原成無毒的羥基化合物,同時可清除體內自由基、阻滯脂質發生過氧化,緩解自由基對組織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損害;SOD是一種體內降解、清除過多的自由基,防御活性氧自由基對腦細胞損傷的天然抗氧化酶[9-10]。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及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均降低,血清GSH-Px、SOD水平均升高,提示rt-PA靜脈溶栓聯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腦梗死患者,可有效抑制患者機體內炎癥反應,改善氧化應激水平,且安全性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腦梗死患者腦細胞在缺血受損后,細胞內離子會產生紊亂情況,誘發大量炎性因子和氧自由基的產生,而rt-PA靜脈溶栓主要通過快速對缺血細胞的再灌注,使細胞缺血缺氧狀況得以改善,恢復微循環,減少炎性因子的產生,改善氧化應激指標,進而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11-12]。
綜上,rt-PA靜脈溶栓聯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腦梗死患者,主要通過對患者機體內炎癥反應進行抑制,減輕氧化應激損傷,且臨床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從而可起到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提高自我活動能力的目的,值得臨床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