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嘎力
(赤峰市圖書館,內蒙古赤峰 024000)
地方文獻收集是圖書館保護和傳承地方歷史文化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呈繳制度一直以來是地方文獻收集的重要手段。呈繳制度的執行并非一帆風順,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呈繳工作執行情況是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
1.1.1 出版物數量多,種類豐富
呈繳執行主體的出版社數量占優,據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共有出版社586 家(包括副牌社24 家),其中中央級出版社219 家(包括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7 家(包括副牌社11 家)。這些出版社每年的出版發行量也很宏大。2020年,全國共出版圖書、期刊、報紙、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417.51 億冊(份、盒、張)[1]。這些數據表明出版物的數量與種類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呈繳需要。
1.1.2 呈繳制度建立與實施歷史悠久
我國呈繳相關制度建立并實施歷史較長,早在清末時期已經有關于出版物繳送的制度,經歷清政府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至今,呈繳制度不斷發展與完善[2-4]。如今各個地方也相繼出臺了出版物繳送的相關條例和管理辦法,如湖北、內蒙古、河南、浙江、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等?。ㄗ灾螀^)、市都制定了符合地區實際的呈繳相關條例和相關辦法。
1.1.3 地區歷史、文化各有特色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每個地區都有著特色的歷史文化底蘊,從鄉鎮到城市再到?。ㄗ灾螀^),每個地方都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內容,有著根深蒂固的地方歷史和文化根基,這些地方特色歷史文化,如地方名人、故事、建筑、風俗習慣等,都為地方研究、寫作提供了豐富的主題以及內容,研究與寫作的不斷“產出”將間接地為出版事業帶來無限豐富的資源。
1.2.1 呈繳對象數量多
作為出版社主要繳送對象的公共圖書館的數量從1978年開始幾乎每年都在增加,2020年達到3 212[5]座(如圖1所示),圖書館的增長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版社的繳送本數量,勢必會造成呈繳壓力。
圖1 公共圖書館數量統計
1.2.2 呈繳不積極
從經濟收益的角度,免費繳送成為出版社呈繳執行不積極的主要原因。另外,需要呈繳的受繳者過多也是呈繳困難、執行力不夠的原因所在[6]。在有關呈繳的法規中雖有強制性的呈繳規定并對不執行呈繳者采取懲罰措施,但同時懲罰也無意間“抹殺”了呈繳的積極性。
1.2.3 對于地方文獻的認識始終不夠
公眾對于地方文獻的認識與了解不夠,對于地方文獻沒有閱讀需要,知識需求也不強烈,就像市場中需求和供給的關系一樣,沒有需求自然也就沒有供給,出版社相關出版物就會減少。公眾的閱讀需求也將影響政府出版物呈繳政策的決策和制定,需求少意味著在政策制定上將不會優先考慮,甚至沒有相關內容和傾斜,呈繳制度的出臺和制定必定會受這種文化需求的影響。
1.2.4 地方文獻自身特點導致的呈繳問題
地方文獻大部分屬于學術型著作,閱讀的受眾面小,出版周期也長,有些項目類課題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結項,成果出版周期長,數量小。所以繳送對于出版社來說在經濟盈虧上也會造成一定的壓力。灰色文獻是重要的地方文獻,但是灰色文獻的發行只限于內部交流使用,呈繳規定也很少涉及到灰色文獻的繳送。
1.3.1 文獻數字化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了更好地保護地方歷史文化相關的珍貴文獻,同時讓公眾通過網絡、數據庫平臺方便快捷地參考、閱讀,圖書館都在將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作為文化保護工作的重點,而且成果豐碩。地方文獻數字化和數字資源利用中涉及到的著作權、知識產權、版權的問題是呈繳執行后衍生的新問題。其中作者、出版社、圖書館三方都有著法律相關的權利、責任和義務。
1.3.2 人才欠缺
呈繳工作是地方文獻收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建立專業的人才隊伍。目前地方文獻專業人才欠缺是制約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一個問題,甚至有些地區已經有地方文獻工作后繼無人的情況出現[7]。
1.3.3 圖書館外包
圖書館業務外包是圖書館管理實踐中引進企業管理模式的一個新興趨勢。外包行業也正在不斷地發展,圖書編目外包、數字資源外包就是目前比較普遍的外包模式。這些傳統的業務在圖書館外成為一種經濟產業,同時減輕了圖書館自身的業務負擔。但是也催生出一些新的問題,傳統業務知識也正在被人們忽略,尤其是圖書館工作者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能力正在下滑。同時,外包企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地方文獻呈繳工作也可能會成為圖書館外包的一項內容。
2005年國務院發文《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8],次年發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家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的通知》[9],對于文化遺產保護做了重要的安排與部署,圖書館收藏的地方文獻就是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對象。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的通知》對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做了明確的規定,并鼓勵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文化單位結合館藏開發文化產品[10]。而對于圖書館而言地方文獻正是其最能代表地方特色、富有文化底蘊的館藏。
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的《公共圖書館法》為出版物呈繳工作提供了法律的依據,在本法第三章(運行)第二十六條、第五章(法律責任)第五十一條中對呈繳工作的執行、懲罰事項等做了明確的規定[11]。從此呈繳工作也有了可遵循的法律法規。
運用SWOT分析法將呈繳工作相關的優勢S、劣勢W 及機遇T 和挑戰O 組合,在SO 發揮優勢、WO 減少劣勢、ST 抓住機遇、WT 迎接挑戰四個方面提出提升呈繳工作的策略。
方便、快捷的特點是推動圖書文獻數字化的主要動力,對于出版社來說紙質圖書并不會沒有市場,但是從整體趨勢來看數字化閱讀將會不斷普及,2010年,原新聞出版總署印發《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12],到2020年基本完成出版單位的數字化轉型。
地方文獻大多屬于學術著作,出版周期長,出版數量小,所以出版社可以嘗試數字化文獻的出版,如果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共享數字資源,呈繳也可嘗試通過制作光盤或者網絡傳送等形式進行,方便快捷,可提高出版物繳送的效率,這些都是紙質圖書做不到的。國家、政府可以在政策上對地區文化歷史相關的數字化資源的出版和共享提供資金支持,精簡相關的繁瑣程序。對在呈繳執行和數量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出版社進行表彰或經濟扶持,真正讓出版社認識到自己是地方歷史文化保護的一員。作為受繳者的圖書館可以為出版社提供圖書借閱的便利,如特殊借閱服務的權限,或綠色通道,在讀者活動中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做免費圖書推介,以此類方式提升出版社的知名度。
地方文獻人才隊伍是呈繳工作的執行者,地方文獻工作具有傳承性,對于想要從事并積極投入到地方文獻工作的館員,圖書館要支持并加大這一類人才隊伍建設的經費投入,幫助其建立長期性的職業規劃,滿足圖書館工作人員工作成就的需要,這是組織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目標的相互結合。
業務外包可以減輕圖書館人員的業務負擔,圖書館可與其開展合作。呈繳工作的執行可以通過外包進行,交由外包企業專門負責呈繳,圖書館只負責呈繳的接收工作,而篩選圖書則是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者的業務。地方文獻所屬的出版社不會只集中在本地區,所以需要一個專門機構與各出版社合作聯系,搜集各出版社出版的與本地區相關圖書的信息,為圖書館提供類似“點菜單”的服務,專業的篩選也保證了圖書館業務工作的發展、延續與繼承,這樣的外包形式對于緩解圖書館人力不足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13]。
圖書館數量的龐大,從出版社繳送執行的角度看可能會是一種負擔,但是從開展文化服務的角度看是優勢所在。圖書館數字共享的推廣工作是充分發揮了圖書館數量大、分布廣的特點與優勢,利用了網絡資源共享的便捷性,而開展的文化服務工程。而且,從地方文獻數字化的趨勢來看,數字化呈繳也會在將來逐漸普及。
多頭呈繳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版社的呈繳壓力。但是,目前呈繳規定中的繳送對象基本都是國家、省、自治區圖書館,出版物被大批的集中到這些圖書館,其中就包含了地方文獻,而這些地方以外的讀者如果有參考閱讀本地區相關文獻的需要,是否只能奔赴縣、市級以外的圖書館才能享受到相關的參考閱讀服務?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長此下去,是否不利于地方文獻的利用和參考,甚至地方歷史文化知識普及等延伸服務也會受到影響,致使無法開展相關工作?多頭呈繳并不是絕對不可行的,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如有地方出版社的市級地區,出版物可以優先繳存到當地的圖書館,按地區“分層呈繳”,從文獻收藏、利用等方面考慮都是較為科學合理的一種繳送方式。
對地方文獻的閱讀需求影響著對出版物的需求。對于地方文獻不夠了解,對地方歷史文化的求知欲不強烈,自然難有閱讀需求。圖書館地方文獻宣傳經常局限于館內,所以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如果將這樣的工作交給專門負責宣傳的外包企業,效率可能會更高,受眾面可能會更廣。
每個地方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為地方學者的研究與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最終的研究成果以著作形式展現給公眾。地方政府要鼓勵地方文化的研究與寫作,如加大地方研究項目的開設、設立地方文獻研究基金等?!豆矆D書館法》的頒布進一步明確了出版社的呈繳義務,這些都將成為最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地方研究成果的豐富將帶動出版物數量的提升,出版數量的增加有利地保證了呈繳工作的資源供給。
文化創意產品的主題和內容主要來源于地方文獻。文化創意產品是將文獻中的文化歷史內容展現和使用結合于一身的產品,在一定意義上也可稱之為“商品”。出版社可以與圖書館共同協作制作文化產品,出版社呈繳的地方文獻經過圖書館的精選做成產品,產品上可以冠以出版社的名稱,或者注明相關信息,各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多樣、百花齊放,可以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這樣以來出版社在得到一部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可以通過產品提升知名度[14]。
文化創意產品就是要通過產品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地方歷史文化。地方文獻呈繳是其重要的來源,只有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源,才可以從中選取優質的文化歷史內容,形成具有吸引力、精華的產品。國家針對文化創意產品的扶持政策為地方文獻的宣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圖書館數量龐大的館藏為其提供了更多豐富的資源、內容和主題。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要通過產品的吸引力激發公眾對地方歷史、文化的閱讀需求,從而提高地方文化歷史知識的普及。公眾閱讀需求就是出版社的出版動力,需求的提高就是出版供給的來源,需求的提高意味著出版社的盈利會有相應的提高,最終間接地推動出版社呈繳工作的積極性。
出版社也可以與圖書館、地區的學者,簽訂三方寫作出版協議。地方學者可以進行地方歷史文化相關的主題篩選最終敲定寫作內容,圖書館在文化領域內,接觸到的文化學者較多,所以作者的選擇可由圖書館負責或者經雙方商定選擇。出版社負責后期的出版和印刷,資金可以是地方相關研究項目申請后的撥款,也可以是圖書館在經費中撥出一部分。寫作完成的著作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將一部分圖書呈繳給圖書館,剩下可以作為出版物出售,這樣在經濟層面上也是對出版社的一種行為上的激勵。
呈繳工作是地方歷史文化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得到國家、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扶持,離開了重視和扶持,呈繳工作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再好的策略和建議也不能使各個呈繳相關的主體很好地履行呈繳中的責任和義務。地方文獻呈繳工作創新需要多方協作共同努力,任何一方的松懈都會導致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