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亮 常志宏
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上海 201804
實驗室樣品的管理貫穿整個實驗教學過程,是確保實驗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樣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將直接影響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因此必須對樣品的取樣、貯存、識別以及樣品的處置等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的控制,確保檢驗結果準確、可靠[1]。傳統樣品管理中,多采取紙質標簽為載體[2],這種傳統標識可明確標識出樣品的標準狀態和一些固定參數,但隨著樣品使用次數和時間的增長,樣品的狀態和相應參數均發生了一定的動態變化,同時對于傳統標簽人工填寫時也容易出現以下錯誤:①人工填寫格式不統一或不規范,導致樣品相應參數記錄混亂;②樣品狀態或參數的動態變化得不到及時的記錄;③在樣品儲存和使用過程中不慎導致標簽脫落,造成樣品參數缺少。
隨著樣品管理技術的發展,部分實驗室開始使用一維條碼標簽進行樣品管理工作。一維條形碼,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由黑白色豎條紋以及對應的字符規則排列而成,由特定設備將其轉化為二進制和十進制信息。一維條碼技術應用于樣品管理,使得樣品管理全過程達到一定的科學統一,對樣品管理的高要求得以一定程度的實現。但在使用過程中,受制于解析技術及解析設備的限制,一維條碼信息承載量小、識別率低、重復錄入等短板也日益凸顯[3]。因而,隨著二維碼技術以及移動端職能解析識別技術的發展,在教學實驗樣品管理中引入二維碼技術,特別是動態二維碼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教學實驗樣品管理的水平,促進教學實驗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實驗課堂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突破。
二維碼(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條碼技術介于一維碼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電子標簽)技術之間。對比傳統的實驗室樣品管理手段,二維碼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二維碼不同于一維碼只能存儲數字和字母等簡單信息 ,二維碼不僅可 以把文字和數字進行編碼,還可以將網址、圖片、聲音、簽字,甚至指紋等可以數字化的信息進行編碼。
相較于一維條形碼,二維碼由于其組成的特殊性,其譯碼準確率要高很多,誤碼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一。而且二維碼解析設備種類廣泛,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中可以分別利用手機、掃碼器等設備進行信息解碼識讀。
同時二維碼有30%的容錯能力, 并且容錯率與二維碼面積大小成正比 。當手機像素不高、二維碼有破損,或者掃描時有遮擋、被掃描二維碼不完整時,只要受損或遮擋面積不超過整體大小的30%,二維碼就可以被完整掃描[4]。
二維碼可以存儲加密信息,具有很高的保密性[3]。同時動態二維碼可以通過后臺管理系統,設置一定的訪問和信息編輯權限,保證了信息本身的安全性。
二維碼本身的制作較為方便,且成本低[5]。對于掃描解析設備也無特殊要求,故便于使用和推廣。
圖1 實驗樣品管理系統界面
圖2 二維碼管理系統基本構架
通過管理后臺,對所有實驗用樣品進行編碼管理,并錄入樣品的基本參數。樣品標簽掃碼解析后即可顯示基本參數列表。
后期管理過程中,管理員可以根據樣品檢查情況,動態變更相關參數。
圖3 樣品詳情界面
領取樣品是可以通過掃描進行登記,相較于紙質登記,電子化的登記更易于保存和管理,同時除了文字信息,可以記錄更多圖片、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同時后臺可直接進行查閱和管理。實現即時化、系統化管理。
圖4 樣品領取登記界面
樣品測試過程中,二維碼管理系統中集成標準的記錄表格,保障了數據記錄的統一性和標準化,也便于后臺收集和管理相關測試數據,整理后作為歷史數據參閱或用于虛擬仿真實驗的建設支持。
管理系統中可以集成歷史數據調閱功能,方便樣品使用者調閱同一樣品的歷史測試情況進行參考和比對,并通過比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討論,打破實驗課堂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同時,為了避免數據泄露,管理員可通過設置查看權限,對數據進行管理。
歸還樣品同樣可以通過掃描進行登記,樣品圖片等多媒體信息的登記記錄,有利于對樣品的即時化管理,確保了樣品出庫和入庫管理的規范性。
系統中繼承了樣品日常月檢工作,并可通過設置計劃的形式,敦促樣品管理人員對樣品進行日常月檢管理,動態記錄樣品情況。并根據月檢信息,對樣品的修復更新等進行進一步的判斷和實施。實現樣品管理的電子化、智能化和系統化。
綜上所述,在實驗室教學樣品管理中引入二維碼技術,搭建相應的樣品管理平臺,既有利于實驗品日常管理的規范化、智能化,提高實驗樣品的日常使用效能,同時也有利于實驗教學過程中,樣品參數的準確性和測試數據記錄的規范化,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此外,實驗數據的規范化管理,還可以為相應的實驗項目虛擬仿真化提供數據支持和建設依據。
因此,加強二維碼技術及其管理系統的建設在實驗室樣品管理中的應用,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未來實驗室智能化、物聯網化管理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