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蘭
[摘 要]伴隨著文旅融合的趨勢和休閑方式的變化,夜游經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夜游經濟的勃興得益于時代的發展和人民需求的變化。未來夜游經濟必然是集文化性、互動性和體驗性于一體的。發展夜游經濟,需頂層設計,科學謀劃,開發符合城市定位和城市氣質、凸顯城市格調的產品體系。
[關鍵詞]夜游經濟;文旅融合;科技賦能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2)10-0013-03
近年來,夜游經濟在國家以及地方政策利好的疊加效應下異軍突起,成為傳統旅游資源煥發活力的新路徑和文旅融合的新模式。夜游經濟對于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解鎖經濟新的增長點以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特殊意義。因此,如何拓展文旅融合新時空,培養旅游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夜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夜游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時代的變遷與人民需求的變化。
第一,深度體驗和慢享生活成為游客的剛需。中國旅游業40多年的積累,旅游業每一次大的突破和飛躍都離不開人民需求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于游客而言體驗代替抵達成為旅游的終極意義。因此,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夜間項目深度走近旅游目的地。《2021上半年旅游夜經濟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用戶人均夜游次數達1.3次,夜游人均消費達187元;上半年夜游景區及玩樂門票銷量同比增長469%。
第二,出行方式的變化為游客提供了更為自由的時空。近年來,自駕游、自由行、定制游的比例大幅提升,游客已不再滿足走馬觀花式的休閑方式,而是更加注重多元獨特的旅游服務體驗,而這恰好是夜間旅游的一大特色。伴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沉浸式體驗已成為文旅演藝、實景娛樂等行業的發展熱點。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搜索量增長超100%以上的夜游項目幾乎與“多元化”“沉浸式”等關鍵詞分不開。這無疑為夜游經濟提供了新的動能。通過合理運用現代光影、投影等技術,使景區更具現代化與夢幻化,讓游客有身臨其境的特殊視覺體驗感。
第三,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游客需求和旅游資源的雙向互動。對于游客而言,夜間旅游突破時間限制,一方面能更近距離地走近當地文化,另一方面可滿足平衡生活、緩解壓力的精神需求。對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夜間旅游延長旅游時間、拓展旅游空間,同時也更好地實現了觀光資源和旅游設施配套設備的高利用和高回收,使當地經濟旅游消費收入成倍增長,并有效帶動旅游相關區域餐飲、娛樂、住宿等多行業快速發展,振興了一些地方旅游經濟[1]。
隨著同質化夜游產品日趨飽和、更新迭代速度放緩、創新增長乏力,消費者逐漸出現審美疲勞。因此,從長遠戰略發展規劃角度考量,如何真正有效推動夜游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增長,提高產品的集聚性、文化性、互動性、體驗性,以及充分利用科技創新的應用空間成為當前推動夜游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點和重要思考點。
第一,文化賦能拓展夜游精神空間。依托極具鮮明特色的本地文化,讓游客全方位地感知和深入體驗本地旅游文化與休閑生活方式,進一步有效推動本地文化和休閑旅游產業資源配置從通過空間不斷拓展持續轉向通過時間持續延展,進一步獲得持續性增長動力。
第二,休閑消費拓展夜游消費空間。夜游產品業態融合城市特色商業生活圈,比如各類城市特色美食餐飲、酒吧、購物休閑體驗商業街區、休閑旅游康養娛樂商圈,例如酒店SPA、按摩、茶道,以各種復合式的業態模式來承載夜間休閑旅游娛樂產品的休閑放松以及休閑康養消費的整體需求。
第三,多元業態創新拓展夜游內涵空間。在整合原有旅游景區夜間燈光游船、主題夜間文化燈光演藝等各類特色項目基礎上,戲曲、相聲、電影、沉浸式夜間旅游話劇、音樂劇、歌舞劇、音樂會等表演活動俱樂部、駐場秀、深夜文化燈光夜游影院、深夜文化燈光夜游書店等各類特色主題鮮明的夜間旅游服務項目,都將發展成為豐富當前夜間文化旅游的有效充,未來還有更多機會不斷發展出許多各類更具歷史文化、更富創意和更有個性的晚間夜游文化表演業態。
第四,科技賦能拓展體驗空間。大量地投入運用電子光影成像技術、視覺成像技術等新一代技術應用來不斷提升夜間城市旅游燈光產品的夜間視覺藝術沖擊和用戶體驗度,展現不同城市夜間的美。同時,夜間燈光秀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未來新興的技術升級換代,預留更加新穎的空間。
第五,沉浸式夜游拓展想象空間。要想留住游客的心,甚至出現更多的回頭客,起到較好的宣傳推廣效果,最缺少不了的就是給游客群體帶去極大的參與感、一定的互動性和良好的沉浸式體驗,這需要更多的技術創新與內容創新,比如一公里長的荷蘭梵高小路、夜光彩色觀景自行車道,靈感設計來源于梵高名畫“星空”,完美地將傳統東方文化、藝術和高科技與中國大自然和諧融合在一起,體驗性很好,深受廣大游客們的一致喜愛。同時,如果一些旅游服務或者是產品設計能夠在投入費用低的情況下,給游客帶去好的體驗效果,那勢必會受到極大的歡迎。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高性價比、低收入費用和極具特色的旅游服務與產品呈現給旅游客戶們[2]。
第一,建立夜游經濟協調推進機制,加快出臺相關升級政策與意見。夜游經濟協調均衡發展必然涉及多個行政部門、多個行業和不同領域,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直接觸及一些關于理念、機制、市場、資源等各種多層次矛盾性的問題。而要想有效解決這些矛盾和突出問題,就必須從建立工作保障機制和實施優惠政策兩個關鍵方面和環節著手:一方面,要堅持加快探索和建立經濟社會協調和發展改革推進中的工作保障機制。夜間旅游和文旅融合的有機融合,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的全局任務,需要國家加快探索和不斷打破不同文旅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壁壘,整合各地區相關行政部門的重要政策支持力量,建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工作推進指導機制,負責行政部門要在統籌協調指導下,協調夜間文旅消費市場一并發展。另一方面,要出臺編制相關配套優惠政策,在深入挖掘夜間旅游的文化特色,練好“后臺”夜間旅游內功的必要基礎上,加快出臺編制《關于發展全市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從夜間旅游項目規劃建設到項目組織管理、基礎旅游服務設施配套完善、夜間觀光旅游文化氛圍營造、多元夜間文旅消費產業發展經濟模式創新體系構建等各個目標入手,打造一批夜游文旅典型示范區和試點旅游街區,舉辦一批實現常態化、獨具特色的夜間文化體驗觀光旅游活動,培育當地實現多元化發展夜間的文旅消費產業發展經濟模式,構建當地人民群眾觀光文旅夜間游新一輪消費場景,培育發展夜間文旅消費發展經濟的新一輪發展驅動引擎。
第二,立足文脈根基,大力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想推動地方旅游業發展,最為根本也最為核心的是注重當地文化發展。文化是軟實力,更是一種潛在資源。因此,要推動夜游經濟,就必須立足于當地文化的根脈和源流,探索其背后蘊含的歷史故事,挖掘其潛在的文化內涵,連帶出一系列文化資源,包括當地的美食等潛在文化。在這些資源優勢下,合理利用現代互聯網新興技術,進行文化的傳播與融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充分釋放夜游經濟的新動能。同時,還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考“互聯網+”模式,推進“文化事業+”,豐富文旅新業態。以文博機構為例,其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促進自身機構在教育、科技、商業等諸多方面實現跨界融合,不斷增添新的文旅項目,如親子互動、研究學術等等,這一切都給予游客全新的精神體驗與精神享受,使得他們在娛樂休閑當中可以收獲文化“財富”。
第三,打造融合多方面的文旅新場景,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夜游經濟還需要注意打造融合各方的文旅新場景,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比如江蘇淮安市在這方面實施的措施成效顯著。一方面,淮安市充分利用了當地的運河航道,并采用先進的水上光影成像技術,開發“夜游淮安”水上旅游項目;又巧妙地借助一些水上路線,帶領游客領略沿途風光,包括探訪故居和品嘗美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淮安市善于推進文旅景區產品生態融合,重點依托博物館、歷史文化主題樂園等優勢旅游資源,塑造一批集文藝演出、文博、親子、健身、樂動、研究教學、美食、購物和民族風情六個街區在內的大型夜游休閑文旅景區場景,豐富夜游文旅景區產品場景供給,這在提升品牌和形象效應上給予我們很大的提示。另一方面,淮安市著力培育新服務業態發展新模式,“解鎖”廊道夜間觀光游、博物館夜間觀光游、24小時夜間書店等全新業態模式,通過有效整合和聚集旅游資源,進行正確的線路設置,實現設備的合理配置,并提升了群眾的消費素質環境,進一步激發全市夜間文旅群眾消費熱情,打響特色城市文旅品牌[3]。
第四,完善夜間文旅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要想充分保障當地夜間文化旅游產業經濟,則需要完善夜間文旅的基礎設施,以此作為后備保護,而且還需要加強相關夜間服務執法管理,以此作為力量支撐,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構建記錄消費數據的管理中心,通過收集如外賣、停車場等夜間相關產業服務信息,形成完備的數據庫,構建一個夜間文旅數據中心,完善和規范城市社區夜間文旅消費公共服務中心功能,挖掘夜間文旅產業經濟新潛力增長點。二是在旅游途中,游客們最為關心的是出游的交通方式和時間成本,這需要相關部門對夜間的交通設施設備進行一定的管理與支配,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與通信功能,對夜間交通進行智能化、精準化、實時化管理,還可通過不斷更新和優化公交路線,對公交運營時間進行適當延長,為夜游經濟規范發展提供良好的夜間交通出行環境。三是需要加快建立當地的風險預估和防范長效機制,特別是在夜間一些地標式商業區與產業聚集地帶,要重點增加夜間安全交通巡邏服務站點,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四是構建完善且規范合理的城市夜間治理執法體系。要切忌“一刀切”夜間管理違法方式,通過和諧合理的手段,有效引導市民做好夜間文旅產業各方面的行為規范。另外,對存在假冒偽劣和不安全問題的夜間文旅產品,要加大打擊力度,保障好游客的合法權益。
第五,技術創新是夜游經濟發展的必要支撐。從夜游歷史上看,任何形式大于內容的單一炫技,最終都會失敗,狼狽地退出市場,只有技術創新才能促使夜游經濟永葆活力。另外,夜間文化旅游的發展,不僅僅是帶動夜游活動煥發生機,被夜間文化旅游經濟帶動的,還有背后千千萬萬的照明市場。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景觀亮化市場將達到2750億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達到680億元,預計2021年行業規模將達到近1000億元。可見,在創新的基礎上,以文化帶動科技與經濟,實現跨界融合,是可以擴充到更大的消費市場。可以預見,未來在智慧城市框架下,夜間的科技技術與夜游經濟將更加緊密融合,如5G微基站與智慧路燈及巡游音樂分段奏響的結合等[4]。
綜上所述,夜間文化旅游經濟不僅僅只是一場“燈光”盛宴,也不僅僅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城市亮化工程,形式上的工作并不能推動夜游經濟的發展,只有下力氣去研究和開發新模式、新業態、新形式、新市場,才能不斷促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推動一系列文化和旅游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1]趙倩,張子超. 西塘古鎮景區夜經濟入選首批“國字號”[N]. 嘉興日報,2021-10-26(004).
[2]張建友. 黑龍江:夜游經濟將快速增長[N]. 中國文化報,2021-09-11(004).
[3]徐黎一,宋歌. 打造夜游品牌 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N]. 連云港日報,2021-09-03(004).
[4]徐黎一,宋歌. 完善規劃 增強夜游產品吸引力[N]. 連云港日報,2021-09-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