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云
新課的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引人入勝的數學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數學的“情商”,啟動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我在進行《關于新課導入情境創設的研究》中主要從六個方面進行研究。
1.從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行動研究。
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心理之間巧妙設計問題,把學生引入與所學知識密切相關的情景之中,讓學生經歷“問題—思考—猜想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一次聽評課活動中我確定的學習主題是等腰三角形判定。我設計的問題情境是:張老師為估測一條東西流向河流的寬度,他選擇河流北岸上一棵樹(B點)為B標,然后在這棵樹的正南方的岸邊A點插一小旗作標志,然后他沿南偏東60°方向走一段距離到C處時,測得∠ACB=30°,這時張老師說他測量AC的長度就可知河流寬度。這時學生們感到很好奇,這樣估測河流寬度的根據是什么?帶著這個問題開始認真思考,之后以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得到猜想結果是AB=AC。這時老師及時引導學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三角形外角知識進行探究,得出張老師的結論是正確的。隨之老師就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判定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實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隨時隨地注意挖掘生活現象,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就能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和探索欲望,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創設生活情境中導入新課行動研究。
新課程初中數學《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老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課堂引入,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最大潛能和興趣,最終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在課題研究會診課活動中我們確定的學習主題是一次函數的實際應用知識,通過課題研究后設計的導入情境是:現在移動公司在我市范圍內的通話收費標準A種卡的收費情況是無月租費,打電話每分鐘收費0.6元,B種卡月租費是15元,打電話每分鐘收費0.4元。請問同學們通話多少分鐘時,A卡和B卡的費用相同?通話多少分鐘時,A卡比較優惠?通話多少分鐘選擇B卡比較優惠?問題給出后學生就展開了熱烈地討論,因為這個問題就發生在他們生活當中,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在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互相交流,很快問題就得以解決。我很自然地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利用一次函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作為課程教學起始環節的引入部分,如果能貼近生活,那么學生會感到數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3.從創設游戲情境導入新課行動研究。
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初中學生心理特點,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相關游戲導入新課,使學生在游戲中發現其中的數學知識,營造積極進取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字母表示數這節內容時,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情境:同學們大家小時候一定都說過兒歌吧?那么這一首兒歌你一定說過(多媒體音頻出示):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聽完音頻播放后我就讓學生來比一比看誰能一口氣很流利地說到青蛙數最多。這時同學們的積極性和熱情被調動起來了,爭先恐后表演著。等到同學們的情緒穩定后我就說:“同學們知道這是一首永遠也說不完的兒歌,你能不能想個方法用一句話把這首兒歌說完呢?”這時同學們由興奮進入到靜靜的思考中,很快答案就出來了,“x只青蛙x張嘴,2x只眼睛4x條腿,x聲撲通跳下水”。我總結說:“我們用字母x代替了具體的數,就用一句話代表了所有情況,使問題變得方便、簡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字母代表數”。教師合理地設計各種游戲,以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創設出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創設游戲情境不但有利于增長學生知識,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在游戲中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4.從創設實驗情境導入新課行動研究。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驗,可以觀察到事物的發生和變化,能探求到事物的規律,能獲得各種知識和技能。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的數學教材中設置了大量的做一做、試一試、觀察探究的欄目,目的是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數學活動,這樣既能創設情境,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同時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不喜歡學數學,變成樂意去學數學。例如在學習一次函數y=kx+b表達式課題研究會診課上,有一位老師時采用學生分組實驗的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解決問題。所給出的問題情境是:已知彈簧的長度y(厘米)在一定的限度內是所掛物質量x(千克)的一次函數y=kx+b。通過學生親自實驗測出掛不同質量的勾碼時彈簧的長度,再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知識解出這個一次函數的表達式。通過實驗讓學生明確了兩個已知條件就是x和y的兩組對應值,分別將它們代入函數表達式,轉化為求k與b 的二元一次方程組,進而求得k與b的值。學生動手操作有趣的實驗活動能給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操作中發現知識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轉化為有效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感悟出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體驗到學習數學不再是枯燥無味的。
5.從巧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行動研究。
多媒體教學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先進的教學工具,也是為教師自身的成長開辟了新途徑。多媒體課件可將圖形、圖像、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融為一體,因此越來越得到教師們的廣泛應用。如何用好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例如在學習軸對稱這一節課時我們數學組進行了一次集體備課。通過集體備課我們制定出了新課引入方案,首先給學生用課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軸對稱圖案,這些圖案包括建筑物、剪紙、京劇臉譜、動物、植物、中國漢字、英文字母、數字等。通過演示讓學生感知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對稱的世界中,對稱給我們帶來很多美的感受。老師的導語是“讓我們一起走進美妙和諧的軸對稱世界”。利用多媒體直觀視覺效果很自然導入新課。應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課堂學習中來,極大地拓展數學教學的空間,豐富了數學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給課堂教學帶來生動活潑的新局面,從而全面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6.從巧設懸念導入新課行動研究。
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巧妙設計懸念,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讓學生感到十分神秘,產生解決問題和探索新的欲望。例如在九年級復習中我進行了一次“規律問題專題復習”研討課。我創設的新課導入問題情境是:上課后老師在黑板上開始寫數字,數字的間距老師故意寫的比較松散,從黑板左邊一直寫到右邊,在寫的過程中同學們就在嘰嘰喳喳議論了。“1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寫完后老師就說哪位同學能在30秒內記住這些數字?計時開始后同學們有的在很用心的背,有的在邊思考邊說“這肯定有規律,要不然老師怎么能讓我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記住”。5分鐘時間很快過去了,沒有一個同學能記住。接下來老師說:“剛才有的同學說這組數字有規律,是的,確實有規律,他們是由1—13的平方數組成。今天我們共同來找規律”。如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是每位教師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總之,通過對本課題的深入實踐研究,本人在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技能方面有了顯著提高,也能掌握比較多的新課導入方法。通過研究我明確了在教學中只要教師靈活運用新課導入的技巧,就能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激活學生原有的情感和認知結構。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給學生創造條件去思考和探究,最終領會用數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