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祥
摘? 要:五“破”五“立”是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的要求,簡單來說,就是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下,我們要從教育評價改革的角度,革新教育評價機制,喚醒教育評價多元化功能,進一步促進我國教育改革,摒棄傳統的成績至上理念,保障學生的高素質全方位發展。而在這一政策理念中,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國家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中對于“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重視,教育評價機制作為學生智育、德育的重點教育環節,我們又應當如何利用這一機制改革的機會,探尋更多初中德育教育途徑與方法,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成效呢?基于這一問題的思考,本文展開了探析。
關鍵詞:五“破”五“立”;初中德育;途徑方法;策略探析
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處于一個飛速成長期,相較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較長時間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礎,無論從知識技能、情感理念抑或社會化程度等各方面來說,都已經有了彌足的成長,但相較于更高年級的學生和成年人來說,他們的三觀建立并不完全,對世界的認知也并不完整,理念也并不堅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發生轉變。因此,對于初中學校教育來說,德育是一個恒久的課題,一方面,基于傳統教育理念的學校教育,往往以成績提升為主,學科教學占據了太多的教育部分,并沒有留給德育足夠的空閑時間,因此也經常出現學生的德育水平不足等情況;另一方面,初中生心理成長需求又迫切需要充足的德育教育內容。逐漸激烈的矛盾勢必要得到解決,也因此,隨著教育政策的頒發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學校教育機制的改革開始一點點進行,對初中德育教育途徑和方法的探析也逐步走上正軌。
在“五破五立”的教育政策要求下,我們不僅要破除片面的成績至上辦學行為,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機制,還要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將品德作為教學評價的基本準則,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學生為教育目標。結合這一政策來看,接下來的初中德育工作,我們也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進行。
一、轉變教育理念
德育是教師的責任,它對于學生整體發展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對于許多班主任以及學科教師來說,無論是傳統教育理念帶來的成績至上思想,還是稍顯沉重的成績提升要求,都讓他們無暇考慮德育的重要性,忽略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思想成長需求。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為了能輔助班主任德育工作更好地展開,我們不僅需要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還要與學科教師做好溝通,讓學科教師也能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配合展開德育工作。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采取校內教研、教師茶話會等多種形式展開,一方面,對“五破五立”教育政策及相關的素質教育政策進行學習和解析,讓教師意識到“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展開德育案例的學習,選取成功和失敗等多項案例,讓教師意識到德育的必要性。
二、創設德育環境
德育的滲透雖然由教師的理念轉變開始,但是對學生來說,整體的教學環境才是最為重要的。古人云:“居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居幽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可見環境對于一個人的培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而我們想要做好初中德育工作,也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德育環境。
從傳統的概念上來說,構建德育教學環境,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我們已經做好了教師教育理念轉變的準備,那么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們的榜樣和引導作用就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人文氛圍;而另一方面,在實際的物質環境中,我們可以將教室的室內布置、裝飾等進行改變,例如懸掛名人名言,繪制主題黑板報,保持室內的干凈整齊等,讓學生處于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下。
但時代是在發展改變的,當前的教育環境中,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發展,初中生能夠接觸到的環境更加廣闊,信息也更加駁雜,如果只是單純地以上述兩個方向來構建德育教學環境,并不能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德育環境。在諸多德育案例中,我們也發現,網絡短視頻、網絡小說乃至于網絡社交平臺等都會成為初中生接觸新信息和重要來源,同時也對初中學生的心理成長起到很大的影響,因此,網絡環境也成為了我們必須防守的范圍,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我們還需要引導學生健康上網,聯合國家、社會、家庭共同為學生構建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
三、結合課堂教學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往往在教育活動和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而對于學科教師來說,新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是為了讓她們能夠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以融合式的學科課堂,起到智育與德育共進的效果。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利用不同學科的不同特色。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課內原有的課本教學內容來進行學科課堂教學和德育工作的融合,例如,對于語文學科教學來說,初中語文課本上存在許多包含良好道德品行導向的文章,在這些課文的教學課堂上,語文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層次理解課文內涵,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另一方面,在理科學科上,雖然從課本內教學內容上很難找到和德育相關的教學內容,但也并不代表就無法通過理科學科課堂進行德育工作,我們可以利用課堂教學設計的方式來融合學科課堂教學和德育工作,采取主體課堂、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進行自主的學習行為,教師則以引導學生行為,糾正學生錯誤等形式,幫助學生在課堂實踐中提升心靈成長,做到德育工作的融合教育。
四、利用教育評價
除了課堂教學以外,“五破五立”作為針對教育評價機制改革的教育政策,初中德育工作的展開也可以從教育教學評價改革的角度來進行。
其一,從教師評價的角度入手。不論是在課堂教學的教育評價上,還是課后作業的教育評價,亦或者是考試的教育評價等,教師要始終牢記“立德樹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引導式的評價方式和正向反饋的評價內容為主,將自身與學生放在同一水平線上,以平等尊重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評價的重要性,從而通過教育評價來刺激學生的正向情感和品德,做到德育水平的提升。
其二,從學生評價的角度入手。評價機制的改革不僅是評價目標、評價內容等的改革,我們也可以將評價主體和評價者進行革新,采取學生互評等方式。而在這一創新評價機制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出現,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學習評價理念,讓學生明白評價的意義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要引導學生做好互評,懂得評價的準則和方向。在引導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評價能力,也能在互評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進一步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水平。
五、做好家校聯合
誠如上文所言,學校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并不能完全成為學生的整體德育環境,家庭教育作為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教育環節,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根據地之一。
從班主任的角度來說,做好家校聯合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也始終是一個需要重視的重要教育方針。學生處于家庭中時,需要通過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中的各項工作加以刺激和鞏固,才能讓學校教育的成果不至于淪為穿堂風。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展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通過家長會的召開以及日常的溝通聯系等方式,做好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溝通及聯合工作,讓家長配合開展德育工作的同時,也讓教師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情況,進而能夠對學生的問題對癥下藥,盡快解決。
總結
總的來說,初中德育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除了對學生的人生發展起到重要的導向性功能以外,也是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理應在新教育理念和新教育政策的基礎上不斷前行,更多地探尋開展初中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環境,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鄭平峰. 基于“互聯網+”背景探析初中德育教學新路徑[J]. 成長,2021(2):143-143.
[2] 陳鎮源. 新時代中小學黨建引領德育工作路徑探析[J]. 師道:教研, 2021(7):1.3B86AB7F-2AE9-42A2-8552-9231C4FC57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