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雯 賈凱 董連新 許紅軍 高杰
摘要 微課作為時下一種在短視頻平臺廣泛流行的授課形式被逐漸運用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并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對新疆農業大學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要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改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微課符合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新需求、新特征,以互動性、靈活性、共享性等特征贏得大學生群體喜愛。將微課融入農業高等院校教學中,使其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輔助形式體現于農業院校教學改革實踐中,對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課程親和力、抵御錯誤思潮滲透、堅定主流價值引領、提高學生審美品位、引領高尚價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設施果樹栽培學;微課;教學融入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11-026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1.069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Microlecture into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Protected Pomiculture” —Taki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Wen-wen,JIA Kai,DONG Lian-xin et al
(College of Horticulture,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
Abstract Microlecture,a popular form of teaching on short video platforms,is gradually being used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and has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course ?Protected Pomiculture ?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nd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course structure,introduce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s,improv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strengthe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n the classroom,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Microlecture meet the new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and win the love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ity,flexibility and sharing.The integration of microlec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new form of educational support in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nriching the 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improving the affinity of the curriculum,resisting the infiltration of wrong thinking,firmly leading the mainstream values,improving the aesthetic taste of students and leading the noble value orientation.
Key words ?Protected Pomiculture ;Microlecture;Teaching integration
近年來,我國國民收入穩步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日益提高。消費者對于水果類商品的需求逐步由數量轉為質量,同時在水果品種多樣性和反季節水果的需求方面展現出新的消費欲望。設施果樹栽培是一種特殊的果樹栽培形式,在不適宜果樹生長的季節或地區,采取相應的保護設施,以改變或控制果樹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調節果樹生產的物候期,動態地調整水果類商品進入市場的時間,從而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1]。設施果樹栽培主要有促成、延遲和防護栽培等多種形式,這些栽培措施能夠起到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的作用[2-3]。設施栽培能夠動態地根據土壤、光照、溫度和氣候等條件調節果樹的生長環境,從而減輕自然逆境造成的傷害。農業生產上,矮化密植技術逐步在設施果樹栽培中推廣和應用。這些栽培措施和技術的運用,保證了水果類商品的產量和周年供應[4]。
當前,農業科技領域迅猛發展,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許多新品種、新知識和新技術逐步涌現,設施果樹產業結構也隨之更新。在高等教育的設施果樹栽培教學中,以往的教學內容及實踐環節的不足逐步顯現[5-6]。如授課內容老舊,對于前沿的新進展未能及時更新;課程內容設置重復,同一知識點在多個課程中反復出現;實踐環節不具連續性,未能涉及設施果樹的整個生長季等。因此,需要對課程內容和結構進行改革,以適應園藝產業發展需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教學過程不再是機械地對書本中的知識進行講授,而應該著重引導學生形成利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設施農業領域知識和技術的更新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要求教師及時對于教學進行改革。
微課是以短視頻為載體的教學資源,其契合新媒體發展趨勢,以互動性、靈活性、共享性等特征贏得大學生群體喜愛,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7]。微課的素材來源于幻燈片制作、網絡視頻的剪輯和加工等,這些素材經過精心的設計,能夠有效地調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改善授課效果。筆者以新疆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園藝專業和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開設的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為例,對課堂教學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引入微課教學以達到改善授課效果的目的,旨在為園藝課程改革和發展及園藝人才培養提供新的思路。
1 新疆農業大學設施果樹栽培學教學的現狀
新疆農業大學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未設置固定教材,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主要參考《設施果樹栽培》(陳海江主編)、《果樹設施栽培原理》(樊巍主編)、《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孫培博和夏樹讓主編)、《設施果樹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新技術》(楊學奎和石東風主編)等教材。同時,每個學年將設施果樹栽培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實用技術等添加至教學內容中。
新疆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設施果樹栽培學教學大綱與課程質量標準適用于園藝專業和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授課對象是園藝專業和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大三學生,該課程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環節,其中理論課24學時,實踐課6學時。根據新疆農業大學2017版園藝專業和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該課程屬于主干核心課程之一,旨在讓學生掌握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的發展概況,設施果樹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果樹栽培設施的類型、結構與性能,設施環境特性及其調控技術,設施果樹育苗、栽培和修建等管理技術,同時介紹設施果樹栽培新技術,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和潛能[8]。
在開設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之前,學生需預修植物生理學、農業氣象學、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農業設施設計與建造等相關課程,在對果樹栽培及農業設施結構等基本理論知識有一定基礎的條件下,再對學生進行設施果樹的栽培技術及管理講授,學生會更容易掌握和理解。
2 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
2.1 教學內容具有重復性
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中的生物學基礎章節部分與園藝植物栽培學概論和果樹栽培學總論等一些前期修過的課程存在大量重復內容,這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積極性低,教學效果不好。因此,需從下述方面調整課程內容與授課方式。首先,對于課程中出現的重復知識點(如果樹生物學特性)需要適當精簡,而對于適用于設施栽培的果樹品種、修剪方式、病蟲害防治以及設施內現代化機械操控等方面知識應重點講授。其次,搜集國際、國內最新發表的文獻、書籍及視頻素材,進行歸納總結,對新裝備、新品種和新技術展開學習,開闊學生眼界,讓學生聚焦設施學科前沿,緊隨設施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最后,以科研院所承擔的推廣示范類項目為素材,重點講授設施果樹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類案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學結合生產。
2.2 教學模式單一性
在目前的設施果樹栽培學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授課形式,方法和方式較為單一,以教師單方面的“灌輸式”授課方式為主,師生互動少,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低,而且對于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部分涉及較少,學生無法將書本知識與生產實際有效銜接。
針對上述問題,主要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采取多種形式的授課模式,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意愿和興趣。在設施果樹栽培學的教學改革過程中,要著重對課堂氛圍進行改善,促進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搜尋合適的案例素材,以專題討論、互動評價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適當調整對知識點的機械式講授,更多以互動學習方式為主。
其次,加強科研應用實驗教學。根據教學大綱,優化實踐環節的內容,增加環境調控及設施果樹修剪等相關實驗。以教師和研究生承擔的科研試驗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讓每位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實驗,實驗環節教師進行輔助,并對關鍵的知識點和重難點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實驗中充分領會課堂中學到的內容,并加深印象。同時,小組協作和小組間互評能夠激發學生團隊意識,增加對科研工作的興趣。
3 將微課融入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中
微課是基于網絡和移動設備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受眾的主體為學生。因此,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多考慮、多分析,針對學生對于課程的認知程度和學習能力進行設計,做到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微課的可用性和效率。
此外,微課的設計和制作還應側重于對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專注力,以免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失去興趣。師生雙方的互動和交流能夠進一步增強微課教學的效率,在微課教學中設計一些思考問題,帶領學生一起思考著學,學著思考,伴隨學生有沉浸式學習的體驗感。
3.1 教學內容的特性
微課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呈現課程的重難點,系統地對課程內容進行講授,這就要求在設計微課內容時發揮緊湊和精煉的特點。其目標性和主旨性非常強,一定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課堂學習內容。同時,由于學校軟硬件設備原因無法開展教學實踐環節,可以采用微課的方式作為課堂教學和田間實踐的有效銜接,使學生能夠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有機結合。
3.2 教學時間短
一般而言,微課教學的時長在5~10 min,如有特殊內容,可根據授課內容適當延長。然而過長時間的微課會使教師教學參與感降低,師生交流互動減少,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意愿下降,課堂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微課時長的限制,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制作微課時對授課和微課內容進行精確把握,嚴格控制微課時長,在規定的時間內突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反復實踐,制作出合適的微課作品。
3.3 教學內容展現形式靈活
微課的素材來源于幻燈片制作及視頻原材料的剪輯和加工等,這些素材經過設計和應用,能夠有效地調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改善授課效果。微課的載體以短視頻為主,基于現有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可以進行網絡播放。在講授過程中要契合設施果樹這一課程內容,篩選合適的案例來引導出授課重點,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感。同時,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使用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等移動設備回看課堂上播放過的微課,也可以觀看圍繞“農民,農村,農業”三大主題拍攝的短視頻,這些可以很好地成為課內教學的延伸。
3.4 教學形式豐富
實踐教學是全面開展設施果樹栽培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短視頻的拍攝和制作為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提供了有效形式。“抖音”“快手”等平臺和“愛剪輯”等軟件的使用越來越具有全民參與的趨勢,將短視頻這個網絡時代的產物嫁接到教學中,可以拉近和學生的距離,使教學內容獲得更多共鳴[9]。教師可以鼓勵大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參與短視頻的拍攝和制作,通過紀錄片、動畫等形式,還可以將學生拍攝的短視頻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教師點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和討論,達到教學效果的延伸拓展。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短視頻,既加深了他們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也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3.5 強化教學案例
書本知識結合田間實踐的教學模式是提高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質量的理想模式。然而新疆農業大學現有的田間實踐條件不足,還不具備設施果樹教學實踐環節的基地。因此,案例教學作為理論教學向生產實踐教學過渡的一種教學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手段[10]。
微課也是課程中案例教學的豐富素材來源。以“設施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為例,可以將課堂理論文字內容轉化為動畫形式,或者將“農廣天地”“三農頻道”等農業科技教育節目通過剪輯制作成短視頻,挑選其中與課程內容最為契合的部分結合案例教學使用,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設施果樹中主要病蟲害的種類、危害特點及防治技術。在授課環節中及時將重難點相關的案例引入,組織學生對相關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和探討,不僅能夠對課堂中的重難點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結語
隨著農業科技領域迅猛發展,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設施果樹產業結構也隨之更新。為了適應我國設施果樹產業發展,開設了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旨在培養理論與實踐能力兼備的復合型農業人才。微課作為一種在短視頻平臺廣泛流行的授課形式被逐漸運用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并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為了豐富教學形式,將微課引入設施果樹栽培學的課程教學中,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園藝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婷.探究果樹設施栽培發展現狀與展望[J].現代園藝,2020,43(10):10-11.
[2] 馬百全,邢利博,袁陽陽,等.《設施果樹栽培》教學改革探索: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果樹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50):141-142.
[3] 賈兵,朱立武,劉莉,等.《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安徽農業大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學分制為例[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5):145-147.
[4] 郭大龍.設施果樹栽培[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5] 王勝永.設施果樹栽培的關鍵技術與方法:評《設施果樹栽培》[J].世界林業研究,2022,35(2):144.
[6] 李君.林果業種植中的設施果樹栽培新技術探究[J].種子科技,2021,39(21):61-62.
[7] 楊旭峰.高職院校“微課”教學改革思考[J].職業,2018(16):46-47.
[8] 張翠芳,董連新,田嘉,等.案例教學法在設施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新疆農業大學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7(30):129-131.
[9] 潘紅濤.主旋律短視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3):84-87.
[10] 李紅娟,梁樹樂.設施果樹栽培實習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9(3):245,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