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方園,焦文良
(黑龍江科技大學 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22)
隨著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的不斷惡化,新能源發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以風能和光伏發電最為突出。近年來,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和裝機容量都呈現快速增加的發展趨勢[1],其次是電動汽車的不斷發展。然而無論是風機還是光伏電池所形成的首端電壓都較低,同樣燃料電池具有輸出電壓低且波動范圍大、輸出電流大的特點,因此將這些設備作為供電設備時需添加高增益的升壓變換器[2]。
在開關電源領域內,升壓變壓器憑借其在轉換效率、體積、結構、穩定性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特性,使得對其研究具有深遠意義[3]。其中非隔離型的升壓變換器由于電路中不存在高頻隔離變壓器,因而使得這類變換器的成本低、體積更小、便于集成化生產,其中非隔離型的DC/DC升壓變換器是研究的熱門[4]。
文獻[5]提出一種Z源阻抗網絡,該阻抗網絡具有升降壓、高升壓比等優點,且對于系統的負載類型沒有要求。Quasi-Z源是在Z源網絡基礎上改進得到的,因而仍然具有Z源網絡的優點。為進一步提高準Z源變換器的升壓能力,該文對一款基于電感、電容器件組成的升壓單元的新型Quasi-Z源變換器進行了分析與研究,通過試驗樣機得出該變換器進一步提升了傳統Z源變換器的電壓增益,適合應用在燃料電池等同類低輸入但需要高輸出的場合。
傳統Quasi-Z源變換器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在穩態時根據電路的工作原理可分析出其輸入、輸出電壓的關系,即電路增益B為
(1)
式中:Ui為輸入電壓;Uo為輸出電壓;d為開關管導通占空比。
考慮到電感電容在儲能之后相當于一個“電源”的效果,與輸入電源一起作用于外加負載時即能實現輸出電壓的提升,因而考慮在傳統Quasi-Z源拓撲結構中引入電感電容組成的電壓提升單元。新型Quasi-Z源變換器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6]。

圖2 新型Quasi-Z源變換器拓撲Fig.2 New Quasi-Z source topology
為方便對電壓關系進行分析,先做出如下假設:
1)電路中所有的器件均是理想器件,則元件自身不產生損耗[7]。
2)所有電感電流無斷續,即變換器工作在連續模式(CCM模式)[8]。
3)所有電容兩端的電壓值在整個周期中恒定不變[8]。
4)輸出電壓的紋波小,可以忽略不記[9]。
新型Quasi-Z源變換器的工作原理與傳統Quasi-Z源變換器一樣,由于電路中只有一個開關管,所以電路在電感電流CCM模式下只有導通、關斷2種狀態[10],記導通時間為dT,關斷時間為(1-d)T。開關管工作在導通狀態如圖3所示,此時二極管D2、D3承受反壓關斷,電源Ui和電容C1、C2、C3給電感L1、L2、L3充能,電感L4、電容C4給負載Ro充能[10]。
開關管工作在關斷狀態如圖4所示,此時二極管D1承受反壓關斷,電路中電源Ui和L1給電容C1充能,L2給電容C2充能,L3給電容C3充能,電源Ui和電感L1、L2、L3給電感L4、負載Ro、電容C4充能。

圖3 開關管導通Fig.3 Switch on

圖4 開關管關斷Fig.4 Switch off
在進行電壓關系分析時只需對圖3、圖4分別列寫KVL、KCL方程。
由圖3列寫KVL方程,則有
(2)
式中:iL為電感電流;Ui為輸入電壓;VC為電容電壓;L為電感值。
由圖3列寫KCL方程,則有
(3)
式中:Ro為負載阻值;C為電容值。
由圖4列寫KVL方程,則有
(4)
由圖4列寫KCL方程,則有
(5)
電路運行穩定后,根據電感伏秒平衡關系,即在一個開關周期內,電感電壓對時間的積分為0[11],則有
(6)
由式(5)可得電容C1、C2、C3的電壓為
(7)
根據電路的關系則有VC4=Uo,則有輸入、輸出的電壓關系,即電路增益B為
(8)
電感電流紋波過大會造成開光管和二極管的電流應力變大,不僅會使得這些器件的損耗增大,而且電感大小的選取影響電路的動態響應[12]。一般用電感電流平均值表示電感電流紋波XL%(該值一般所取范圍為0.15~0.4),滿足算式[8]:
(9)
式中:ΔiL為電感電流的波動峰值;IL為電感電流的平均值。
由于電路元件為理想器件,那么整個電路沒有功率損耗,即有
Ui·Ii=Uo·Io
(10)
則
(11)
(12)
根據一個周期內電容安秒平衡關系則有電感L2、L3電流表達式為[11]
(13)
則按照式(1)、(6)、(8)、(10)~(12)可得出電感的參數表達式為
(14)
式中:f為開關頻率。
電容電壓的紋波與電感電流紋波定義類似,按相同步驟可得電容的參數表達式為
(15)
式中:XC%為電容電壓波動的相對值,一般取值范圍為0.01~0.02[8]。
根據式(1)、(8)利用Matlab繪制出新型Quasi-Z變換器和傳統準Z源電路增益B的函數對比圖形如圖5所示。

圖5 增益函數圖形Fig.5 Gain function graph
從圖5中看出,新型Quasi-Z源變換器與傳統Quasi-Z源變換器相比的最大優勢在于當開關管的導通占空比大于0.2后,在同等占空比下,新型Quasi-Z變換器的增益明顯高于傳統準Z源電路。
在開關管導通期間,電感L4的兩端電壓一直被鉗位為VC4,則根據電感儲能原理可以得到所提新型Quasi-Z變換器的輸出電流紋波值ΔiL為[12]
(16)
根據式(7)可得
(17)
根據開關管關斷時的電路模態可以分析得出開關管的電壓被鉗位為VC1+VC2+VC3,根據式(7)可得開關管的電壓應力為
(18)
開關管導通期間二極管D2、D3處于關斷狀態,根據工作狀態分析有
(19)
在開光管關斷期間二極管D1處于關斷狀態,根據工作狀態分析有
(20)
通過上述元件的電壓應力分析可知其大小以輸入電壓Ui為歸一化量,為選擇合適的器件提供依據[12]。
為驗證方案可行性,利用Matlab/Simulink進行仿真模型電路搭建,仿真參數設定均考慮一定的裕量,具體參數設定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參數
圖6(a)是為輸出電壓與占空比的波形圖,根據式(8)可知,當輸入電壓Ui=12 V,占空比d=1/3時,此時通過計算得到的理論計算值Uo=36 V,仿真輸出電壓Uo通過模擬示波器顯示輸出為36.2 V,與理論值一致,即可說明在較小占空比下可以實現低輸入、大輸出的效果[12]。圖6(b)、(c)分別為電容C1、C2、C3、C4兩端電壓,模擬示波器的顯示值分別為17.83 V、18.17 V、18.17 V、36.01 V,與占空比d=1/3時理論計算值在忽略誤差情況下基本一致,因此可見前文對電路的分析正確且系統表現出較好的升壓特性。

圖6 仿真波形Fig.6 Simulation waveform

圖7 試驗波形Fig.7 Experimental waveform
為進一步驗證方案可行性,在實驗室完成小功率樣機電路搭建,試驗參數與仿真參數一致。
圖7(a)、(b)為輸出電壓、輸入電壓與占空比的波形圖,考慮到單片機的驅動能力有限,采用了EG3002驅動芯片,其供電電壓為12 V。從圖中可以看出PWM信號幅值為12 V,根據式(8)可知,當輸入電壓為Ui=12 V,占空比d=1/3時,此時通過計算得到的理論計算值為Uo=36 V,實際電路的輸出電壓為35.3 V,且電壓脈動峰峰值在500 mV以內。圖7(c)、(d)、(e)、(f)為別為電容C1、C2、C3、C4兩端電壓,分別是18.2 V、19.9 V、19.9 V、35.4 V,除了C2、C3的誤差較大外,其余電壓關系均與理論分析一致[13],故在忽略誤差情況下同理論值一致,因此可見前文對電路的分析正確且系統表現出較好的升壓特性。
該文主要論述一種新型Quasi-Z源變換器的工作原理,根據工作原理對輸入輸出的電壓關系進行推導,完成電路主要元器件的參數計算推導,利用Matlab/Simulink完成仿真模型電路搭建,并在實驗室完成實驗樣機搭建。仿真和試驗樣機結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Quasi-Z源方案具有可行性,系統具有較高的升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