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杰
網絡文學與青年亞文化之間有著本質的內源性聯系,網絡文學是青年亞文化的典型反映,青年亞文化則影響著網絡文學的價值取向、文學風格和文化構建。從2021年11月22日閱文集團發布的《2021網絡文學作家畫像》數據上看,其平臺作家中“95后”占比已經超過36%,“90后”作家以26.4%的占比緊隨其后,“85后”作家以19.3%的比例位列第三,可以說青年在網絡寫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網絡寫作也成為青年重要的文化標簽?!熬W絡寫作特點所表達的一些文化要素鮮明地體現了一種青年亞文化的意義,網絡文學自始至終都恣意著青春化的寫作姿態,其內核為青年特質,其屬性體現了青年亞文化的特點。”從青年亞文化的視角研究網絡文學,能夠理順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模式,明確網絡文學的文化屬性,進一步深化網絡文學與青年亞文化之間的姻親關系,使網絡文學得以更好發展。
目前針對網絡文學與青年亞文化兩者之間關系的專門研究不多,尚沒有從青年亞文化視角對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模式進行相關討論。相關研究中,蔡朝輝在2007年就網絡文學的青年亞文化意義研究進行了相關論證,提出了網絡文學與青年亞文化存在著內在的姻親關系這一說法;朱曉燕分析信息化時代網絡文學對青年人文精神的消解與構建,對網絡文學與青年人文精神關系進行審視,并重點探討兩者之間的本質內涵;張燕等從曾國祥電影的網絡文學改編著手,研究青年亞文化與流行文學改編電影之間的關系;許瑩等通過對“御宅文化”的多元探討,分析網絡虛擬空間對中國文學所產生的影響,并對中國亞文化的具體形態及其背后的文化心理動因進行了探討;劉小源從網游小說的發展現狀及其類型特征研究相關青年亞文化現象;吳小玲等從網絡文學中的網絡言情小說入手,分析其亞文化因子與主流文化的收編,并探討其融入主流文化的可能;王曉楠則從青年網絡文學閱讀分析了青年亞文化的主流化轉向。這些研究多從某一具體類型的網絡文學典型特征出發,分析網絡文學中的文化現象,探討其與青年亞文化的關系,為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礎。
青年亞文化最顯著的特征便是抵抗性,這種抵抗性根本在于青年想要在當前“權威”下沖破迷惘并完成自身身份認同,“青春期的迷惘、矛盾、尋覓沖動以及身份認同的困擾始終是青年亞文化的歷史宿命”。青年亞文化有著諸多的表現形式,在這其中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便是網絡文學。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網絡文學的創作構思、語言風格、情感表達和文化構建等都是青年群體對于自我身份的認同和自我價值的確認的表現,通過網絡文學的呈現,青年群體構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話語符號和表現風格,青年亞文化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
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網絡文學的“去權威化”和“趨權威化”文化構建模式主要體現在網絡文學的創作問題上?!熬W絡小說實際上是上承變文、志怪、傳奇、話本、明清小說、鴛鴦蝴蝶派和金梁古、瓊瑤為代表的港臺通俗文學的軌跡”,同時它的創作視野和眼光也更加寬闊,對諸如歐美偵探小說、奇幻電影和日本動畫等國外元素也有所嫁接,除了上述提到的傳統文化,網絡文學也從大眾文藝中汲取養分,而其基本敘事手法如“扮豬吃虎”“打怪升級”“洪荒崛起”“瑪麗蘇”“職場秘籍”“廢柴逆襲”“都市修真”“學院修真”“破次元”等,使故事體現出某種現代寓言性,同時出現在線付費閱讀模式后,網絡文學的篇幅大幅增加,動輒幾百萬字的網絡小說已成常態,篇幅的增加使得敘事方式相應發生變化,由情節性主導的敘事結構逐漸流行,敘事核心也由傳統的時間概念逐漸變換為空間敘事,“時間不斷被挑戰、切割與壓縮,與之相對應,地點、位置、場面等的組合、勾連則得到強調,空間邏輯和空間秩序逐漸凸顯”。因此在網絡文學的創作中我們總能找到傳統文學的影子,但其創作理念和敘事手法等又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讓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既源出“趨權威化”的傳統文學審美積淀,與主流文學有所合流,同時其文化構建又因它別出心裁的創作模式、互聯網背景下的自由開放氣息和商業化浪潮的改編而呈現出一定的“去權威化”。
青年亞文化的顯著特征便是其出于抵抗而迸發出的驚人創造性,網絡文學便是青年亞文化的積極創造。這種創造得益于互聯網這一新興平臺,使得青年群體有了爭奪話題的主陣地,逐漸構成了自己的話語符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風格,以此來對抗和消解主流文化的權威性。而在此視野下網絡文學想要完成真正的文化構建,仍需在網絡文學的內容上有所突破。目前來看,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一方面仍不能擺脫傳統文學的藩籬,需要在其權威下汲取養分,尋找創作和敘事的原料,并通過拼貼、戲仿和同構等創作手段對其進行加工,同時網絡文學也應或主動或被動地“接受權威的監督與評價”;另一方面,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又需通過“標新立異”式的創新,沖破傳統文化的禁錮,最大限度地爭奪并掌握話語權,獲得認可,并完成自己的文化構建。這種不斷解構傳統文學又以“傳統文學碎片”進行自身文化構建的過程,使得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注定是在“去權威化”和“趨權威化”中交替前行。
網絡文學的創作者和受眾大多數都是青年群體,他們在其中尋求的并不是正統的文學層面的追求,而是更加渴望情緒和情感的宣泄釋放。相比于傳統文學,網絡文學在創作內容上更加通俗易懂,價值追求更加娛樂化,情感表達更加傾向于集體的狂歡,“在網絡世界里,一切都能被消解重構:高雅變庸俗,神圣變世俗,無意義可以成為一部小說的全部意義,文學似乎回歸了游戲起源說,自娛娛人完全能夠大行其道”,這使得網絡文學的傳播迅速而廣泛?!芭c傳統小說有別,網絡小說的虛構性決定了它需要更多天馬行空的幻想而非腳踏實地的經驗”,在網絡文學中,人們正是基于這種幻想,通過碎片化和扁平化的閱讀,不再過多探討傳統文學中的嚴肅話題,他們置身于網絡的虛擬和自身的想象中,開始了盛大的娛樂狂歡。
為了更好地吸引讀者,各個網絡文學平臺都依照讀者的喜好設置了不同的網絡文學分區,使其能夠快速定位并開啟閱讀。在青年亞文化視野下,網絡文學的分區無疑是掌控話語權和建立風格的最好途徑,青年群體在自己熟悉的話題領域書寫、閱讀、交流、認同和感悟,網絡文學的分區本身便是青年亞文化的獨特標簽。從這些分區出發,分析網絡文學中各個類型小說之間的共通點,有利于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模式的探索。首先便是分區引流下的“娛樂狂歡”和“不甘平凡”,這些分區有著典型化標簽,形成了類型化的網絡文學,人們通過符合口味的具體類別,重復著類型化的閱讀,沒有出人意料的情節,不用過多思考,便能夠迅速找到熟悉和滿意的閱讀預期,開始娛樂狂歡。“關鍵詞和標簽化意味著,對網絡閱讀來說,故事本身豐富與否無關緊要,情節的爽點、對話的笑點和形象的萌點才是必需?!痹谧约菏煜さ念悇e中,每個人各取所需,總能快速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完成情感釋放和情緒宣泄,以此參與到彼此的娛樂狂歡中。這種分區同時又是網絡文學不斷進取的表現,在這種標簽化背景下,內容的同質化傾向愈發明顯,只有不斷創新進取,才能鎖住流量,在尋求新的創作生長點時,網絡文學完成了現實轉向,開始思考現實生活并從中獲取創作材料和靈感,其敘事風格更加貼近現實和反映生活,網絡文學的內容和風格便在這一次次的現實錘煉中完成了蛻變,這樣的內生驅動力使網絡文學包括讀者都獲得進一步的成長。
青年亞文化的另一個特征便是邊緣性,與主流文化的權威性相比,青年群體總是在尋找自己的話語權,總是在幻想中逃避和在現實中進取,在矛盾中前行,這使得網絡文學的內容出現了浪漫主義色彩,這種幻想式的浪漫主義在各個類型的網絡文學中都有所體現。大部分的網絡文學作品都逃不開“開掛”“逆襲”“扮豬吃虎”等幻想式的套路,如玄幻仙俠中的奇特際遇、穿越重生類的經驗主義、都市職場的斗智斗勇和科幻游戲的未來想象等,其代表的往往是青年亞文化中受到壓抑情緒的釋放和面對現實挫折(權威性)的娛樂狂歡行為;同時這種文化構建又彰顯了青年亞文化中不甘平凡、拼搏進取的精氣神,即小人物通過奮斗,在合適的契機下便會成為大英雄,這種契機便是進取的動力。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便在這種“生而平凡卻不甘平凡”的基調下進行著。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是在“幻想式的娛樂狂歡”和“不甘平凡的進取心理”雙重驅動下前行的。
自網絡文學在線閱讀付費模式后,網絡文學的創作模式便發生了相應的改變,此后網絡文學IP的迅速升級使得網絡文學再次轉型升級。從某種意義來說,網絡文學的商業模式也是對青年亞文化的商業收編,“亞文化抵抗風格產生以后,支配文化和利益集團不可能坐視不理,他們必然會對亞文化進行不懈的遏制和收編”。網絡文學的創作者和受眾主動或者被迫參與到這場商業化的運作模式中,既然是網絡文學的商業模式,其創作就必然要與市場相匹配,由大眾的審美和口味決定了網絡文學的內容和走向,因此藝術價值在創作或者評價網絡文學時便不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網絡文學的目的在于創作出最符合大眾口味的作品,并以此創造價值。
商業化浪潮中的網絡文學文化構建模式正是在商業化價值和文學性追求中波浪式前行的。商業化浪潮下的網絡文學更像是定性、定量的生產,為了符合消費市場穩定的閱讀預期和滿足IP改編的需求,網絡文學作品開始向市場妥協,網絡小說不再過多提供原創的出人意料的情節,而是對消費者喜歡的劇情、情節和模式進行分解,然后開始扎堆大規模產出,這也讓某一類型的網絡文學往往存在同質化傾向嚴重的現象。在創作內容上,為了迎合青年亞文化中的某些消極成分,部分網絡文學的創作便開啟了“爽文”模式,以爽點、笑點和萌點等為主要創作內容,純粹追求閱讀上的娛樂狂歡;或者又如部分網絡文學作品保持特立獨行,仍然堅持自己的審美追求和評價體系,對主流價值和商業化浪潮采取漠不關心的態度,沉浸在自己的網絡文學創作之中。盡管網絡文學在商業化浪潮中有所妥協,但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核心依然沒有發生太大改變,對于大部分網絡文學作品來說,“不論是網絡上的大量轉載、復制,還是實體出版、發行,其亞文化因子附著于文本,無法被強行剝離”,商業化的價值體系和網絡文化的文學價值體系相互博弈,網絡文學的創作者和受眾依然對網絡文學中青年亞文化風格有所堅守,網絡文學的商業化收編未能占據絕對上風。在網絡文學的商業化浪潮中,網絡文學在創作和敘事中出現了一定的現實轉向,如商業收編最多的女頻言情小說等,使得網絡文學更加關注現實維度,文學性創作也愈發飽滿。而IP的升級,也使得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又衍生出新的創作題材和敘事方式,“網絡文學IP的迅速升級不僅改變了網絡文學單一化的敘事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在藝術本質上的共振”,使得網絡文學文化構建中的文學性進一步增強,獨特的文化認同也在青年亞文化中開啟新的文學傾向。
網絡文學與青年亞文化有著緊密的內源性聯系,青年亞文化使得網絡文學在創作理念、情感表達和敘事方式等方面的文化構建得以完善,而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也使得青年亞文化有了自己獨特的話語符號和表現風格。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既有傳統文學的審美積淀,也有自己獨特的創作模式;網絡文學既追求娛樂狂歡上的極致體驗,也關注現實積極進取;網絡文學既在商業化浪潮中創造經濟價值,也在IP升級中完成現實轉向,更加注重文學追求。網絡文學的文化構建正是基于此而不斷完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