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宇,陳 超,王永剛
(1.河南省太康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河南 太康 461400;2.河南省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急腹癥為常見外科疾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部劇烈疼痛,常伴感染性休克,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急腹癥感染性休克患者多采用臨床急診手術治療,其麻醉方式選擇與手術效果有著重要相關性。研究顯示[1,2],大多數超短效全身靜脈麻醉藥物單獨使用會導致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較多,藥物復合使用可一定程度提高麻醉安全性。本研究通過將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應用于急腹癥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手術過程,探討其主要應用價值及其對患者機體應激標志物水平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腹癥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6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腹癥并發感染性休克診斷標準[2],并符合手術指征;(2)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精神性疾病;(2)存在重要臟器疾病,如心、肝、腎功能障礙;(3)妊娠期或哺乳期孕產婦;(4)對本研究藥物不耐受。納入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54.25±7.89)歲,休克程度:輕、中、重度分別為28例、10例、5例,疾病類型:絞窄性腸梗阻、絞窄性腸梗阻、重癥胰腺炎、胃十二指腸穿孔、急性穿孔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伴穿孔分別20例、13例、5例、2例、2例、1例;觀察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53.89±8.15)歲,休克程度:輕、中、重度分別為25例、12例、6例,疾病類型:絞窄性腸梗阻、絞窄性腸梗阻、重癥胰腺炎、胃十二指腸穿孔、急性穿孔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伴穿孔分別18例、12例、6例、3例、2例、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休克嚴重程度、所患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在手術室對納入的全部患者先采用長托寧1g行肌肉注射,并建立靜脈通路,對患者體征進行監測并時刻關注患者心電圖。對照組患者采用七氟醚復合丙泊酚麻醉,首先行靜脈注射咪達唑侖1~3 mg、順阿曲庫銨0.1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丙泊酚1 mg/kg,行誘導插管,維持麻醉持續泵注0.5~1 mg·kg-1·h-1丙泊酚并吸入1.5%七氟醚。觀察組采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其他操作與上述對照組相同,行持續泵注,維持泵注的丙泊酚、瑞芬太尼速率分別0.5~1 mg·kg-1·h-1、0.10~0.12 μg·kg-1·min-1,手術過程泵注速率需依據患者體征進行適當調整。之后行插管,納入患者均需應用醫療器械控制呼吸(datex ohmeda9100型麻醉機),確定呼吸末二氧化碳(Postapneic End-Tidol CO2,PETCO2)在35~45 mmHg,呼吸頻率在12~15次/min,潮氣量在8~10 mL/kg至手術完畢,時刻注意患者體征,必要時應用血管活性藥物。
1.3.1 2組患者應激指標比較
患者入室時、麻醉誘導時、插管時、拔管時、拔管后采集患者靜脈血4 mL,離心后采用Rochecobas6000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血清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腎上腺素(epinephrine,E)、皮質醇(Cortisol,Cor)等應激指標水平,相關操作嚴格按照配套試劑盒說明進行。
1.3.2 2組患者麻醉蘇醒情況比較
對患者蘇醒相關指標進行觀察和記錄,包括手術過程丙泊酚使用量、呼吸自主、蘇醒時間及拔管時間。
1.3.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記錄并觀察呼吸抑制、煩躁、惡心嘔吐、疼痛等的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NE、E、Cor水平變化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各應激指標水平在插管時、拔管時、拔管后時間點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應激指標比較
術中觀察組丙泊酚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恢復呼吸自主時間、呼之睜眼時間、拔管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麻醉蘇醒情況比較
術后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1.63%、30.23%,觀察組顯著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急腹癥合并感染性休克癥時,會極大增加患者死亡風險,需及時行手術治療[3]。腹部手術通常會造成巨大生理干擾,加強應激反應,而手術麻醉需起迅速鎮靜、鎮痛效果,以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保證患者預后良好[4]。
研究顯示[5,6],瑞芬太尼為超短效阿片類藥物的一種,其穩定性良好、鎮痛明顯,安全性較好,作用效果快,可激活受體γ-氨基丁酸,使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將上述藥物與丙泊酚聯合使用可將兩者優勢進行有效結合,使鎮靜、鎮痛效用達到最佳水平,將手術后患者麻醉蘇醒所需時間有效縮短,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提高安全性,相較傳統靜吸復合麻醉,效果更佳[7]。本研究顯示,麻醉后觀察組相關應激標志物水平變化幅度較對照組低,且觀察組各應激標志物水平一直較對照組低。提示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可明顯降低急腹癥合并感染性休克癥患者術中應激反應,促進手術順利進行。急腹癥合并感染性休克癥患者由于手術、感染等因素,導致機體釋放大量炎性因子,加重組織損傷,患者應激相關指標NE、E、Cor水平因此顯著提高,瑞芬太尼可抑制細胞內環磷腺苷,與機體免疫續保增殖相關[8],可一定程度降低炎癥反應,從而減輕患者機體應激反應,維持患者體征相對穩定,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同時有利患者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