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英妮
隨著生活腳步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有明顯增加,再加上生活習慣不佳、飲食不潔、身體免疫力差等因素的影響,女性群體患有惡性腫瘤的幾率逐漸增加,特別是宮頸癌[1,2]。其仍是女性的常見病、多發病,加強對該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宮頸錐切術是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手術操作時間短、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快,為更好的提高其手術治療效果,麻醉質量的優劣十分重要[3,4]。其主要解決因牽拉宮頸所造成的不適感,減輕患者術后疼痛,術中保留自主呼吸,利于術后恢復[5]。丙泊酚因其特有的優勢如起效迅速、蘇醒時間短、代謝產物無蓄積等,廣泛應用于臨床,輔以阿片類鎮痛藥物麻醉效果可靠,但不可避免有一定的不足之處,需要尋找另外一種科學有效的麻醉方式來保障患者圍術期安全[6,7]。本次研究在宮頸錐切術中應用右美托咪定復合氯胺酮進行麻醉,分析其麻醉效果與安全性,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行宮頸錐切術患者,根據麻醉方式不同分為麻醉A 組及麻醉B 組,各50 例。麻醉A 組:年齡21~67 歲,平均年齡(41.33±8.71)歲;平均體重(59.33±5.71)kg;平均手術時間(27.33±2.71)min。麻醉B 組:年齡22~69 歲,平均年齡(41.39±9.27)歲;平均體重(59.39±5.75)kg;平均手術時間(27.39±2.77)min。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此次研究所納入的研究對象均是本院擇期行子宮頸錐形切除術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②患者病史資料完整;③精神認知正常,能夠積極配合手術治療;④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均為Ⅰ級或Ⅱ級。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②合并嚴重精神障礙疾病患者;③竇性心動過緩者;④合并惡性腫瘤患者;⑤不滿足麻醉處理相關指征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常規禁食、禁飲,進入手術室后開放上肢靜脈通路,選擇平臥位,連接多功能監測系統,持續進行心電圖監測。
麻醉A 組患者接受丙泊酚復合舒芬太尼麻醉方法,將1%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68,規格:10 ml∶0.1 g)采用靶控輸注系統進行輸注,起始靶濃度為3 mg/L,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對丙泊酚靶濃度進行調整,切皮前,靜脈注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規格:2 ml∶100 μg)0.15 μg/kg。
麻醉B 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復合氯胺酮麻醉方法,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48,規格:2 ml∶200 μg)按照1 μg/kg的劑量稀釋在氯化鈉注射液中,以4 mg/L 的濃度進行靜脈泵注,10 min 后以1.5 μg/(kg·h)維持泵注,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增加藥量,靜脈注射氯胺酮(上海中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岡制藥廠,規格:0.1 g∶2 ml)0.5 mg/kg,后以1 mg/(kg·h)維持泵注。
兩組預計手術結束前5 min 停止輸注麻醉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比較兩組不同時間的生命指標變化情況 包括SpO2、PETCO2、RR、MAP,時間分別為術前、術中10 min、術中20 min 和手術結束時。
1.3.2 比較兩組的預后恢復指標 預后恢復指標包括錐切后30 min 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分,0~10 分,分值高低與患者疼痛程度呈正比)、麻醉誘導時間、麻醉用量、定向力恢復時間。
1.3.3 比較兩組的安全性 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壓、躁動、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并進行分析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時間的生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的SpO2、PETCO2、RR、MA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10 min、術中20 min 和手術結束時,麻醉B 組患者的SpO2、RR、MAP 高于麻醉A 組,PETCO2低于麻醉A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的生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表1 兩組不同時間的生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麻醉A 組同時間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2.2 兩組的預后恢復指標比較 麻醉B 組的錐切后30 min 疼痛評分低于麻醉A 組,麻醉誘導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長于麻醉A 組,麻醉用量少于麻醉A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預后恢復指標比較()

表2 兩組的預后恢復指標比較()
注:與麻醉A 組比較,aP<0.05
2.3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麻醉B 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2.00%顯著低于麻醉A 組的5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宮頸錐切術是目前臨床上診治宮頸病變的有效手段,故而其對麻醉質量要求較高,若出現鎮痛不全或躁動的情況,不僅影響手術進行,還會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為患者恢復帶來不利影響[8]。此類手術通常無需建立人工氣道,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順暢、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并減少手術刺激[9]。
丙泊酚是一類靜脈麻醉藥物,主要通過增強中樞抑制神經傳遞來發揮麻醉功效,輔以阿片類鎮痛藥物能夠獲得良好的麻醉效果[10]。呂虎等[11]的研究報告表示,行子宮頸癌前病變錐切術中,復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靜脈麻醉效果顯著。但因個體差異的影響,部分患者會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會影響手術術野,且術后舒適度差,另外術中麻醉藥物的追加同樣也會阻礙患者預后康復[12,13]。近年來,有不少研究[14,15]表示,右美托咪定復合氯胺酮在燒傷、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老年骨科手術、兒童手術等方面,鎮靜麻醉管理以及呼吸、循環管理等方面有顯著優勢。右美托咪定是一類腎上腺素激動劑,選擇性高,進入人體后,能夠調節腎上腺素分泌,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具有較好的鎮靜鎮痛效果,另外其還能抗焦慮,能夠維持血流動力學指標穩定,該藥物有較好的親和力,藥物作用顯著,對呼吸和胃腸道影響較小,能夠保障安全[16,17]。許晶晶等[18]的研究表示,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夠提高剖宮產產婦術后3 d 的恢復質量評分,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利于術后恢復,充分肯定了該麻醉藥物的應用效果。而氯胺酮是傳統靜脈麻醉類藥物,麻醉效果確切。石川等[19]的研究表示,氯胺酮常規使用劑量下易降低突觸可塑性,會損害患者的學習記憶功能,而采用亞麻醉劑量的氯胺酮對N-甲基-D 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阻斷作用較小,利于改善患者術后的認知功能,這提示,術中氯胺酮麻醉劑量的控制需要科學管理,小劑量的應用能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手術治療的安全性。結合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右美托咪定復合氯胺酮麻醉方式,能夠獲得較為滿意的麻醉效果。術中10 min、術中20 min 和手術結束時,麻醉B組患者的SpO2、RR、MAP 高于麻醉A 組,PETCO2低于麻醉A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B組的錐切后30 min 疼痛評分低于麻醉A 組,麻醉誘導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長于麻醉A 組,麻醉用量少于麻醉A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右美托咪定復合氯胺酮麻醉方案的應用,對于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且還可減少總體藥物劑量,有助于患者康復。另外研究還顯示,麻醉B 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2.00%顯著低于麻醉A 組的5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右美托咪定復合氯胺酮麻醉方式能維持患者術中自主呼吸,另外氯胺酮的擬交感作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心率減慢、血壓下降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可穩定患者血流動力學,鎮靜、鎮痛效果顯著[20]。
總的來說,相比于丙泊酚復合舒芬太尼麻醉方式,應用右美托咪定復合氯胺酮麻醉方式,有助于提高宮頸錐切術的手術麻醉效果和治療效果,且麻醉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