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帥 曲志華 姜松林 張東陽
(萊西市經濟開發區衛生院 山東 青島 266600)
對于內科疾病來說,慢性淺表性胃炎為常見病癥,對于老年人群來說,由于身體機能減退,消化功能減退,容易出現分泌能力下降的情況,如果嚴重時將會出現出血以及彌漫性腹膜炎。當前慢性淺表性胃炎發病率一般是腸道疾病70%左右,因此在臨床上通過藥物的有效治療,以此來改善不良情況。
淺表性胃炎患者來自內科門診,就診時間、就診人數分別為2020年1月到12月、9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計50例、40例,常規組、研究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各計45例,患者的病程在3個月-8年之間,其平均病程為6.94±2.12年,通過對兩組的性別等相關無較大差異。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第一,患者臨床符合慢性淺表性胃炎標準。第二,并未服用過抑酸藥物。第三,存在消化不良。
排除標準:第一,妊娠期婦女。第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伴有心臟疾病。第三,藥物過敏。第四,患者處于哺乳期。
常規組患者:奧美拉唑(國藥準字:H10980308),1天2次,每次20mg,溫水吞服[1]。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膠體果膠鉍膠囊治療,每次用藥劑量為3粒,1天3次。
(1)治療效果:痊愈:患者胃黏膜充血恢復,泛酸、胃痛消失。顯效:患者黏膜水腫、充血縮小,胃痛明顯改善。有效:黏膜水腫以及癥候積分改善。無效:患者情況未好轉。
(2)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情況[2]。
(3)腹脹緩解癥狀評分比較。
數據見表1,2組數據處理后對比總有效率指標,結論顯示最優的為研究組,整體有效率為88.89%,常規組患者有效率在75.56%,可見結果達統計分析要求(P<0.05)。

表1 對比2組療效情況[例(%)]
數據見表2,2組數據處理后進行不良反應率、復發率的比較,具體研究情況如下:常規組的復發率在20.0%,并發癥出現率為22.22%。對于研究組患者來說,整體復發率在6.67%,并發癥出現率在8.89%,經比較,二者具有一定差異(t=11.784、13.368)p均<0.05。

表2 對比2組不良反應率及復發率[例(%)]
研究組的腹痛緩解評分為1.0±0.3分,常規組的腹脹緩解癥狀評分為 0.9±0.2分。

表3 常規組和研究組慢性淺表性胃炎中的腹痛腹脹癥狀緩解評分比較分)
對于慢性胃炎來說,由于整體病因相對復雜,作為現階段一種胃黏膜炎性病變,發病率高同時整體特異性癥狀不明顯,臨床表現為食欲減退、胃酸等不良情況,因此應做好其清除工作。目前來說,對于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因一般沒有闡明,受免疫機制調節、內分泌紊亂的影響,在多種因素的刺激下容易產生炎性反應。在HP感染的情況下,如果藥物、飲食不當將會造成疾病的產生。
作為臨床一種常見疾病,胃炎、胃潰瘍疼痛明顯,直接影響患者。在臨床資料表明,胃炎、胃潰瘍患者臨床表現為腹脹,并出現出血等不良情況。臨床上出現疼痛、饑餓同時出現休克、黑便、消化道出血,根據相關資料表明,胃炎通過幽門螺桿菌傳染,同時傳染性明顯,因此容易出現感染現象。胃潰瘍、胃炎患者具有不良生活習慣,在喝酒、吸煙的同時將會出現明顯的胃潰瘍[3]。胃炎、胃潰瘍患者存在較多并發癥,經研究發現,胃黏膜不斷變弱同時出現胃酸分泌。在此過程中,應注意確保按時飲食,同時保證規律。在保證患者葷素搭配的同時,避免食用油膩食物,同時應選擇易消化食物。在進行養胃食物應用的同時恢復胃黏膜,在此過程中胃炎、胃潰瘍患者應避免暴飲暴食,并提高治療效果,緩解癥狀,提升安全性,確保效果。
近年來,對于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治療的重點已經開始轉移,通過對臨床三聯療法進行效果的改進,其具有一定的應用效果。在對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進行管理干預,臨床表現為胃痛、胃脹、焦慮頻發,因此應給予針對性、科學干預[4]。
當前來說,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此基礎上發病率增高的主要因素為細胞毒素多發,從而造成炎癥出現,并引發組織及黏膜破壞,從而造成不良影響。
慢性淺表性胃炎發病率逐漸上升,受氣郁、血瘀等的影響患者出現明顯的脾胃損傷同時伴有胃部疼痛,在飲食不節、情志不舒的影響因此導致脾胃受到明顯影響[5]。在此過程中,通過采用管理模式,根據患者的不同類型(肝郁氣滯、脾胃虛寒)等不同情況從而做好針對性的管理,應注意確保按時飲食,同時保證規律。在保證患者葷素搭配的同時,避免食用油膩食物,同時應選擇易消化食物[6]。在進行養胃食物應用的同時恢復胃黏膜,在此過程中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應避免暴飲暴食,并提高治療效果,緩解癥狀,提升安全性。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主要出現原因即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在出現此種病菌感染的情況下,將會導致慢性炎癥,如果隨著病情的不斷延長,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情緒之外,還會造成心理以及生理損害,因此應進行有效的治療。目前治療的藥物中雷尼替丁最廣泛,然而如果在長期應用的情況下將會導致身體病癥反復并導致不良記錄的增加,除此之外還會造成身體負擔的重要。對于慢性淺表性胃炎來說,機理較為復雜,受睡眠熬夜以及飲食等原因的影響,容易造成淺表性胃炎,睡眠障礙將會導致胃黏膜下血流障礙的出現,同時導致機體免疫力失調,因此會出現慢性胃炎,然而受勞累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也會導致患者處在危險邊緣[7]。對于患者的應激能力來說,在下丘腦以下的邊緣將會導致功能失調出現改變。然而淺表性胃炎患者來說想在消除不良情緒的基礎上給予對應的治療。隨著其發病率的不斷上升中[8],作為當前的主要病癥,發病率居少地位,臨床通過胃鏡檢查中出現出血糜爛,主要是受饑餓以及生活不規律的影響,導致患者的疾病容易反復發作[9],目前在胃鏡診斷下,臨床淺表性胃炎主要表現為條狀片狀血斑,根據病理學表明炎癥細胞浸潤程度中,其中依靠中性粒細胞進行判定整體癥狀相對來說較為嚴重[10]。膠體果膠鉍膠囊作為當前消化系統的臨床常用藥物,經研究表明,在和抗生物藥物聯合應用的同時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膠體果膠鉍膠囊作為一種復合藥物,具有明顯的酸性介質特征,除此之外此種藥物能夠形成良好的保護膜,并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11]。在臨床中,在和質子泵抑制劑進行聯合應用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清除幽門螺桿菌,整體效果較好。常規組的復發率在20.0%,并發癥出現率為22.22%。對于研究組患者來說,整體復發率在6.67%,并發癥出現率在8.89%,經比較,二者具有一定差異(t=11.784、13.368)p均<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