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歆
(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 山東 德州 253100)
冠心病是一類發病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臨床主要表現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最終產生心肌缺血、缺氧癥狀,患者胸口會伴隨顯著的心悸、乏力表現,干擾患者日常生活。不穩定心絞痛介乎在心肌梗死和心絞痛中,很容易成為心肌梗死。延續性護理是于醫院延伸至家庭的護理,可按患者實際狀況供應針對性服務,能夠較大程度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為探索延續性護理效果,現對收治的部分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比較其與常規護理的不同。
時間: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對象:66例老年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組各33例,對照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60~79(74.17±2.69)歲;觀察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61~78(74.13±2.65)歲;兩組患者信息資料均衡(P>0.05),可對比。
對照組:常規護理。患者出院時對其開展健康教育,指導患者科學飲食,能夠健康生活,保障患者的作息規律,主動運動,定期對患者電話隨訪。具體分為:①健康教育宣傳:經驗豐富的護士制定健康教育宣傳手冊,通過語言、視頻等講述疾病知識,方便患者自多角度認識疾病。②飲食指導:告知患者盡量保持飲食的清淡,準備容易消化、低脂、低鹽食物,根據患者機體的營養狀況對飲食方案進行調整;③心理指導:主動聆聽患者內心想法,經對患者面部表情與語言的觀察,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主動為護士提供專業的服務;④用藥干預:遵循醫囑用藥,盡量采取簡單、容易理解的語言講解藥物的服用劑量與方法。
觀察組:延續性護理。具體策略如下:
(1)構建專業護理小組
建立專業的護理小組,1名組長,高護1名,責任護士3名,每小組安排1名臨床醫師摘掉,定期考核責任護士水平,在所負責的患者病房中張貼護士信息,方便患者與家屬與護士取得聯系。
(2)構建延續性護理檔案
于患者出院前,建立個人檔案,檔案內容包括患者的多項信息,為患者發放冠心病疾病手冊,開展知識講座,使患者對疾病有足夠的了解,詳細囑咐患者用藥后容易產生的不良反應。
(3)具體護理措施
①出院當天,護士對患者開展出院指導,囑咐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記錄觀察患者身體情況,留下患者的微信和電話,方便院后隨訪,囑咐患者及時來院檢查。②電話訪問:每周用電話為患者隨訪1次,用電話或視頻掌握患者用藥與心理變化,咨詢患者是否遵循醫囑服藥。為其強調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如:測量利尿劑體液量,記錄脈搏,告知患者硝酸酯制劑的注意事宜。與患者交流家庭、娛樂方面的內容,掌握患者心理特征,對存在負面心理的患者,囑咐患者避免情緒波動,預防心絞痛的出現,鼓勵患者多閱讀、多聽音樂,減輕自己的不良情緒。對存在自卑、抑郁的患者,可多與家人、家屬交流,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③生活指導:叮囑患者適量展開有氧運動,散步、打太極,但不能進行劇烈運動。有氧訓練按照患者體質制定科學的訓練方式,如:小跑,科學對速度進行控制;結合肱二頭肌、腰部肌肉進行訓練,每次3次,每次30min,休息30min,為對患者的氧氣供應加以改善,指導患者科學把控呼吸頻率,開展呼吸訓練。訓練時以免運動劇烈,避免勞累過度,維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老年患者代謝能力會減退,幫患者強調飲食重要作用,日常幫患者選擇營養豐富、清淡食物,按照低脂、低糖原則,以免暴飲暴食,了解患者是否早起早睡,保持規律的作息,避免熬夜。④隨訪記錄:每次隨訪后,記錄患者身體與生活情況,糾正患者錯誤的習慣,監督患者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⑤做好隨訪記錄:每次隨訪后,詳細記錄患者的身體、生活狀況,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與錯誤之處,監督患者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
(1)統計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發作時持續時間。(2)觀察兩組護理效果。效果判定指標:作用大:護理后,患者心絞痛消失,臨床癥狀改善達2級;有作用:經護理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患者癥狀明顯改善;無作用:癥狀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治療總有效率=(作用大+有作用)/總例數×100%。(3)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情緒狀況進行評估,分值與患者的負面情緒是反比關系。
比較心絞痛發作頻率、發作時持續時間,觀察組較短(P<0.05)。見表1。

表1 心絞痛發作情況
比較護理效果,觀察組較優(P<0.05)。見表2。

表2 護理效果[n(%)]
兩組比較,護理前,兩組焦慮、抑郁情緒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較低(P<0.05)。見表3。

表3 不良情緒分)
最近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漸漸提高,飲食構造發生轉變較大,我國社會漸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遞增,病程長,預后不佳,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冠心病在臨床的表現主要是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介乎在穩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間,容易發展為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需及時治療。由于該病比較復雜,護理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需在關注療效的基礎上,重視護理的舒適性。
延續性護理即延伸性護理,是一類不局限在住院階段的護理,能夠為患者供應不間斷的護理,指導患者不同或相同的護理場所,均能夠收到協調性照護。延續性護理是當下比較全新的護理服務,包含出院規劃、回家隨訪、指導,保障醫療服務的科學、有效、先進,按患者實際需求采取針對性措施,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對疾病有鞏固意義[1]。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延續性護理的干預下,心絞痛頻率大大降低,疾病持續時間大大縮短,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明顯降低,護理總有效率也較高(P<0.05)。延續性護理不僅能監督患者按量用藥,還能夠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疏導患者負面情緒,穩定患者疾病。心絞痛運作期間,活動即刻停止,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癥狀嚴重的患者,需臥床休息,護士幫患者選擇舒適體位,注重保暖措施[2-3]。護理中,多注意患者的疼痛部位、體征變化,觀察患者是否面色有變化,重視是否出現心肌梗死。實際護理時,為患者吸入氧氣,并選半臥位,多鼓勵和安慰患者,安撫患者悲觀心緒,減輕心肌耗氧量。
綜上所述,老年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在延續性護理干預下,病情得到顯著控制,護理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