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靜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興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山東 棗莊 277800)
婦科疾病是一種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疾病誘因多樣,與衛生及飲食習慣不佳、對預防保健知識缺乏了解等因素有關[1]。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增長,其機體免疫力及器官功能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婦科疾病發生率呈持續增加趨勢,以白帶異常、閉經、宮頸炎、盆腔炎等疾病較為常見,往往會對女性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導致其免疫功能下降,增加其發生婦科疾病的風險[2-3]。但由于婦科疾病復雜多樣,病情程度存在差異性,其治療方案各有差異,導致臨床治療難度加大,臨床療效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4],臨床治療婦科疾病的同時,配合有效保健措施,可取得顯著。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相關病例,考察有效的保健方案的實踐效果及價值。現報告如下。
從我院收治婦科疾病患者予以隨機抽取,遴選病例總計100例。病例抽取時間為2019年1月~2021年1月。根據治療方案不同施行分組,對照組(抽入50例)中,年齡跨度取值40~65歲,均齡計算(51.68±10.23)歲;疾病類型:
婦科炎癥抽入21例,尿失禁抽入11例,盆腔臟器脫垂抽入15例,婦科腫瘤3例;觀察組(抽入50例)中,年齡跨度取值43~66歲,均齡計算(51.79±10.35)歲;疾病類型:婦科炎癥抽入20例,尿失禁抽入12例,盆腔臟器脫垂抽入14例,婦科腫瘤4例;在本次的研究中,組間參與研究的患者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1納入標準:①年齡介于40~66歲;②臨床診斷有婦科疾病傾向,但未最終確診;③既往無婦科疾病史;④依從性較佳,且自愿對知情文件進行簽署者。
1.2.2排除標準:①罹患各類精神類疾病或對治療無法積極配合者;②罹患嚴重器質功能不全疾病者;③資料不全或抗拒配合研究者。
對照組均予以常規保健方案,觀察組均予以針對性保健方案。具體如下:①建立保健小組,基于患者病情實際,針對性制定保健計劃,并予以護理人員耐心展開相關保健知識的講解,并分享自身經驗,以及在飲食、用藥、并發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出有效解決方案。確保護理小組成員具備較強的護理能力和應對能力。②對患者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掌握其心理狀況及生活水平等各方面治療,通過召開座談會的方式,予以參會者發放婦科疾病知識相關的資料。③通過多種健康宣教方式,充分結合患者文化水平、家庭狀況及年齡等相關因素,予以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病情信息。主動向患者接受婦科疾病的病理病機、藥物治療知識等。消除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促使患者在治療工作中積極配合。④飲食保健:結合患者個人實際情況,予以制定科學合理的營養飲食方案,確保微量元素的合理攝入,確保其營養均衡,多飲食新鮮果蔬,可使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并告知患者盡量少食用或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⑤運動保健:予以患者制定科學的運動計劃,由于隨著患者年齡增長其身體機能減退現象愈發明顯,因此需配合相關運動,增強其自身抵抗力。
1.4.1臨床療效:治愈級別:患者所展現的臨床相關癥狀均全部消失,且陰道分泌物較干預前明顯減少,且顏色無異常,臭味消失;顯效級別:患者所展現的臨床相關癥狀均取得顯著改善,陰道分泌物經觀察較干預前有所減少,量多色淡,臭味減弱;主癥得以有效控制;無效級別:患者所展現的臨床相關癥狀無改善,陰道分泌物的數量呈現增多趨勢,且仍存在顏色和臭味。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1.4.2心理狀態:采取SAS量表、SDS量表評價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兩個評分表中,正向、反向評分各為10個,每項均采取4級評分法,測評值與患者的抑郁、焦慮程度呈負性相關。
1.4.3護理保健效果:觀察并對比兩組干預后的護理能力、護理質量等保健效果。評分范圍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越好。

觀察組所抽入的患者,經對其總有效率展開評估工作,其值為94.00%;對照組經評估,其值為76.00%,前者高于后者(P<0.05)。測定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測驗結果對比[n(%)]
經對SAS、SDS各項評分展開評估工作,治療前上述指標,兩組數據區別統計學意義不成立(P>0.05);觀察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取值均更低,較之對照組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測定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對比(分,
兩組治療后的護理能力及護理質量各項評測,觀察組上述指標最終取值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提升顯示,兩組數據對比區別明顯(P<0.05)。測定數據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保健效果對比(分,
婦科疾病的發生給女性患者帶來了極大困擾,且其發病群體多集中于已婚婦女,對女性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5]。加之,由于婦科疾病的特殊性,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部分患者思想比較保守,在發現婦科疾病時對醫院檢查比較抗拒,或伴有痛經癥狀。另有多數患者會將非正常的疼痛現象認為是痛經,導致治療時機延誤[6]。此外,隨著女性患者卵巢功能的逐漸減退,患者的機體雌激素水平會呈現快速下降趨勢,陰道PH值則會呈現顯著上升趨勢。繼而往往會造成機體內環境失調,引發細菌生長,如不注意極易出現陰道感染等系列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應注意維持外陰部位的清潔衛生,勤換內褲,經期時注意勤換衛生巾,但部分缺乏女性在此方面的意識,因此,需積極展開保健知識的相關宣教,并針對性制定保健方式。針對性保健是日常生活中針對婦科疾病患者進行飲食、鍛煉、心理方面的各種保健措施,可有效控制和預防疾病發生率,對患者自身健康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7-8]。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其最終取值較對照組更高(P<0.05);證明,相較常規保健,針對性保健可有效提升婦科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組治療后的SAS、SDS各項評分取值較之對照組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證明,積極實施針對性保健,可有利于改善婦科患者心理狀態,促使其在治療及保健工作中積極配合。此外,觀察組治療后的護理能力及護理質量各項評測最終取值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提升顯示(P<0.05)。證明,基于常規對癥治療婦科疾病的同時,輔助針對性保健,有利于提升其護理能力及護理質量,從而可有效控制患者疾病,促進其預后恢復。
綜上,予以婦科疾病患者采取針對性保健措施,可使其臨床療效得以顯著提升,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狀態,增強患者自身保健意識,提升其護理能力和護理質量,降低其臨床患病率,促使其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