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娜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口腔醫院 吉林 吉林 132001)
慢性牙髓炎與根尖周炎都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牙科疾病。慢性牙髓炎的發生與患者的牙髓長期受到刺激有較為密切的關聯,而患者的根尖周炎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根管內出現長期感染,以及病原菌刺激引發患者出現根尖周組織的炎性改變,以及牙槽骨破壞所導致的。根管治療在臨床上屬于這兩種疾病的有效治療手段,能夠有效去除患者根管內部的感染物質,通過根管填充和封閉冠部,則能夠有效避免患者的牙周疾病發生,將其用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病史,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提升。但在臨床上傳統應用的多次根管治療方案,在應用過程中雖然能夠獲得一定的療效,但這種治療方案的治療周期較長,并且患者在治療期間會出現極為明顯的疼痛感。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療研究的不斷深入,一次性根管治療方案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并這一治療方式受到了相關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這一治療方式能夠有效縮短治療周期,同時還能夠改善患者的牙齒功能,縮短治療周期,則能夠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狀況,對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以及優化治療效果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次研究將2019年2月~2022年2月作為研究時段,錄入該時段內,我院中收入的80名患有慢性牙髓炎與根尖周炎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析討論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對慢性牙髓炎與根尖周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將2019年2月~2022年2月作為研究時段,錄入該時段內,我院中收入的80名患有慢性牙髓炎與根尖周炎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醫務人員按要求進行患者的兩組均分,單組內設置40名患者進行對比研究,按照實驗習慣記錄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值(45.65±2.72)歲;實驗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1~80歲,平均年齡值(45.65±2.72)歲,
納入標準: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符合慢性牙髓炎與根尖周炎診斷要求;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經影像學檢查,確認其患牙牙根部位未出現根尖周病變,并且發育狀況良好;患者牙齦未出現紅腫或瘺管狀況。
排除標準:患者對根管治療存在治療禁忌的情況;患者存在腦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患者伴隨存在根尖病或者牙周疾病。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在統計學軟件比對后,無明顯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X片檢查兩組患者牙根的發育以及吸收的情況,并充分了解。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對患牙進行開髓引流及減壓工作,預備根管。
給予對照組患者多次性根管治療,首先按照患者患牙進行根管定位,選擇10號K銼結合X線片對根管工作長度進行測量,然后使用鎳鈦挫進行根管預備,其次氫氧化鈣糊劑進行根管封藥,平均一周進行1次復查,當符合填充條件以后再進行填充根管。
實驗組應用一次性根管治療,按照檢查結果選擇10號K銼進行定位,同樣結合X線片對根管長度進行測量,采取與對照組相同的器械及方法對根管進行預備,在根管環境處于干燥狀態后,給予Vitapex糊劑進行根管充填,結束后再次應用X線檢查,對填充效果進行評估。經過X線檢查,確定填充情況較好后,應用玻璃離子永久性填充窩洞,無需多次就診。
①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臨床療效評價標準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已經恢復正常咀嚼功能;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咀嚼時有輕微痛感;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②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并發癥包括:牙齦腫脹、咬合不適、二次感染。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77.50%),數據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對比[n(%)]
針對兩組患者對比結果發現,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00%,數據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并發癥情況對比[n(%)]
近年來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而口腔疾病的發生率在近年來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慢性牙髓炎患者的病情在發展過程中,多核白細胞的增多,大量溶酶體酶釋放到血液中,進而加重患者的炎癥程度,導致患者的疾病出現急性發作,而當患者疾病出現炎性的急性發作時,慢性牙髓炎的病程往往較長,并且在對患者進行實際治療時,整體治療難度較大,患者容易出現陣發性隱痛和咬合不適的情況。急性根尖周炎患者一旦發病,則患者的根尖周會出現嚴重的疼痛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通過咬緊換牙來緩解暫時性的疼痛感,但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導致患者的后續治療工作受到影響。無論是慢性根尖周炎還是慢性牙髓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機體狀況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兩種疾病一旦發生,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若受到冷熱刺激,則患者的牙齒疼痛感會出現明顯的加劇,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所以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以改善患者的機體功能。
根管治療術,在應用過程中要求手術人員隨時掌握牙齒根管的解剖結構的系統基礎知識,在治療期間將換牙中的細菌和代謝產物進行有效的清除緩解不良刺激,對患者牙齦和牙髓產生的影響。在進行患者的傳統治療室,醫務人員所選擇的多次根管治療法具有較為穩定的療效,在治療過程中消毒效果顯著,但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2~4次的封藥消炎處理,患者的整體治療時間較長,同時患者也需要接受多次治療,才能夠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而在多次治療的間隔中患者十分容易出現繼發性感染,對患者的牙髓周圍組織和根尖都會產生一定的破壞,對于最終的治療效果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一次性的根管治療方式,在應用過程中主要針對患者的個體狀況,選擇一次性的根管治療法,一次操作內完成根管預備、根管消毒以及根管填充的治療操作,通過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將患者根管內殘留的感染物質去除,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就診次數,同時還能夠有效避免反復換藥而產生的繼發性感染,避免患者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和焦慮感,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在急性牙髓炎的治療期間,牙菌斑以及微生物都會激活單核巨噬細胞加速患者體內炎性因子的釋放,對于齦溝液中的組織細胞以及相鄰細胞都會產生直接作用,導致牙周軟組織受到損傷,而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用一次性根管治療,只會對患者的牙周軟組織局部產生一次性刺激,能夠有效清除患者髓腔內的病變組織,有助于預防根尖周部位出現的炎癥反應,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使患者的治療效率得到提升。慢性牙髓炎以及根尖周炎會對患者的機體產生較為嚴重的刺激引發患者出現明顯的免疫反應,患者在發病后會出現炎性因子增加的情況,所以患者在治療后機體的炎性因子指標會出現明顯的增加。通過有效的治療消除患者的炎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病情,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性根管治療方案應用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減少多次反復操作的患者機體產生的持續刺激,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還能夠減少機體炎癥反應的發生,對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優化治療效果來說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總的來說一次性根管治療方式與多次根管治療相對比發現兩種治療方案中一次性根管治療的整體有效率更優,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使患者后續治療工作更為順利地開展。
值得注意的是,根管治療術在應用過程中整體效果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隨著根管治療術的不斷發展相關研究人員認為在針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通過有效的治療解除患者牙髓腔的感染源和刺激源,采用專用的材料對其進行填充,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起到治療牙周疾病的效果。根管治療術在應用過程中,其難點在于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處理與成年人有所差異,所以需要針對患者的病情特點進行綜合化的分析,了解不同患者的病情表現以及恒牙生長狀況,以保障根管治療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干預于慢性牙髓炎與根尖周炎患者中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較高,并且效果理想,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