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靜
(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北京 100081)
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是產婦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礙的常見并發癥,其多因產婦妊娠本身盆底肌改變、會陰側切及產程延長等而使其盆底組織松弛導致[1~3]。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在我國一線城市發病率高達40%,該病癥雖無關致命,但也嚴重影響了產婦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4]。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治療的關鍵是恢復患者盆底肌肉的張力使其變得緊致,目前其常規療法為盆底肌肉康復訓練,該方法對改善盆底肌功能有良好效應,但見效所需時間長,需要長期堅持鍛煉方能有顯著效果[5]。本次研究通過常規療法盆底肌恢復訓練聯合低頻電刺激的治療來更好地改善產婦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癥狀,以此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減輕生活壓力。現將研究相關資料及結果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間到我院就診的160例符合《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的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28.37±5.99)歲;病程4-9個月,平均病程(6.33±1.18)個月;分娩次數(1.48±0.77)次。對照組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28.74±6.12)歲;病程3-8個月,平均病程(6.18±1.33)個月;分娩次數(1.59±0.74)次。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分娩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后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盆底肌肉康復訓練療法進行治療。首先讓患者了解該病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了解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以加強防范和治療意識,讓患者具有堅持長期治療的信心。然后讓患者有意識地進行盆底肌肉功能訓練:反復進行縮肛門動作,每次持續3秒以上,而后放松,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持續2個月。持續訓練2個月,以達到治療、緩解尿失禁的目的。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用低頻電刺激。根據專家意見結合患者具體病況給出的治療方案,利用盆底康復治療儀(麥瀾德MLD B2T)對患者盆底肌肉進行低頻電刺激(頻率范圍2-250Hz,脈寬20-1000μs),使用時根據患者對儀器的耐受力調整儀器的各參數,以患者適應舒適為佳。以電流刺激的方式誘導患者盆地肌肉收縮,每周兩到三次,每次30分鐘,10到15次為一個療程。
(1)在進行為期2個月的治療后,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每組患者進行調研,其中調研項目包括:①用盆底康復治療儀來檢測盆底肌肉的恢復狀況,分為恢復良好、一般和未恢復三種情況,統計每組種兩種情況下的患者人數;②實地考察兩組患者在進行日常活動和運動后出現尿失禁情況的人數,其中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統計在患者完成如正常速度走動400米和彎腰、大笑等日常活動時出現尿失禁的患者人數,二是統計在患者進行一些如慢跑2分鐘、深蹲10次、上下3層樓房樓梯2次等運動時出現尿失禁的患者人數。當尿失禁人數越少時,說明該治療效果越好。(2)應用WHOQOL-BREF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優。(3)檢測患者治療后的尿動力學指標。主要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時間(VT)、最大尿道壓(MuP)。

觀察組盆底肌恢復率(98.75%)高于對照組(86.25%)(P<0.05)。見表1。

表1 盆底肌恢復情況比較(例,%)
治療后,觀察組活動后及運動后尿失禁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尿失禁發生情況比較(例,%)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例,
觀察組的尿動力學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尿動力學指標比較 (例,
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多由于妊娠本身盆底肌改變、會陰側切及產程延長等,引起盆底組織松弛而引起的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又被稱作張力性尿失禁,是指在無膀胱逼尿肌收縮的條件下,因為腹內壓的上升(如:運動、打噴嚏、舉提重物、大笑以及咳嗽等),造成尿液不受控制地從尿道溢出[6~8]。壓力性尿失禁發生于女性各個年齡段,多發于中老年女性[9]。患者在妊娠期間由于子宮不斷增大會發生盆腔器官擠壓和損害盆地肌纖維的情況,盆底肌纖維損害后會出現盆底肌肉變軟,肌肉松弛的現象從而引發尿失禁的情況。
常規的盆底肌恢復訓練相對較為枯燥不易堅持,且所需治療時間較長,在本次研究中聯合了低頻電刺激療法,在結果中發現,經歷2個月的治療后,相對于對照組的常規療法,聯合低頻率刺激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在日常活動和運動后的尿失禁人數都小于對照組,說明低頻率刺激恢復盆底肌的效用明顯[10~12]。低頻電刺激療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盆底肌及其神經中樞,使其快速而高效地產生應答,神經傳導加快,加快神經元地興奮進度,積極促進神經軸突再生功能,同時電刺激可以興奮隨意收縮下難以興奮的運動單位,使更多運動神經參與活動,以此增強患者盆底肌的緊致感來達到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盆底肌恢復率(98.75%)高于對照組(86.25%)(P<0.05)。觀察組活動后及運動后尿失禁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尿動力學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盆底康復聯合低頻電刺激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具有明顯的臨床效用,有利于女性產后綜合征的治療,該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