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旭東 桓 宇 趙干員 周曉娜
(大慶油田總醫院 黑龍江 大慶 163001)
臨床生化檢驗是臨床醫學檢驗中的重要內容,而隨著醫學科學技術內容的進步,生化檢驗的靈敏性與精度不斷提升,能夠較為充分地滿足臨床檢測中多元檢測的需求[1]。腎臟是機體重要的器官,一旦發生疾病會從整體上影響患者的機體功能。基于此,臨床研究中提出了使用早期干預治療的方法,但這一方法對臨床檢測的要求較高。目前臨床中主要依靠生化檢驗的方法對腎臟疾病情況進行檢查,反應患者腎臟疾病的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并作為評估預后的重要標準。常規臨床檢驗中主要使用拉網式檢驗與分級檢驗的方式進行檢驗。但拉網式檢驗方法涉及的內容較多,且陽性檢出率尚有待進一步提升[2]。同時,臨床研究中也指出拉網式檢驗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醫療資源浪費,檢驗費用較高。部分經濟較為困難的患者與家屬無法承擔。基于此,臨床研究中提出了使用生化檢驗的方式。分級檢驗較為簡單,依據患者的檢測項目選用相應的儀器后,即可進行檢測。且生化檢測的靈敏度較高,在具體檢測的過程中,首先使用靈敏度較高的儀器,其后逐漸使用靈敏度較低的儀器,能保證檢測的準確性。臨床驗證結果提示[3]:分級檢驗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但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臨床驗證。本次研究針對腎臟分級生化檢查的臨床效果作出針對性分析,并選用我院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并經患者同意的基礎上。回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進行腎臟檢查的患者14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分為對照組71例與觀察組71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44—75,平均56.72±4.32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45—78,平均56.66±4.57歲。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4]:(1)于我院接受腎生化檢查的患者,且留存的臨床資料較為完整;(2)不存有檢查禁忌患者;(3)依從性較高;排除標準[5]:(1)合并發生血管疾病或脾臟疾病的患者,且出現臨床癥狀;(2)研究開始前6個月服用過腎臟類藥物,或服用過腎臟激素類藥物;(3)合格精神系統疾病,或合并發生語言功能疾病,無法進行充分溝通的患者。
對照組使用拉網式檢驗方法進行檢驗,重點提示患者的胱抑素、血肌酐與血尿素氮情況。
觀察組使用腎臟分級生化檢驗的方法,具體使用ROCHE MODULARP軟件包實現檢查。首先對胱抑素進行檢驗視為1級檢驗,其后對血肌酐與血尿素氮進行檢查。在進行1級檢驗時,使用分級檢驗的儀器進行檢驗。設定檢驗閾值,胱抑素的閾值范圍一般控制在0mg/L至1.16mg/L范圍內。若首次檢測后,提示的胱抑素超過1.16mg/L時,則放棄對胱抑素的檢驗,對血肌酐與血尿素氮進行檢驗。充分避免發生漏診與誤診的問題,從而保證檢測的有效性。開始檢測前一天,控制患者處于空腹狀態,對患者進行空腹采血,采集血液后,將血液送至檢驗中心,使用分級方法進行檢測。提示胱抑素統計數值后,對血尿素氮與血肌酐情況進行檢查。
統計患者血尿素氮,胱抑素與血肌酐情況。其中血尿素氮超過7.1mmol/L是為陽性;胱抑素高于1.1.6mg/L為陽性;血肌酐超過69μmol/L為陽性。陽性率的計算方法為:胱抑素陽性例數/總例數*100%;血肌酐陽性例數/總例數*100%;血尿素氮陽性例數/總例數*100%。
在一級別檢驗中,觀察組與對照組胱抑素統計數值介于0.8左右。兩組患者胱抑素統計數值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二級檢驗中,觀察組血肌酐、尿素氮統計數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1 不同級別檢驗中患者胱抑素、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情況統計表
觀察組胱抑素陽性率接近40%,對照組胱抑素陽性率超過35%,觀察組胱抑素陽性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肌酐與尿素氮陽性率均超過40%,對照組血肌酐與尿素氮陽性率在20%左右波動,對照組血肌酐與尿素氮陽性率顯著高于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患者胱抑素、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情況陽性率情況統計表
臨床研究提示[6]:腎臟是人體中重要的代謝器官,負責尿液生成與代謝物排泄,并在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電解質平衡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臨床研究將腎臟的作用歸納為排泄、調節與協調內分泌方面的作用。在三大功能中,排泄功能主要通過腎小球過濾完成,在維持電解質的動態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排出機體內的代謝物,從而維持機體電解質的動態平衡與機體酸堿情況的動態平衡。而腎臟的內分泌功能則是保障機體內分泌系統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腎臟生成機體所需要的生物活性物質,如腎素,前列腺素等,通過上述生物活性物質協調機體的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轉。病理學研究提示[7]:罹患腎臟疾病后,患者會表現為排尿困難問題與物質代謝紊亂的情況。部分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會出現較為嚴重的泌尿系統疼痛問題,不僅對患者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嚴重時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針對腎臟疾病,臨床中主張早期干預的方法進行治療,但這種治療方法對臨床檢查的要求較高[8]。目前臨床中主要依靠生化檢驗的方法對腎臟疾病情況進行檢查,反應患者腎臟疾病的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并作為評估預后的重要標準。臨床中在對腎臟進行生化檢驗時,一般選擇胱抑素、血肌酐與血尿素氮作為重要檢查指標。其中血肌酐是機體代謝酸性產物時所產生的最終物質,在臨床檢驗中能充分反應出腎小球的過濾情況,因而可作為觀察病情與判斷疾病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而胱抑素是機體腦脊液分泌出的重要物質,20世紀60年代被醫學研究所發現,提示其具有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內源性)活性的作用。同時,胱抑素C在與病毒原蟲進行對抗的過程中,也具有較為明顯的作用。同時,胱抑素在中粒子細胞遷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影響[9]。因而能夠較為充分地提示出腎臟疾病的情況,當胱抑素存在失衡情況時,則提示患者腎功能出現損傷,臨床中主要表現為高血壓腎病,糖尿病等。
常規臨床檢驗中主要使用拉網式檢驗,但拉網式檢驗方法涉及的內容較多,且陽性檢出率尚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臨床研究中也指出拉網式檢驗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醫療資源浪費,檢驗費用較高。部分經濟較為困難的患者與家屬無法承擔。基于此,臨床研究中提出了使用分級檢驗的方式。分級檢驗較為簡單,依據患者的檢測項目選用相應的儀器后,即可進行檢測。且生化檢測的靈敏度較高,在具體檢測的過程中,首先使用靈敏度較高的儀器,其后逐漸使用靈敏度較低的儀器,能保證檢測的準確性。具有較好的臨床檢測價值。臨床研究提示[10]:使用生化檢測實現了較好的檢出效果,臨床檢出情況較好,且臨床接受率較高。
本次研究針對腎臟分級生化檢查的臨床效果作出針對性分析,研究結果提示:在一級別檢驗中,觀察組與對照組胱抑素統計數值介于0.8左右。兩組患者胱抑素統計數值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二級檢驗中,觀察組血肌酐、尿素氮統計數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同時,觀察組胱抑素陽性率接近40%,對照組胱抑素陽性率超過35%,觀察組胱抑素陽性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肌酐與尿素氮陽性率均超過40%,對照組血肌酐與尿素氮陽性率在20%左右波動,對照組血肌酐與尿素氮陽性率顯著高于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充分提示了腎臟生化檢查用于腎臟疾病檢查的臨床優勢。通過分級檢測充分提示了患者的生化指標情況。較為充分地提示出了患者的具體情況。
綜上,使用腎臟生化檢驗用于提示患者腎臟疾病情況,陽性率較高,提示的疾病情況較好。相比起常規的拉網式檢驗方法,生化檢測的臨床檢驗優勢更為明顯,建議在臨床檢測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