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
(鷹潭市人民醫院 江西 鷹潭 335000)
中心靜脈導管近年來在臨床廣泛應用,其中中心靜脈導管(CVC)是癌癥化療主要輸液途徑,可避免化療藥物持續刺激、損傷外周靜脈內膜[1-2]。但導管應用也有一定幾率誘發靜脈炎、導管堵塞以及導管相關性感染等多種并發癥[3-4]。這些并發癥是導致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主要原因,但會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5-6]。胃腸道腫瘤屬于常見惡性腫瘤,多采用手術切除治療,為鞏固手術效果,術后多聯用化療鞏固效果。在CVC置管期間必須做好護理工作,預防導管相關并發癥,才能延長導管留置時間,發揮CVC導管的應用價值[7-8]。集束化護理近年來在CVC置管患者中廣泛應用,有效預防導管相關并發生,降低非計劃拔管率。本文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行胃腸手術且術后CVC置管患者為對象,探討集束化護理的效果,見下文。
2021年1月—2021年12月,選取150例行胃腸手術且術后CVC置管患者為對象,基于單雙數法將患者分組,每組有75例患者。單數是對照組,有患者75例,男女比是48:27,年齡45-76歲(60.75±8.19)歲,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比是31例、29例、15例,鎖骨下靜脈置管、頸內靜脈置管比是54:21。雙數是觀察組,有患者75例,男女比是45:30,年齡44-76歲(60.41±8.18)歲,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比是33例、27例、15例,鎖骨下靜脈置管、頸內靜脈置管比是52:23。上述患者的例數、性別、年齡、疾病類型與置管部位比較,均P>0.05,結果提示其無差異。
納入標準:(1)患者術前經穿刺病理學組織確診胃腸道癌癥,并附有高質量影像學圖像輔助臨床定位、定性診斷疾病;(2)患者均具備手術指征,在本院行胃腸手術治療;(3)患者術后均留置CVC導管,并具備置管適應癥[9];(4)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在知情同意書簽字。
排除標準:(1)患者在外院進行胃腸手術、PICC置管;(2)患者中途轉入其他醫院治療,或放棄治療出院;(3)患者有認知功能障礙、心理障礙和精神障礙;(4)患者的配合度、依從性低下;(5)患者不愿意參與本次研究。
對照組行基礎化護理,落實手衛生措施,做好清潔消毒,嚴格遵守無菌原則;積極維護患者的導管、穿刺點、穿刺點周圍皮膚,做好清潔與消毒工作;選擇適宜敷料,定時更換穿刺點敷料,若有敷料污染現象,需立刻更換敷料;定時評估導管狀態,及時分析是否需要拔管;若患者有穿刺點有異常現象,需第一時間上報并處理。
觀察組行集束化護理,(1)成立小組:成立CVC導管集束化護理小組,以高年資護士為組員,選擇科室護士長為組長,組長帶領組員通過頭腦風暴法明確CVC置管期間的護理需求,分析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原因,最后進行總結分析。針對總結的原因,制定相應護理方案,并在臨床落實。在臨床研究前,需結合護理方案對護士進行對應培訓,保證護士具備相應的CVC置管、導管維護、導管應用等技能。(2)規范導管維護標準:要求導管維護前護士做好手衛生工作,落實七步洗手法。成年人置管,應盡量不選擇下肢靜脈穿刺,以鎖骨下靜脈為首選插管部位,可預防感染。導管選擇必須滿足患者的個體需求,避免導管持續刺激、損傷靜脈血管。有血栓史與血管手術史則不建議置管。維護期間,需落實無菌操作原則,落實消毒規范,如消毒物品盡量現開現用。首先應用75酒精清潔穿刺點周圍皮膚,但需避開穿刺點,將皮膚上皮脂、污跡與膠痕等一一清除,然后通過順-逆-順方向消毒,最后應用碘伏棉球清潔消毒穿刺點、導管、周圍皮膚與分叉部位,等待其干燥。(3)導管固定:明確CVC導管的固定規范,并落實相應規范,每次巡查均需進行導管檢查,保證導管固定適宜。充分展開穿刺部位皮膚,預防皮膚褶皺,應用無菌透明敷料固定,敷料盡量應用無張力性粘貼,預防局部損傷。粘貼時保證穿刺點、導管和導管連接的三分之二部位處于敷料下,保證穿刺點處于敷料中心部位,并應用高舉平臺法對連接部位進行加固固定,清除敷料時從遠心端朝近心端操作,預防導管脫出。(4)導管應用:導管應用之前,必須檢查導管位置、導管通暢性,確定導管可用后進行沖管操作,應用完成后進行封管操作。沖管液、封管液均為濃度0.9%的氯化鉀注射液,沖管、封管均需按照相應規范進行。
兩組患者的(1)非計劃拔管率,計算患者例數統計拔管原因,包含導管堵塞、靜脈炎、局部感染與導管脫出四項;(2)生活質量評分,應用生活質量調查問卷[10]評估,統計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睡眠功能和社會功能四項,單項總分值是0-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理想。(3)護理滿意度,應用調查問卷評估,統計患者的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例數和百分比。
以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比較,分別行計量資料(生活質量評分)和計數資料(非計劃拔管率、護理滿意度)比較,若比較數值顯示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統計非計劃拔管患者的發生原因,計算百分比,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拔管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非計劃拔管率(n=75例,n/%)
統計患者的四項生活質量指標分值,計算平均值,統計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n=75例,x±s,分)
統計患者的三項滿意度指標發生例數,計算百分比,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75例,n/%)
CVC是一種經皮膚直接從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股靜脈等多種靜脈穿刺的導管,順著血管走向直至到達腔靜脈[11-12]。但是,應用CVC的患者多為重癥、癌癥患者,身體虛弱,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更容易發生感染[13-14]。若有感染發生等并發癥發生,不僅影響原發病治療,還會增加疾病治療難度,對患者預后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同時,不良事件還會導致非計劃性拔管,縮短CVC的應用時間,增加不必要醫療花費。臨床研究指出,對CVC置管患者實施相應護理,可有效預防風險事件發生,可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現象,提升導管應用價值,改善患者預后。集束化護理是一種有多種護理措施的新型護理方案,通過護理目的對護理措施進行改進,提升護理措施的針對性與科學性,最終提升護理效果[15]。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非計劃拔管率4.00%小于對照組14.67%,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67%大于對照組84.00%。集束化護理實施后,可規范醫護人員的操作方法與操作流程,可保證護士具備相應的護理技能,可落實導管維護準入制度;可避免醫護人員技能不足、操作不規范等不良現象,可避免導管移位、導管堵塞以及導管脫出等問題,可提升導管應用安全性;可統一無菌操作、導管固定等一系列環節,可有效降低不必要物理損傷與感染。實施集束化護理,可保證醫護人員服務水平,保證臨床護理的基本質量,所以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得到顯著改善,護理滿意度會得到顯著提高。
綜上可知,胃腸手術術后CVC置管患者應用集束化護理可有效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率,提升生活質量與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