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菊
(煙臺市煙臺山醫院 山東 煙臺 2640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快速發展,由于環境、生活節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臨床中發生支氣管疾病的人群逐漸上升,包括肺病等病變。這類疾病常見采用支氣管鏡進行臨床診斷。而隨著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臨床護理中對控制支氣管鏡清洗消毒質量的要求也反復得到強調[1]。同時,支氣管鏡結構復雜,而常規清洗消毒過程中存在程序簡單、感染控制措施不足等問題,從而造成臨床中醫源性感染的發生,以及內鏡清洗消毒環節的質量嚴重下降[2-3]。因此,為了提升臨床支氣管鏡清洗消毒的合格率,減少患者感染,有必要在支氣管鏡消毒清洗質量控制過程中加強護理干預措施,減少醫療糾紛。為了探究支氣管鏡清洗消毒質量控制中護理干預的應用,研究結論報告如下。
按照隨機抽簽的方式,將在我院100例接受支氣管檢查治療的患者分為兩組,每組50例,開展時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6例、24例,平均年齡為(44.12±6.35)歲;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7例、23例,平均年齡為(43.25±6.54)歲。兩組的一般資料相比,沒有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患者符合支氣管檢查要求。排除標準:存在器官衰竭等重大疾病;存在意識障礙。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支氣管鏡清洗消毒流程,使用后的支氣管鏡直接送入清洗消毒室,按照初次清洗-酶清洗-沖洗-浸泡消毒-末端清洗干燥等常規工作步驟完成支氣管鏡清洗消毒工作。
1.2.2觀察組
觀察組加強清洗消毒質量控制中護理干預。
1.2.2.1 組織專業培訓
依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等相關條文,安排護理人員學習相關具體的專業技能;并且準備相關支氣管鏡清洗消毒工作的知識考評,促使護理人員自覺遵守相關操作。同時,注重增加護理人員細心程度,以及清洗消毒知識的全面性,從而在最大限度上規避護理風險。
1.2.2.2 優化清洗消毒工作流程
①改變護理人員之前的不認真、操作不細心等工作理念,在實際清洗消毒過程中,需要對細節進行優化,確保支氣管鏡的管腔得到有效清洗消毒,以及對清洗液進行規范配置。②注重進入內鏡清洗機清洗前的管腔灌洗。支氣管軟鏡因其構造精細,管腔狹小,清洗難度大,極易有痰液等殘留,故加強集中洗消前的灌洗尤為重要。灌洗以機械灌洗為主,確保管腔及管壁粘附的痰液等脫落。需要充分應用多酶清洗液,清洗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該類清洗液具有雙重去污能力,且易被流水沖洗。③清洗消毒后,護理人員應戴無菌手套將支氣管鏡取出,用高壓氣槍將支氣管鏡內腔殘留液體吹出,置于非負壓的干燥柜內干燥。
1.2.2.3 避免二次污染
①要確保支氣管鏡的消毒清潔室每日2次定時空氣消毒;每日用含氯消毒劑對清洗槽進行消毒,并定期對過濾口的微生物含量進行檢測,以預防水污染的發生。②檢查包裝區設支氣管軟鏡包裝專用的包裝臺,統一使用滅菌后的敷料,每4小時更換一次,如可疑或污染隨時更換。③ 改變清洗消毒后支氣管軟鏡儲存方式,每一條支氣管軟鏡消毒干燥后獨立包裝保存。每條軟鏡的包裝盒均經機械熱力清洗消毒,干燥柜干燥。包裝好的支氣管鏡應放置于無菌物品存放間。④護理人員進行消毒后支氣管軟鏡包裝培訓,統一操作流程。嚴格執行手衛生。在取支氣管軟鏡與包裝盒及包裝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1.2.2.4 實時監督
①把每個科室的支氣管軟鏡編號、名稱記錄建冊,做好登記。確保每個支氣管鏡均得到有效的清潔的消毒,無遺漏發生。②建立支氣管軟鏡清洗登記簿,對支氣管鏡的清洗工作情況進行登記,尤其是支氣管鏡名稱、清洗時間、清洗人員。并隨時對支氣管鏡的消毒質量進行抽查。③把內鏡清洗機與信息追蹤系統關聯,能記錄每一鍋次的清洗消毒時間,便于追蹤管理。④建立消毒液濃度檢測記錄簿,每天使用前進行檢測,以及每次更換消毒液的時間,均要做好記錄。⑤每月抽取使用中消毒液至細菌室做微生物監測,并保存檢驗單。
(1)在完成支氣管鏡檢查后,根據《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4],將兩組的支氣管鏡清洗消毒的合格率進行比較。具體為以下步驟:①對支氣管鏡的內腔面進行采集,注意無菌化操作,隨后送檢,在1個小時內完成檢測。②對菌落進行計數,在無菌平皿中培養68小時后進行計數。③檢查致病菌,在平皿中培養68小時后,觀察有無致病菌生長。(2)將兩組支氣管鏡使用科室的反饋投訴率進行比較,統計兩組清洗消毒后的支氣管內鏡,因清洗質量引發護理糾紛發生率,以此評估臨床護理質量。(3)將兩組的支氣管鏡生物膜清除率進行比較,采用細菌培養法進行相關測定。
在支氣管鏡清洗消毒的合格率進行比較中,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將兩組的支氣管鏡清洗消毒的合格率進行比較[n(%)]
在支氣管鏡使用科室的反饋投訴率進行比較中,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將兩組支氣管鏡使用科室的反饋投訴率進行比較[n(%)]
在支氣管鏡鏡生物膜清除率進行比較中,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將兩組的支氣管鏡生物膜清除率進行比較[n(%)]
在支氣管相關疾病中的診療中,支氣管鏡是常用且便捷的重要工具。而近年來,支氣管鏡的清潔消毒環節中,也較常發生不合格的情況,例如致病菌殘留在支氣管鏡腔內外,容易引發院內感染的發生,更容易延緩患者病情的恢復,增加臨床護患糾紛。同時,護理人員作為支氣管鏡主要的清洗消毒人員,若其責任心不夠,對清洗消毒效果不重視,很容易增加氣管鏡清洗消毒的不合格率[5]。因此,臨床中急需對支氣管鏡的清洗消毒工作加強護理干預,強調護理人員的責任,重視導致支氣管鏡清潔消毒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從而提高臨床的相關操作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支氣管鏡清洗消毒的合格率進行比較中,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支氣管鏡使用科室的反饋投訴率進行比較中,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在支氣管鏡鏡生物膜清除率進行比較中,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表明,在支氣管鏡清洗消毒質量控制中加強護理干預,可促使臨床患者感染的幾率大大降低,且護理糾紛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以及支氣管鏡檢查的合格率大大提升,確保臨床診療安全,有效提高護理質量。(1)首先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護理工作更全面,以及護理人員可以在日常清洗消毒的過程中,注重對細節的把握,工作步驟更清晰;同時也有助于護理人員加強護理責任感,工作目標更明確,最終護理人員能及時掌握風險[6-7]。(2)支氣管鏡本身的結構太復雜,包括支氣管軟鏡本身構造精細,管腔狹小,以及既往護理人員對清洗工作的不規范,容易清洗消毒工作的效率不高。因此,優化支氣管鏡清洗消毒工作流程具有重要價值。在改進支氣管鏡清洗消毒的過程中,本研究通過優化清洗液應用、灌洗、消毒等工序,可以保證對相關黏液、血液和生物膜進行完全的清洗,可以提高支氣管鏡的清洗質量和清潔度,確保支氣管鏡能夠在臨床應用中較為安全可靠。(3)還有,由于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眾多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環節,清潔和消毒程序都是在同一個房間內進行的,因此,為了避免支氣管鏡感染其他細菌,以及確保支氣管鏡的消毒清潔室有良好的支氣管鏡儲存環境,采取措施避免二次污染也是特別重要的[8-9]。首先,要注意支氣管鏡清洗人員的管理,確保支氣管鏡的消毒清潔操作技術達到相關要求,支氣管鏡清洗人員的相關管理制度運行良好,并得到準確執行,從而促使護理人員能夠自主地注重避免二次感染。同時,必須及時開展支氣管鏡清洗相關法律問題的宣傳教育,確保護理人員從清潔消毒室的環境、無菌化過程等方面自主地依從醫院感染管理,逐步形成自覺規范支氣管鏡清洗消毒的意識,堅持做好每個支氣管鏡的有效清潔消毒工作。(4)在監督管理方面,本研究也設置了相關的監督管理小組,以便于對支氣管鏡實時檢查工作的開展,然后積極實施獎懲制度和問責制,以提高護理人員的主動積極性。同時,監督工作還重點對支氣管鏡內腔清洗消毒基本情況的關注,以提高工作人員規范性和責任心。從而確保醫療糾紛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完善醫院形象[11-12]。
綜上所述,將應用于臨床患者的支氣管鏡加強清洗消毒質量控制中護理干預,可有助于提高支氣管鏡清洗消毒的合格率,以及提高支氣管鏡生物膜清除率,減少患者感染、護理糾紛等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