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 陳 旭 王 琳 李享宸 周 文 李俊如 李 鍵 黃 靜 古 榮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 四川 西昌 615000)
醫院獲得性感染中,大腸埃希菌屬一種常見的病原菌,同時是引起泌尿系統疾病的重要病原[1]。抗菌藥物近年來的使用量不斷增加,同樣也逐年增加了感染大腸埃希菌的比率、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分離率,不僅延長臨床治療時間,且病人也會因此承擔更高的醫療費用。本文在對大腸埃希菌標本種類、檢出率、耐藥性等情況總結分析的基礎上,可提供必要的依據供于臨床用藥[2]。現將2018年—2020年3年內分離的大腸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藥性監測結果報道如下。
1.1標本來源
統計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臨床分離的大腸埃希菌1849株。
1.2儀器和試劑
二氧化碳培養箱(THERMO FORMA 311,美國)、二級生物安全柜(藝思科AC2-E,新加坡)、全自動細菌鑒定儀(MicroScanWalkAway96)及配套藥敏板(NUC61)、效期內的鄭州安圖培養基等。
1.3鑒定及藥敏試驗
以第5版《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為依據,嚴格分離培養標本,在全自動細菌鑒定儀的運用下試驗鑒定、藥敏。以2018年~2020年CLSI推薦方法為依據判定結果。
1.4 產超光譜β-內酰胺酶(ESBL)檢測
以CLSI標準為依據,通過自動儀器法酶抑制劑的運用,對全部大腸埃希菌有無產ESBL展開增強確證檢測,菌株若有疑惑存在時,通過紙片擴散法的運用展開復核。
1.5數據分析
應用WHONET5.4軟件進行藥敏統計分析。
2.1大腸埃希菌標本來源分布及構成比分析 2018年-2020年1849株大腸埃希菌的主要標本種類的前三位分別是尿液632株(34.18%),痰370株(20.01%),膿液226株(12.22%),其他來源所占比例較小,見表1。

表1 大腸埃希菌標本種類分布及構成比分析
2.2大腸埃希菌標本科室分布及構成比 2018年-2020年1849株大腸埃希菌科室分布的前三位分別是泌尿外科181株(9.79%),中心ICU179株(9.68%),肝膽胰外科171株(9.25%),見表2。

表2 不同科室大腸埃希菌分布及構成比
2.3產 ESBL大腸埃希菌的主要分布情況 2018年-2020年1071株產ESBL大腸埃希菌科室分布前三位分別是中心ICU119株(11.11%),腎內科118株(11.02%),泌尿外科111株(10.36%),標本種類前三位分別是尿液365株(34.08%),痰液227株 (21.20%),膿液127株(11.86%)見表3和表4。

表3 2018年-2020年產ESBL大腸埃希菌科室主要分布情況

表4 2018年-2020年產ESBL大腸埃希菌標本種類主要分布情況
2.4 2018年-2020年大腸埃希菌和產ESBL大腸埃希菌的比較 2018年產ESBL大腸埃希菌的百分比為56.64%,2019年為54.94%,2020年為61.39%,2020年較前兩年都有所增長,但波動幅度較小,近三年來大腸埃希菌數量也有所增加,見表5。

表5 2018年-2020年大腸埃希菌和產ESBL大腸埃希菌的比較
2.52018年-2020年臨床常用抗菌藥中大腸埃希菌耐藥率( %) 2018年-2020年大腸埃希菌對阿米卡星、替加環素、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耐藥率較低,對氨芐西林具備85%以上的耐藥率,對頭孢菌素類抗菌藥具備60%以上的耐藥率,但耐藥率波動都不大,見表6。

表6 2018年-2020年臨床常用抗菌藥中大腸埃希菌耐藥率( %)
臨床中,大腸埃希菌這一致病菌十分常見,分離率居病原菌首位[3-4],從臨床各類標本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檢出,是血流、尿路及化膿性感染的主要致病因[5]。表1、表2顯示,血液、尿液、膿液和痰液是大腸埃希菌的主要標本種類來源,科室分布多以中心ICU、肝膽外科和泌尿外科為主,這與之前[5]報道的結果相一致。大腸埃希菌分離率最高的是泌尿外科,這與該科室送檢的主要是尿液標本有關,因為尿路感染占據首位的細菌為大腸埃希菌[6-7]。表5顯示,三年來大腸埃希菌和產ESBL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有上升的趨勢,這三年產ESBL的大腸埃希菌檢出率占57.92%,比徐暢[8]報道的檢出率低,但比胡付品[9]報道的檢出率高。表6顯示,在氨芐西林中,大腸埃希菌具備超過88%的耐藥率,而在頭孢吡肟、頭孢他啶、頭孢曲松、頭孢噻肟及甲氧芐氨嘧啶/磺胺、頭孢唑林中,其耐藥率超過60%,這[10]高于報道的第三代頭孢菌素中大腸埃希菌的耐藥率,對阿米卡星、替加環素及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7%,三年內耐藥率變化不大,波動浮動小,比黃湘寧[11]報道的耐藥率高。呋喃妥因的耐藥率比較低,對于尿路感染的大腸埃希菌,可以選擇呋喃妥因。
綜上所述,大腸埃希菌臨床分布較廣泛,耐藥性也較復雜,臨床必須結合實際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時加強衛生管理,防止耐藥菌的產生和控制醫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