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秀 劉丹丹 馬小霞
(1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乳腺外科 貴州 貴陽 5500042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肝膽外科 貴州 貴陽 550004)
綜合外科是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工作實習的重要科室之一,該科室的理論性、專業實踐性較強,因此實習生不僅需要熟練掌握護理相關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較強的臨床護理實踐技能,畢竟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具有一定枯燥性和抽象性特點,學期間對其掌握難度較高,為進一步提升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在短時間內掌握比較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加強相關教學至關重要[1]。以往針對該種情況多通過傳統的課堂講解方式傳授理論知識,尚未意識到學生的自身學習主動性對提升其能力的重要性,大多數學生對綜合外科疾病的了解不足,對于護理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比較片面,導致其能力有限,教學質量偏低[2]。隨著醫療技術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BL)在多個臨床科室的應用中均獲得了良好的效果,該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通過解決教學問題的方式開展相關教學指導,旨在提升學生的多方面專業能力,為其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3]。本次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間在我院綜合外科實習的護理實習生共74名分組開展常規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對照研究,詳情如下:
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間在我院綜合外科實習的護理實習生共74名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抽簽法進行隨機分組,其中對照組37名,觀察組37名。對照組中包括男性6名,女性31名,年齡最小19歲,最大22歲,平均年齡(21.36±2.48)歲;觀察組中包括男性4名,女性33名,年齡最小20歲,最大23歲,平均年齡(21.42±2.50)歲,兩組實習生的一般資料在統計學內進行檢驗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
對照組實習生開展常規教學,主要內容包括教師實施課堂教學,開展理論知識傳授,日常帶領實習生進行查房并為其講解臨床及護理操作相關知識。課堂上通過PPT形式開展理論授課,按照教學大綱詳細講解教科書中的內容,例如疾病癥狀表現、治療原則和方法、護理重點和操作等,進行操作技能演示并在課后進行總結。
觀察組實習生開展PBL法教學,將患者實際情況、需求以及護理程序內容進行充分結合,具體措施:①設計案例,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實習生的能力選擇綜合外科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課程的統一設計,若有條件可在科內選擇一名典型患者進行實踐教學,保證案例與教學大綱內容相符,問題難易程度適中,確保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邏輯合理。②介紹PBL教學法,開始進行PBL教學前應為實習生講解該種教學模式的意義、方法和核心理念,激發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提升教學效果。③課前教師準備,教師應有豐富的教學和臨床工作經驗,專業知識儲備豐富,教學前明確教學重點及該種教學模式的方法與步驟,并考慮實習生在學習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存在的困惑,對實習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合理引導,促使實習生自我思考,對課程時間進行合理安排。此外將實習生進行合理分組,每組應有5人左右,讓其自行選擇小組組長,教師在課前一周左右將提前設計好的案例向各組組長發放,再由組長發放給成員,組員之間針對案例進行理解,并借助網絡檢索、查閱數據等多種方法對案例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分析教師提出的問題,并收集相關資料,標注重點內容。④組內探討,組長應組織成員以收集的資料為依據對案例及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依據。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對實習生的學習和參與情況進行觀察,以小組提出的問題為依據對其討論方向進行引導,使實習生不僅要探討問題還需要了解問題之外的知識,發揮引導者的重要作用。⑤總結匯報,完成小組討論后,根據資料總結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制作成PPT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其他組員可針對匯報內容進行適當補充,不同小組之間應就自己的觀點進行討論和交流,相互學習經驗。而教師應該根據小組的匯報內容進行總結、分析和評價,及時解答疑點問題,適時給予實習生鼓勵,并尊重不同的見解,最終針對問題進行講解和總結。
對比兩組實習生教學后的考核成績以及教學質量評分。
考核成績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病歷書寫和病例分析4部分,總分100分,單項占25分,分值越高則成績越好[4]。
教學質量包括實習興趣、思維能力、知識掌握、學習效率、滿意度、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共7部分,單項最高3分,分值越高則教學質量越高[5]。

觀察組實習生教學后的各項考核成績相比對照組更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實習生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教學質量評分相比對照組更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實習生教學質量評分比較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醫學技術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這不僅對臨床醫學生的專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臨床護理學學生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醫療機構的綜合外科是治療多種外科疾病的重要場所,手術患者數量較多,因此對于患者的護理要求更為嚴格,相比其他科室外科護理更具有專業性特點,故護理實習生不僅要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掌握更專業的實踐能力。而傳統的綜合外科護理教學以填鴨式知識傳授為主,該種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以教師為重點,通過口述和教材內容為實習生進行疾病和護理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但師生間缺乏良好的互動性,同時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有一定偏差,無法激發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6]。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實習生處于被動地位,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教師的自身專業能力、教學水平等因素有一定關系,教師能力越強,教學水平越高則學生能夠掌握的知識點也會更多,但該種教學模式無法培養實習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其思維方式的培養也有不良影響,因此需要為實習生提供更為科學且有效的教學方式,增強其專業能力和素養。PBL教學法指的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其以問題為中心,通過臨床實踐或模擬等方式分析、解決以及總結問題,幫助實習生掌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7]。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習生的考核成績及教學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更高(P<0.05),和趙佳[8]等人的研究結果具有較高一致性,本次研究結果說明PBL教學法對提升實習生的學習興趣有積極影響。PBL教學法按照教師設計案例問題、學生確定并自學相關知識、對學習內容進行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順序開展教學工作,引入典型案例能夠激發實習生的好奇心,調動其求知欲,提升其學習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對問題進行分析,在小組討論期間教師可以其發言、學習和參與情況進行觀察和了解,還可以激發其學習熱情,促使實習生從傳統的學會知識向會學知識進行轉變,不僅可以增強其自學能力,還可培養其終身學習的習慣[9]。此外本次研究結果還表明PBL教育法能夠更新師生觀念,活躍教學氣氛,由于臨床護理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和掌握的操作技能較多,并需要緊密聯系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但通常課時有限,導致其學習壓力較大,而傳統教學中實習生多處于被動地位,無法有效培養其創新思維,但PBL教學模式則要求實習生學習期間的教師應擔任引導者的角色,摒棄原本的知識傳授者角色,向幫助實習生自學和積極成長的幫助者角色所轉變,建立相互尊重和共同學習的和諧師生關系,并營造活躍的、輕松的學習氛圍,給予實習生適當的鼓勵和夸贊,使其更勇于表達自己,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自學能力。同時PBL教學模式中設計典型教學案例時,雖然以綜合外科護理學的教學大綱和重點為依據,但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涉及到的知識層面卻并非局限在這單一學科中,還可能與內科或基礎護理學等學科有一定聯系,這樣不僅能夠鞏固實習生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還可以探索新領域的相關知識,進而可以提升實習生的綜合能力。并且該種教學模式還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更好的結合,一方面可激發實習生自主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其臨床思維能力。除此之外,PBL教學模式中的根據案例問題查閱資料和小組討論過程,有利于培養其自行檢索資料的能力,掌握更多收集和篩選文獻的技能,可增強其收集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便于培養其書寫病歷的技能,同時小組討論可以培養實習生的語言表達和團隊寫作能力,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與合作,保證工作質量。
綜上,在臨床護理教學中開展PBL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實習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掌握,可以增強其專業能力和素養,還可以激發其學習主動性,培養其分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其今后的工作有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