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囡 李 香 沈 欣 保 娜 吳 夏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手術麻醉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乙肝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會引發患者機體發生組織病理損傷,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影響患者生存質量。近年來,研究發現,乙肝合并外科疾病需手術治療患者顯著增多,其中常用術式即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該手術方式以微創優勢在臨床聞名,可快速減輕膽囊性疾病帶給乙肝患者痛苦,降低患者不適[1]。但需注意的是,因乙肝患者為特殊群體,即傳染性較強、病情較復雜,多數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時因對自身疾病錯誤認知,多產生病恥感與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心理狀態不佳,進一步影響手術進程,加之受其自護能力較差影響,極易增大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導致手術效果不理想。由此可知,加強護理干預,改善患者負面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意義重大,遂選取相應患者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9年11月-2021年5月收治102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乙肝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男41例,女10例,年齡35~63歲,平均(49.65±3.25)歲,乙肝病程1~5年,平均(3.10±0.12)年,疾病類型,膽囊炎30例、膽結石12例、其它9例;觀察組,男40例,女11例,年齡34~64歲,平均(49.62±3.22)歲,乙肝病程2~4年,平均(3.11±0.10)年,疾病類型,膽囊炎31例、膽結石11例、其它9例。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同意書》。
入選標準:①均合并乙肝疾病。②均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③臨床資料完善。
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先天性心臟疾病者。
對照組常規護理。主要內容為術前告知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注意事項,介紹常規檢查必要性。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交叉感染,積極配合術者完成手術,加強生命體征監測。術后做好交接,告知接診護士需積極做好并發癥預防等。
觀察組手術室護理,主要內容如下。術前護理。(1)加強訪視。術前,手術室護理人員,可提前入病房訪視,積極自我介紹、手術室環境介紹,使患者提前熟悉護理人員、手術大致流程,避免術中因陌生、緊張感增大應激反應,影響手術進程。最大程度獲取患者支持與理解,提升患者配合度,保障手術順利進行。(2)心理護理。訪視過程中,了解患者心理面貌,對其進行針對性疏導。如針對擔憂手術療效者,可介紹主刀醫師臨床經驗及護理人員優秀履歷、治療成功病例等,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減輕患者焦慮感。針對因乙肝疾病產生抑郁者,鼓勵患者將內心負面情緒傾瀉而出,并換位思考,給予患者尊重、鼓勵、同情,以慰藉患者心靈。同時,還可將臨床治療乙肝疾病新突破研究告知患者,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減輕內心抑郁情緒。并勸導患者切忌認為自身患有乙肝感覺羞愧難安,應正確看待,減輕患者疾病羞恥感,提升患者生存質量。(3)健康宣教。采取面對面健康宣教形式,介紹乙肝疾病知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全程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如何高效配合,保障手術順利進行。健康宣教過程中,強調心理對術后恢復重要性,介紹術后常見并發癥及應對方法,傳授術后乙肝自我護理方法及技巧等,并耐心回答患者疑問,最大程度提升患者自護能力,減少并發癥發生,促使患者術后更快康復。
術中護理。(1)環境護理。護理人員將患者送至手術室后,確認患者姓名及手術信息無誤后,詢問患者手術室環境溫濕度是否適宜,依據患者需求進行調節,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生理舒適度,促使手術順利進行。(2)心理護理。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不斷使用語言、輕拍患者肢體等方式安撫患者緊張、恐懼情緒。耐心告知麻醉配合必要性,提升患者安全感與配合度。同時,護理人員需注意避免因害怕乙肝病毒污染,表現出恐懼、厭煩等負面情緒,防止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必要時,可在手術室播放舒緩音樂,鼓勵患者深呼吸等,提升患者心理舒適度,使其以最佳身心狀態迎接手術,預防應激反應發生影響手術進程,延長手術時間,增大并發癥風險。(3)高效配合術者護理。術中,確保靜脈通道通暢、麻醉起效,積極做好給藥、補液、輸血、擦拭觀察鏡、搶救用品等準備。全程執行無菌操作,密切留意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手術進程,術者操作情況,高效配合術者完成人工氣腹建立、器械傳遞、膽囊切除、止血、切口縫合等工作,發現異常即刻上報術者,最大程度縮短手術時間。
術后護理。(1)基礎護理。手術操作結束后,護理人員需協助主刀醫師觀察術野是否出現出血、膽漏、異物等情況,無異常后,移除氣腹,對患者皮膚消毒清創,預防切口感染。積極做好腹腔鏡、攝像頭清潔,并幫助患者更換體位,加強生命體征監測,待生命體征平穩后,移除人工氣管,聯系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交接過程中,告知病房護士需積極做好并發癥預防工作,加強巡視,便于及時發現出血、皮下水腫等先兆癥狀,及時對癥護理預防,保障手術效果?;颊咿D出手術室后,認知執行機械消毒、環境消毒、標本送檢等工作。(2)回訪護理。術后48h后。護理人員可入病房查看患者傷口恢復情況,并對患者術后飲食等情況進行指導,對患者術中表現進行肯定,提升患者依從性。同時,告知患者術后腹脹、疼痛為正常現象,多是術中人工氣腹所致,無需過多擔憂。叮囑患者出院后注意復查,日常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抓撓、損傷皮膚,誘發感染。鼓勵患者長期下床活動,勤換貼身衣物,更換臥姿,對受壓皮膚適當按摩,防止褥瘡形成。叮囑患者病情穩定后,堅持每天進行有氧運動,強健體魄同時,促進受損肝細胞修復和再生,改善乙肝癥狀。強調必須按時按量服藥,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影響乙肝病情、影響手術效果。(3)延續性指導。于患者出院前,登記患者微信、電話等聯系方式,便于對其進行延續性指導。定期聯系患者,向其科普乙肝相關知識,鞏固在醫院期間學習的護理知識,提升患者自護能力。隨訪過程中,對患者用藥情況、性生活安全、衛生情況進行指導,預防交叉感染。了解心理狀態,對其進行相應疏導,促使術后更好恢復。并將隨訪情況及時告知醫師,便于調整治療方案,保障手術治療效果同時,控制乙肝病情,減輕對患者生命安全負面影響。
(1)觀察心理負面情緒評分。采取漢密頓焦慮量表(HamiltonAnxieyScale,HAMA)、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估護理前后患者心理負面情緒,分值越高,表明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越嚴重。
(2)觀察并發癥發生情況。
(3)觀察自護能力及病恥感評分。采取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 agencyscale,ESCA)評估護理前后患者自護能力,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護能力越強。采取慢性疾病病恥感量表(Stigma Scale for ChronicIllness ,SSCI)評估患者病恥感,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恥感越強烈。
護理前,兩組HAMA、HAMD心理負面情緒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上述心理負面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心理負面情緒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5.88%)并發癥發生率低于(21.57%)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5)
護理前,兩組自護能力及病恥感評分組件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自護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病恥感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自護能力及病恥感評分比較分)
觀察臨床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乙肝患者現狀發現,多數患者因患有乙肝,心理壓力較大,加之受對疾病與治療認知水平有限影響,患者治療期間病恥感較嚴重、負面情緒較嚴重,進一步導致患者自護能力降低,手術效果降低[2]。
鑒于此,此次研究,對本院觀察組給予手術室護理支持、對照組常規護理支持,以期改善以上問題。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HAMA、HAMD心理負面情緒評分組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自護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病恥感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手術室護理效果優于常規護理,對其原因進行分析。手術室護理為臨床新型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模式相關,其是以患者為中心,密切留意患者身心變化,并給予針對性護理,以期提升患者舒適度,促使手術順利進行,保障手術效果。術前通過加強訪視、心理干預、健康宣教等,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減輕患者病恥感,提升患者依從性,促使手術順利進行,減少意外情況發生。術中通過通過環境護理、再次心理護理,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狀態面對手術,減少應激反應發生[3]。同時,護理人員再高效配合術者完成各項手術操作,對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有積極作用,鞏固手術效果。最后通過術后基礎護理、回訪護理,能及時發現患者是否出現出血、切口感染、皮下水腫等并發癥,利于對癥干預,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再輔以延續性指導,對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升自護能力、穩定病情、保障治療效果有積極作用。
綜上,手術室護理在乙肝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應用價值較高,可顯著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升患者自護能力,減輕患者病恥感,對促使手術順利進行,保障手術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