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彥 趙志豪
2019 年1 月《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由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共同出臺。新《大綱》一經出臺,便引發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師熱議。如何更好地通過軍事理論課程培育并踐行習近平強軍思想,提升大學生國防意識和軍事素養,成為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師授課前應當思考的重要命題。
傳統軍事理論課堂主要以面授為主,面對面的授課方式適用于向學生講授具體知識點。這種教學模式保障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利于軍事理論教師對軍事理論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同時,由于教師主導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很少會走入學習的死角和誤區,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方面較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但是傳統教學方法在現如今的軍事理論課堂中,也有著兩大弊端。
傳統軍事理論課堂的教學,由于受教學活動前期計劃性的影響,多是按照軍事理論教材的框架進行授課。由于課程所授內容的特殊性影響,軍事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活動總是受到教材以及教案的束縛,無法完成有新意的教學。教師在授課中會擔心擴展太多,無法通過講授完成既定知識點的內容講解。教師常會根據知識模塊進行教學方案設計,引導學生按教案預想進行內容構思并得出預定答案。過分細化的教學設計,導致教師在授課中無法對內容進行深入探討,所講授內容知識點泛而不精。在相對統一的標準化教學模式下,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缺失了應有的趣味,且教師教學形式固定化,沒有新意。授課模式革新的缺失,使軍事理論課程無法脫離傳統填鴨式教學的窠臼,難以按傳統教學模式打造形成“金課”。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負責講解,學生負責接收知識。傳統的軍事理論教學,整體課堂情況比較沉悶,難于喚起學生對軍事理論內容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相關軍事類活動的積極性,更無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探索性精神。高校現行的軍事理論課堂多是在課堂紀律支配下的課堂。軍事理論課程教師在課堂中強調紀律的嚴肅性與一致性,并無過錯,但學生卻在這樣的要求下,處于一種近乎被動的學習狀態。嚴肅的授課氣氛增加了學生聽課行為的限定障礙,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高新科技所帶來的變革正在逐漸作用于高校各方面的教學領域。傳統的面授教學模式逐漸無法適應高校學生的教育新常態,教學模式革新迫在眉睫。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便成為當下軍事理論課程教學中一項有意義的改革方式。
混合式教學法,屬于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把傳統教學和在線教學的特點進行有效融合。混合式教學將線下面授與線上學習進行融合,授課環節揉合面授的課堂交際感與線上學習的虛擬體驗感,帶給學生較為獨特的學習體驗。混合式教學法的實施,將兩種學習方式的優勢相結合,充分提升了學生的軍事理論學習深度和廣度。
混合式的軍事理論教學將充分利用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教學媒體的優勢,調動更多的教學媒體、信息資源,從而構建一個信息量大、知識豐富的學習環境,帶來了傳統軍事理論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借助多媒體課件傳播的廣域性、計算機網絡運用的交互性,使情景式的教學環境搭建在如今成為可能。線上教學中,通過借助教育部推出的ilab-x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共享平臺,可以讓學生在個人電腦上完成諸如“導彈武器系統作戰運用的兵棋推演”等實操感較強的虛擬仿真綜合實驗。VR 虛擬仿真技術和AR 增強現實技術的聯合運用,提高了學生對于軍事類課程學習積極性,更讓學生改變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學習模式,主動完成知識探索。教師也通過教學模式的融合發展,對傳統授課環節實現革新。
軍事理論課程雖說是一門理論課程,但卻是一門聯系實踐較為緊密的課程。學生要將所學知識用于指導實踐,必須把所學軍事理論概念、范疇等原理應用到工作與學習中,用理論去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高校學生真正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通過混合式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將課堂設置進行反轉,讓學生成為授課主體,老師成為引導者。借助此形式,可以使線上線下進行有目的的互動結合,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通過混合翻轉,帶領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滿足學生對軍事理論課程教學個性化的需求。從老師授課到學生授課的模式革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課堂氛圍輕松有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新大綱的推出,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軍事理論課堂提供了政策支持。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傳統面授課堂課程和新興在線研討教學實現融合。
為了凸顯軍事理論課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混合式教學理念,課程教學比例的設置需要系統化地進行安排。在課程教學實踐中,部分理論性較強的章節內容,適用于傳統面授課程教學;而部分實踐性較強的章節內容,則適用于新興在線研討教學。如在軍事理論課程授課中,“國防法規”“國防建設”“國家安全概述”等知識點,需要軍事理論課程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完整的組織、管理與調度,才能使學生通過老師的課程講解,了解相關理論知識。而對于“信息化戰爭”“武器裝備平臺”“強軍思想實施”等知識點,軍事理論課程教師更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集思廣益。讓學生在研討中,實現對知識點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讓學生在互動式的研討中,彼此分享思考獲得提高。
軍事理論課程在授課中,將采取課前預習、課中實施、課后拓展的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其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在軍事理論課程的教育模塊安排中,將采用OBE 的教學理念,并使其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在課程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模塊安排中,都將設置具體的考核方式,將教學目標進行項目化的劃分,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理論的內容后,都需要將具體的課后教學模塊任務進行完成。學生將他們的學習目標聚焦在這些學習成果上,實現了教學模塊安排的項目化運行。
借助項目化的教學模塊安排,軍事理論課程改變傳統的以知識點來劃分教學單元的方式,按照軍事理論中“世界觀”“國家觀”“國防觀”“參軍價值觀”等項目模塊重組課程學習單元。課程安排中,將線下軍事理論課堂教學與線上軍事話題討論、教師在線答疑、武器裝備虛擬仿真模擬等內容相結合,進而形成符合軍事理論,有助于開展軍事相關教學活動的項目化教學模塊。
2019 年教育部與中央軍委頒布的《新大綱》中規定:“軍事課是高等學校學生的必學課”。在高校傳統的課程考核體系中,必修課一般采用試卷作答的方式進行課程成績考核。但軍事理論類課程有別于高校所設立的其他專業必修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意義及國防教育意義。若單純采用試卷考查形式進行考核,則無法對學生的國防意識、參軍意識進行考量。軍事理論類課程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革新,更要改善傳統單一的課程考核方式,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的考核聯動。
首先,教師在每個章節授課前發布課前預習資料,讓學生根據使用教學平臺中提供的課程教學,預習課程中心知識點并完成在線測試。此部分考核占學生課程總成績比例的30%。
其次,軍事理論類課程分章節面授結束后,教師將針對每個模塊的特性,發布不同的討論話題,調動學生積極收集資料并發布有價值的答案的討論積極性,針對共性問題教師進行有目的性的網絡講解。此部分測試占學生課程總成績比例的30%。
最后,課程的結課作業將通過學生命題小論文的形式進行考察。通過設置小論文的題目,引導學生將軍事理論課程的具體內容進行思考。學生不清楚的章節,可以通過線上教學平臺進行二次學習,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與思考性。使學生對我國新時期的國防意識、軍隊現代化意識等問題,產生較為深入的認知與思考。
根據教學目標,學科特點,學生認知規律及教學方式,圍繞學科核心概念及教學內容和資源間關系,精心選擇并設計15 個左右5~15 分鐘的知識點,構建起MOOC 模塊集,每個小視頻中穿1~2 個即時思考問題,討論解決問題。輔以學習任務、課后作業、在線測試、師生答疑、輔助資料、專題討論、題庫、就業引導等任務式資料或資訊,強化課程內容的應用性,引導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將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軍事理論課程混合式教學法的引入,將以課堂教學視頻和微課視頻為中心,以各種教學資料為輔助,按照授課進程構建起相對完整的教學活動閉環(圖1)。
圖1 混合式教學法下軍事理論課程課程教學運行示意圖
課程的資源內容對接地方性高校軍事理論特色需求,與軍事技能訓練高校武裝工作及大學生征兵工作等需求直接掛鉤,集理論性、技能性和實訓性于一體。線上教學資源的設計將包括:教學設計、大綱、教案、課件、題庫、教學互動等多個資源以及多段反映強軍思想的MOOC視頻,將這些內容布局于移動設備和電腦終端,實現虛擬課堂學習、網絡教學,包括的核心模塊如表1 所示。
表1 軍事理論課程混合式線上課程核心模塊
表1 軍事理論課程混合式線上課程核心模塊
借助課程QQ 群和線上教學平臺作為互動工具,對論壇活躍用戶給予適當課程分數及教師留言回復獎勵,鼓勵學習者互動發言,提升學生學習軍事理論課程
學習的成就感。學生所提供的優秀建議和問題,將作為課程回應并拍攝為具體內容,邀請課程學習者參與軍事理論微視頻的拍攝制作。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作用,在QQ 群、線上教學平臺及時回饋,形成線下交流活動、及時回饋、每周課程回應、豐富表現方式、學生參與的良性循環(圖2)。
圖2 混合式教學法下軍事理論課程學習激勵機制示意圖
發展性的學習評價是以學習者的發展狀況為評價內容,以促進學習者的發展為評價目的,強調對評價過程的主動參與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并要求將整個學習過程納入評價范圍,以便對學生形成客觀全面的評價。在線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學習者在使用中產生數量龐大、形式多樣的數據。利用學習契約、課前測試、過程測試、章節測試、同學互評、期末測試、教師評價、隨堂記錄卡、課程學習活動和討論互動等測評功能子系統,結合全數據采集、知識增值可視化、個性化評價等理念,構建過程評價+終結評價+同伴互評的三元發展性評價體系,全面診斷并督導學習者的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習。
“國無軍不強,民無軍不安”。軍事理論課程承載著國家軍隊現代化的教育方向,關乎高校學生的軍事意識培養與未來國家戰略目標的發展。國防建設是關系到國家強盛和民族興衰的重要一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必須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軍事能力必須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需求相適應”。新時代軍隊的現代化建設需要高素質的后備力量,必然需要高標準的軍事理論課程。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也必將成為加速國防現代化建設和落實戰時動員的重要措施。在軍事理論課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革新,將會更好地為高校學生國家和國防意識的樹立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