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姝



摘? 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護理需求,評價雙心護理干預對患者情緒等多方面的影響,為冠心病護理工作提供參考。方法? 選擇2018年3月~2020年3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從中選取符合研究條件的12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對照組患者采取心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取雙心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冠心病患者經過不同護理方案干預后的護理效果,包括心功能指標、負性情緒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自護能力評分以及護理滿意程度。結果? 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LVEF)、收縮末期左心室內徑(LVESD)、舒張末期左心室內徑(LVEDD)等心功能水平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心功能指標LVEF高于對照組,LVESD、LVED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進行比較,觀察組冠心病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焦慮與抑郁情緒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調查簡表(SF-36)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估后,觀察組冠心病患者的自護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冠心病患者完成滿意度問卷調查,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護理需求度較高,常規護理無法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雙心護理干預可以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穩定患者情緒,從而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滿足患者護理需求。
關鍵詞:雙心護理;冠心病;心功能狀況;生活質量;負性情緒;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1-0128-04
冠心病是典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有心前區疼痛以及出汗、惡心、嘔吐等表現,隨著病情進展,可有發生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并發癥風險[1]。冠心病的治療手段較多,包括介入手術治療、藥物保守治療。若患者病情在可控制范圍內,優先選擇藥物保守治療[2]。但是,冠心病病程長、反復發作等特點,會導致患者遵醫行為較差、負性情緒明顯,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3]。護理工作與治療工作相輔相成,臨床指出,予以冠心病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是提高患者遵醫行為、穩定患者情緒、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4-5]。結合護理工作經驗,常規護理雖然具備一定護理效果,但是無法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尤其是心理方面。所以,為了促進冠心病患者的治療預后,需優化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工作。雙心護理以患者為中心,踐行優質化、人性化護理理念,通過給予患者生理、心理雙重護理,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穩定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況,為疾病預后提供了保障。基于此,本研究選取赤峰市醫院冠心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分組對照的形式進行護理研究,分析雙心護理的干預效果。詳細研究內容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5.50±4.20)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80±1.50)年;體質量45~78 kg,平均體質量(57.50±4.50)kg;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階段患者18例,高中階段患者22例,大專及以上階段患者2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54.80±4.80)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5.50±1.30)年;體質量43~80 kg,平均體質量(58.70±4.20)kg;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階段患者22例,高中階段患者23例,大專及以上階段患者15例。兩組冠心病患者性別分布、文化程度以及平均體質量、病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與家屬有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心電圖等檢查確診,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冠心病診斷標準[6];②溝通、理解能力正常,患者病歷信息完整。
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者;②惡性腫瘤者;③退出治療患者;④精神類疾病患者;⑤喪失配合能力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冠心病患者予以用藥護理、心電監護、飲食指導等心內科常規護理。
觀察組冠心病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雙心護理。①組建雙心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為心內科經驗豐富、責任心強、溝通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心內科護理人員,護士長任組長,定期組織成員學習心理知識,以提高護理效率,有效識別、判斷患者的心理問題,并提高問題的處理能力。②心理干預。責任護士做好入院患者和家屬的接待工作,秉持專業的態度、恰當的儀容儀表,熱情、耐心、主動地為患者介紹醫院環境、病區環境、醫護工作人員情況等,并為患者介紹其他病友,以減輕陌生環境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壓力。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負擔及其產生的原因等,在了解患者內心真實想法、心理狀況的基礎上予以患者關心、鼓勵,并強調秉持樂觀心態對病情轉歸的影響。③用藥干預。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以簡單易懂的語言介紹用藥知識、藥物機制以及相關不良反應等,以便患者掌握用藥知識并有效遵醫囑用藥,提高藥物治療效果與安全性。④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理解能力進行疾病知識宣教,以播放視頻、發放宣傳冊等方式講解冠心病治療方法、常用藥物,以加深患者對疾病、治療的認知。另外,指導患者和家屬正確識別心血管急癥,示范簡單自救方法;叮囑患者戒煙、戒酒,根據患者飲食習慣指導日常飲食,以富含纖維素、維生素以及低鈉、低糖、低脂食物為主,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生活、飲食習慣促進疾病轉歸,提高患者生活質量。⑤運動干預。根據患者體質、病情狀況,指導患者合理運動,以增強機體抵抗力,例如散步、打太極等,注意控制運動強度、頻率。49C9407F-335B-4F37-AB57-7ABCD9A8A8D7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記錄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自護能力以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收縮末期左心室內徑(LVESD)、舒張末期左心室內徑(LVEDD)等心功能狀況及負性情緒狀況。另外,自制百分制問卷進行冠心病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依據評分劃分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計算冠心病患者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②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的焦慮情緒,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情緒越明顯;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的抑郁情緒,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抑郁情緒越明顯[7]。
③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指標,各指標總分為100分[8],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④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價患者的自護能力,總分為172分,評分越高則患者的自護能力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與自護能力評分比較
情緒評分方面,兩組冠心病患者護理干預后的SAS、SDS情緒評分比較,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護能力評分方面,觀察組患者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兩組冠心病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總體健康觀察指標評分比較,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心功能指標水平方面,兩組患者LVEF、LVESD、LVEDD心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LVEF均高于對照組,LVESD、LVEDD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冠心病患者的滿意度問卷調查,觀察組總滿意度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就發病人群來看,中老年人、吸煙者、高血壓者、糖尿病者以及肥胖者是冠心病的多發群體[9]。冠心病并發癥明顯增加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脅。臨床醫護人員可以通過心電圖檢查了解冠心病患者病情狀況,從而給予積極治療。冠心病優先選擇藥物保守治療,其治療的藥物種類較多,并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癥狀和體征[10]。治療工作與護理工作相輔相成,為了提升冠心病患者治療效果,除合理用藥外,還需優化護理工作。隨著護理工作的不斷優化和完善,臨床發現雙心護理干預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中效果理想[11-12]。雙心護理在組建雙心護理小組的基礎上,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工作能力,進而提升了護理工作質量[13-14]。通過予以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預,減輕了陌生環境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壓力[15]。通過結合冠心病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予以患者用藥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掌握了用藥知識,提升了患者的遵醫囑用藥行為,進而提高了患者的用藥效果與安全性。通過播放視頻、發放宣傳冊等方式講解冠心病治療方法、常用藥物,示范簡單自救方法,指導日常飲食,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生活、飲食習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指導患者合理運動,增強了患者的機體抵抗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SAS與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LVEF高于對照組,LVESD、LVED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雙心護理干預在組建雙心護理小組的基礎上,通過運動干預、健康教育、用藥干預、心理干預,滿足了患者的身心護理需求,提高了患者的疾病認知,穩定了患者心理,規范了患者用藥、生活等方面健康行為,整體護理效果理想,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另外,觀察組冠心病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觀察指標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雙心護理干預更適用于冠心病患者,患者的滿意度高。段文靜[16]研究指出,予以冠心病患者雙心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心理韌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與陳靜等[17]研究結果有一致性,其護理后SDS、SAS評分比較,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雙心護理效果顯著,可促進冠心病患者預后康復,使患者情緒平穩。
綜上所述,冠心病治療期間需加強護理干預工作,以促進患者預后。冠心病治療期間輔以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康復,其中,雙心護理滿足了冠心病患者護理需求,可以規范患者的生活與行為,整體護理效果顯著。雙心護理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心功能,進而促進患者治療與預后,具有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朱春鳳,謝宗淵.延續性康復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保存心肺功能意義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1):28-29.
[2]鐘金蘭,覃福寬,陳燕娥.中醫情志護理與“雙心護理”在冠心病介入術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0):144-146.
[3]李瑤.個性化心理護理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心理狀態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名醫,2020,11(5):122-123.
[4]肖丹.同理心護理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臟不良事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13):2488-2489.
[5]Wu Jine, Feng Jia-Hao, Cao Miao-Miao, et 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p-PLA2, D- dimer and Galectin-3 and atherosclerotic vulnerable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9,25(19):27-30.
[6]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介入心臟病學組,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血栓防治專業委員會,等.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9):680-694.
[7]代智烈,劉歡,黃薇.雙心護理對急診PCI患者自護水平、自我效能、心理狀態及健康行為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6):1028-1031.
[8]賴曉玲.圍術期護理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術預后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6):136-137,148.
[9]王波.雙心護理模式聯合AIDET溝通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7):154-155.
[10]馬艷霞.綜合護理對冠心病心臟介入術患者心臟康復效果的影響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1):169-171.
[11]徐小瑞,王喜英,張敏.雙心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164-165.
[12]宋書磊.同理心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疾病認知及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9,15(6):41.
[13]祁曉敏,邢曉樂.雙心護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22):68-69.
[14]劉延麗,錢靜,趙曉霞.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對冠心病介入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及預后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2,28(3):484-485.
[15]董靜.老年綜合評估護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復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182-184.
[16]段文靜.雙心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心理韌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9,20(10):1530-1531,1534.
[17]陳靜,馬慧潔,陳琪,等.探討“雙心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5):225-226.49C9407F-335B-4F37-AB57-7ABCD9A8A8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