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軍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為了切實改善低效的作文教學現狀,語文教師要重新審視作文教學,大膽創新,充分發揮初中生的寫作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切實提高初中生的寫作水平,進而全面提升初中作文教學質量。鑒于此,本文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開展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策略
一、作文教學困境原因分析
1、應試教育是影響作文教學最重要的因素
錢夢龍老師說:“長期以來,我國的語文教育取向受兩個因素制約,一個是政治因素,一個是應試因素?!彪S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仍然還在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有的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為學生設置了無數的條條框框。原來表達流暢的學生在種種規范化的要求下,失去了表達的興趣與欲望。久而久之,我們的學生變得不會作文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應付考試,我們的教師甚至無奈地在教學中不斷告誡學生要前后照應,要注意結構,什么鳳頭、豬肚、豹尾不一而足。教學目標的偏移,將學生局限在了語言文字的排列組合中。在學習中,學生又不斷地被告知“必須升華,必須昂揚,必須寫積極的一面,寫精神追求,不能寫物質追求,不能寫消極,不能寫陰暗面”,等等。在這些要求面前,學生們離現實的生活、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學會了說假話、大話、空話、套話,作文的水平自然也就不理想了。
2、社會環境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用于娛樂放松的方式也越來越多,網絡聊天、聯機游戲、電玩、K歌,燈紅酒綠中一片熱鬧的喧嘩,越來越少的人能夠在這個熱鬧的世界中靜下心來閱讀和學習。我們的學生自然也深受其影響。
3、閱讀缺失
在學生的生活中,網絡小說、漫畫大行其道,太多的學生沉迷于電腦游戲中,閱讀無從談起。冰心先生曾在《憶讀書》一文中說過,讀書可以開拓人的視野,可以提高人的寫作水平??墒怯械膶W生卻少有閱讀的興趣和愛好,少了這一精神食糧的滋養,老師們即便是費盡心力,學生的作文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策略
1、提高寫作熱情
縱觀大部分學生的寫作,都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只是被動完成作業,鮮有自發的主動寫作。由此可見,學生寫作的熱情不高,在作文當中常常出現流水賬的問題,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想要構建出高效的作文課堂,教師首先要提升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
例如,《春》是一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的優秀文章,這篇文章當中的用詞用句和表達方式極具特色,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并且展開仿寫練習。學生的好勝心比較強,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用競爭性的教學方式來激勵學生進行寫作。比如,教師可以專門在班級宣傳欄中開辟一個版塊,用于展出學生的優秀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可以將文章展示出來,體會到寫作的成就感,而沒有被選中的學生,在好勝心的驅使下激勵自己,下一次也要讓自己的文章出現在展示欄中。在作文批閱中,教師也要保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比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文章當中的閃光點,在班級當中進行公開表揚。教師要掌握基本學情,用正面積極的教學態度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引導學生樹立寫作的自信心,充分利用作文批改,引導學生積極寫作。
2、積累寫作素材
(1)課內閱讀教學
學生在面對寫作時,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寫作素材,而閱讀是學生獲取素材的主要方式之一,豐富的閱讀量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閱讀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豐富學生的寫作情感,讓學生從仿寫到創作,從被動寫作轉為主動寫作。發揮閱讀的作用,豐富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的認知,使其學會表達情感的方法,擁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
(2)重視課外閱讀
閱讀教學要走出課堂的局限,在生活中進行拓展閱讀。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閱讀的作用,主動閱讀,通過閱讀見識到更為廣闊的世界,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內容,感受生命的精彩。學生只有學會閱讀,才能夠接觸到更多正面的內容,為其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學生更愿意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讀物,但是他們的篩選辨別能力還不強,這就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閱讀內容健康的讀物,有效提升其閱讀水平,保證閱讀質量,從而通過閱讀來提升寫作能力,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教師可以通過對優秀文章的閱讀和學習,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字功底。
3、鼓勵自主修改
作文批改效率不高是導致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低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與教師缺乏開展單獨面批時間、學生對批語認識不足有較大關系。而自主批改是延伸減負增效空間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師可以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自主批改、修改作文的興趣,并教授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受多種因素影響,初中生無法長時間保持修改作文的激情。此時,教師就需要在大力肯定學生批改成果的基礎上,按坡度調整訓練計劃,逐漸打消初中生的畏難心理,打好減負增效空間延伸基礎。教師可以以賈島《推敲》中“推”與“敲”的選用、王安石《綠》中“綠”的修改為例,為初中生闡明文章修改的重要性,為初中生鼓足信心參與修改提供依據。比如,在作文批改訓練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要求初中生在完成寫作任務后閱讀同伴的文章,并尋找同伴文章中的好詞好句以及錯別字、不通順之處。在這個基礎上,基于減負增效空間延伸的需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互,反復體驗寫作—閱讀—批改—修改的過程。同時,教師可以深入淺出地向初中生傳授文章修改方法,比如,利用逐句朗讀方法推敲不準確詞語、調整混亂語句、刪除重復語句、增添具體內容等,并以同桌相互修改、師批生改、集體討論修改等方式,幫助初中生了解文章修改的目的、內容與方向,在實現有效批改作文的同時,開辟更大的減負增效空間。
三、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個性、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其寫作欲望,教授其有效的寫作方法,幫助其不斷積累和豐富寫作素材,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田秋平.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問題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2):98,100.
[2]毛春榮.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文淵(高中版),2020(8):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