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
撫順礦業集團機械制造廠礦機分廠的每臺天車駕駛室里都有她的身影,每個凸輪控制器上都有她揮灑的汗水。在天車上歷經二十五年的工作歷程,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最動人的歲月留在了這里,從天真爛漫的少女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天車工……她就是天車上的“全能手”,人人夸贊的巾幗建功標兵王儉。
自1996年參加工作開始,王儉就和天車結下了不解之緣。剛進廠時,她為了盡快熟悉和掌握天車操作技術,總是虛心向老師傅們請教,學習有關天車操作方面的知識,并在操作過程中反復練習、琢磨。由于勤于思考善于學習,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內她就由天車的學徒成為了操作能手,直至后來成為分廠的技術骨干。
眾所周知,天車工的作業環境比較艱苦,斗高溫戰寒冬,每天在十多米的高空中和不到兩平米的空間里進行作業,有時為了不耽誤生產作業,減少上衛生間的次數,王儉甚至一上午都不喝一口水。熟悉她的人說在她身上時刻都散發著敬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和永不服輸的精神。
在工作中,王儉除了熟悉掌握天車操作方法外,在休息之余還經常向維修人員請教天車常見故障和應急處理措施,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她能憑著自己的經驗預判要出現的故障,并及時通知維修人員進行處理,每次都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遇到天車檢修時,王儉總是竭盡所能地配合維修人員,無論是拿螺栓,傳遞麻繩,或是調試大、小車制動架都是手到擒來,被大家戲稱為“女漢子”。在礦機分廠,一提起王儉,大家都豎起大拇指:“王姐開天車是穩、準、好,起吊平穩,落位準確,干凈利落。”憑著自己不服輸的韌勁和較強的天車操作技能,她成為了天車工中的佼佼者。
王儉的同事向筆者介紹,王儉干活時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時快時慢”,然而大家卻最佩服她這一點。看到筆者一頭霧水,這名同事便開始講起王儉的故事來。
有一天下午,王儉開著天車正在吊料。當時有幾捆鋼筋毛料放在了車間墻邊的一個角落里,一位老師傅在內側靠墻配合天車掛料。料掛好后這位老師傅往邊上讓了一點就示意天車起吊。此時,王儉在天車上看到老師傅的站位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于是打手勢示意他離開那里,站到安全區域去。這位老師傅也許當天情緒有點低落,再加上生產任務緊,他就沒有理會天車工的警告,仍站在原地催促天車工起吊。王儉一看急了,正巧此刻主任在車間內巡查并發現了這種情況,在主任的提醒下這名老師傅撤離到了安全區域,王儉這才啟動吊車繼續工作。
事后,王儉找到這名老師傅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只要我有一點疏忽,就很有可能造成地面人員受傷甚至是殘疾,大家都是我的同事、親人,我怎么敢有一點大意呢!師傅,請你理解我,為了安全寧慢一分,也絕不能快搶三分。”老師傅聽了之后又慚愧又佩服,對王儉表示了自己的歉意,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時刻注意安全。
那這個“快”又是怎么回事呢?原來,王儉工作責任心強,吃苦耐勞,在與男同事同場“競技”時也毫不遜色,憑借過硬的天車操作技能,給廣大青年員工樹立了榜樣。有很多次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王儉都憑借自己扎實的操作技能和準確的起吊控制能力,搶出了寶貴的時間,為順利完成生產任務發揮了積極作用。
平凡的工作,撐起了不平凡的精彩人生。多年來,王儉以優秀的執行力,過硬的操作技能,高效地配合地面操作人員完成了分廠的各項生產任務。
露天礦采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