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瑋銘
(吉林動畫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3)
吉林動畫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以2025制造強國戰略為引領,立足吉林、面向東北、輻射全國,培養在產品與交互設計、智能與制造設計等領域的融合設計高素質人才。以“新工科+新藝科”精神為指導,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文化創意+智能制造”為核心,培養產品設計專業學生解決產品設計的工程化知識、工程倫理素養、環保意識、團隊精神及其融合設計中的復雜問題和綜合問題的能力,同時具備面向產業振興的大國工匠塑造、專業創新精神、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具備跨國視野的復合型與應用型高素質才[1]。努力建設成為立足地方經濟產業振興、面向東北、輻射全國,特色鮮明的區域性一流特色專業。
依托吉林動畫學院“學-研-產-創”一體化辦學特色,樹立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的雙創人才培養理念,通過理論與實踐、項目化實訓、學科競賽融合、雙創與產業對接,構建“三融四化五環”的協同育人培養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產品設計專業實施“大一大二選專業、大三大四選職業”精準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有學生從大三開始,全部進入“學產對接實踐教學平臺”學習,其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與產業緊密結合。制定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目標,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教育體系設計,規劃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設置情況,吉林動畫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以2025 制造強國戰略為引領,立足吉林、面向東北、輻射全國,培養在產品與交互設計、智能與制造設計等領域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并且對專業課程與實踐體系的改革進行了實驗性的探索。
堅持“多元化+雙師型”師資建設,形成了國際化,行業專家,校內雙師型教師的教師隊伍。
依托校緣禹碩公司、三昧魔漫公司等10 個實踐基地和校外(繪鄉計劃北京科技有限三個公司、昱合科技蘇州有限公司、長春雙藝裝潢裝飾有限公司)等6 家實習基地,全過程開展“項目制+雙創”的融合實踐教學。近五年實踐教學產出了(文具、玩具、潮流衍生品)等230 種成熟的項目化產品。
(1)產品設計“三融四化五環”雙創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構建“三融四化五環”雙創人才培養體系。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以2025 制造強國戰略為引領,立足吉林、面向東北、輻射全國,培養在產品與交互設計、智能與制造設計等領域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逐步形成了“三融四化五環”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如圖2。
(2)“以賽促教、專創融合”的培養特色。通過創新創業的培訓、網課、創新創業項目等方式,大力培養專創融合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指導專業教師深度介入雙創教育。另外構建專創相融合的課程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專業課、融入選修課、植入專業實習實訓課。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積極參加國各種大小競賽,搭建校內大賽平臺、健全獎學金制度等保障并高質量實施“以賽促教、專創融合”的培養特色。
(3)企業產業化項目引入教學全過程。建設校企合作項目、原創項目、參展參賽項目、創新創業項目、社會服務項目等五類項目體系豐富實踐課程內容,拓展實踐教學課程的維度。行業專家進行項目指導,全面掌握項目制作每一個環節具體要求和操作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與企業無縫對接。
(4)依托學校資源,聯合企業和行業,構建了院級、校級、企業、行業和社會五層級雙創人才培養實踐平臺。形成了以課程為平臺的“課程實踐教學”和以工作室為平臺的“創新設計實踐教學”的校內實踐教學體系,以項目為平臺的“項目設計實踐教學”和以企業為平臺的“行業實踐教學”,以社會為平臺的“社會實踐教學”的校外實踐教學體系,如圖3。
(5)建設過程性評價為主的多元化教學考評制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教學過程性評價,特別是重視平時作業的考核要求、數量和學習反饋。在獨立作業和作品設計的基礎上加大小組協作性學習任務與要求力度,在教學考評中融合學生自評、作品展演、公開路演、同學互評、教學課程團隊集體評價及其企業項目方的第三方評價,構建了多元化教學考評制度,如圖3。
(6)課程思政與專業課堂結合。把課堂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根植本土文化,樹立民族與文化自信,通過設計工程培養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全國教育大會和“四新”精神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強化課程思政。在學研產一體化模式下,推動教師成長,建立專業集群,推動跨專業學科發展,協同科研項目團隊,培養綜合性教師團隊成長。通過建立健全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制定教學業績考核標準,落實青年教師導師制。
實施國際化師資培養,注重國際設計人才引進。聘請國內外知名客座教授授課,每學期組建大師工作室,增強師生國際化視野。組織開展各類業務學習、教學比賽,與產業專家進行交流、定期教學研討。
完善基層教學組織,優化教學管理,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實踐;以基礎課及專業課教研室為基石,夯實教研團隊建設;加強專業實驗中心建設,明確實驗實訓負責人的權責利,提升實踐教學成效;嚴格落實教學督導、考核、反饋等工作,持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師德師風建設。
(1)完善校、院兩級教學督導體系,保障專業建設穩定發展。按《專業國標》落實專業建設,規范教學文件、作業批改、考試、實踐管理。開展專業自評,成立二級督導組。規范教學檢查、數據采集、教師教學評價,完善學生評教制度,促進專業教學工作不斷提高和協調發展。
(2)建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與評價機制。以社會需要為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和導向,建立“校內與校外聯動”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和評價機制,完善課程體系及內容、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做到專業教學質量有反饋、有標準、有評價。
(3)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體系。持續加大投入,不斷優化學習、實習、實訓環境,構建起由淺到深、由理論到實踐的全方位、全角度、立體化、交叉跨界的教學模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3]。
(4)堅持持續動態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畢業情況、社會需求、同類專業的三層調研,針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情況進行實時追蹤,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性、前瞻性、實效性。
(1)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以“四新”為引領,以社會產業發展的需求為導向,制定專業教學標準,明確專業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構建課程體系。依托現有動漫游戲衍生產品設計開發優勢,拓展校企合作,加強產教融合,開展圍繞吉林特色文化、冰雪旅游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為服務吉林振興發展的培養高質量人才。
(2)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立德樹人,為國育才,為黨育人,將課程思政全面融入人才培養計劃,融入每一門課程教學大綱,達到課程思政100%全覆蓋。
(3)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強化雙師雙能型隊伍建設。強化教學能力提升工程,并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實施一票否決制度。構建專業理論水平高,產業經驗豐富,實操能力強的隊伍,提高“雙師型”人才的比例。形成“專業導師+企業導師+行業導師+創業導師”的雙創人才培養師資。
(4)強化教學資源庫和教材建設。建立課程更新與調整機制,建設省一流特色課程,爭取五年內建設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建設專業課程資源庫,編寫出版校級規劃教材3 部以上。
(5)優化課程結構,進一步推進專創深度融合。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專創融合”理念,做到各個環節、各個步驟的“專創融合”深入有效。構建“實訓—比賽—實習”專創融合核心實踐體系,做到學產對接、研創結合。以“課程化、競賽化、項目化、實戰化”為專創融合人才培養舉措,持續優化課程體系。
(6)深化教師教科研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力度。今后五年,力爭通過科研團隊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通過高質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支撐專業辦學定位,并服務學校辦學特色,達到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全覆蓋。
(7)建設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服務保障體系。通過持續改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新技術、新方法、新工具和新原理引入人才培養各個環節,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通過符合“以本為本”、四新要求、課程思政精神和創新創業指導文件以及雙萬計劃的新一輪質量保障制度改革,形成專業定位、辦學特色、師資隊伍、教學質量、課程建設、教學研究、教學督導、學生評教以及畢業質量跟蹤反饋的良性閉環,為建設一流專業提供制度保障。
歷經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學-研-產-創”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初見成效,學生就業前期與獲獎等級逐漸提升,2021年產品設計專業獲評省一流專業(待批)。產品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實踐仍在進行中。未來,吉林動畫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按照吉林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部署,基于“學-研-產-創”的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繼續發揮產業鏈的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產品設計專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為學生搭建具備市場化意識和企業化思維的學產對接實踐教學平臺,全面促進教育、科技、市場三大體系有機聯動、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