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忠芹 浦麗娟 金軼月 王新
慢性腎病在小兒以及青少年中有一定的發病率,如紫癜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狼瘡性腎炎及IgA 腎病均屬于慢性腎病[1-2]。發病原因可能與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有關,本病多采取激素、免疫制劑等藥物治療。由于該病病程較長,相關并發癥較多,需要同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疾病控制效果[3]。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是家屬參與的自我護理和監測,是慢性疾病控制的重要內容,與醫護協同合作,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升自我效能[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微信結合家庭參與式護理干預在慢性腎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提高慢性腎病患者的護理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導。
選取我院2019 年8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52例慢性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①實驗室檢查血、尿成分異常3 個月及以上,符合腎臟病預后質量倡議(KDIGO)、慢性腎臟病評價及管理臨床實踐指南[5]中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有自我意識,能夠交流及配合填寫問卷;③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同意參與。排除條件:①合并其他臟器原發疾病;②伴有精神、意識障礙;③中途退出研究。將入選患者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6 例,觀察組中男15 例,女11 例;年齡12~18 歲,平均15.35±1.89 歲。對照組中男16 例,女10 例;年齡12~18 歲,平均15.42±1.93 歲。兩組以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實施家庭參與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家長認知干預:組織患者家長進行健康宣教,利用院內開闊的公共場所,由腎病、風濕免疫專家現場講解,利用語言、影像資料、腎臟疾病宣傳手冊等多種信息傳播途徑,普及腎臟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癥狀表現、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家庭護理方法等,強調疾病的可控性及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性。
(2)家長行為干預:指導家長根據患者心理、飲食、睡眠等需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①休息與活動。保證患者充分休息和睡眠,并有適當活動量;對合并有水腫、大量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感染等患者,限制活動,保證臥床休息,病情緩解后再適當活動,避免勞累。②飲食。對于有腎功能減退的患者給予優質低蛋白質、低磷飲食,0.6~0.8 g/(kg·d),其中50%以上為優質蛋白質,限制鹽分攝入,每天3~4 g;對于需要低蛋白飲食的患者,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避免負氮平衡,控制磷的攝入;注意補充維生素、鋅。③皮膚護理。伴有水腫的患者,應注意預防壓力性損傷,每2 h翻身1 次,避免長期局部受壓;協助患者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動作,降低皮膚受損風險;用50%乙醇按摩受壓部位,或者用溫水浸濕毛巾后濕敷體表水腫部位。
1.2.2 觀察組 采用微信結合家庭參與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收集患者家長聯系方式,建立微信群,每日在群內發布護理注意事項的健康簡報。②開通智能線上答疑通道。利用人工智能自動回復指定消息,分別以阿拉伯數字代表,回復關鍵詞即可獲得知識解答。③創建慢性腎病護理公眾號,將疾病護理知識要點整理成圖文或短消息,每周推送2 次。④制訂家庭護理計劃,護士將其制作成電子海報,通過微信發送給患者家屬,囑其按照護理計劃開展家庭護理,若有不懂的及時在線上咨詢。
(1)自我管理能力:參考慢性腎臟病早期患者自我管理量表[6],自行設計慢性腎病患者自我管理問卷,包括服藥、預防并發癥、癥狀監測、飲食管理、活動管理、心理調適共6 個維度、34 個條目,采用1~5 級(1~5 分)評分法,分別對應“根本做不到、常常做不到、偶爾做不到、基本做得到、完全做得到”,總分為34~170 分,分數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
(2)社會支持度: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7]評定社會支持度,此量表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 個維度,共10個條目,采用1~4 級(1~4 分)評分法,分別對應“無、極少、一般、全力支持”,總分10~40 分,得分越高,社會支持度越高。
(3)生活質量:采用腎病相關疾病生活質量量表(KDQOL-SF)[8]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此量表采用1~5 級(0~4 分)評分法,分別對應“比去年好多了、比去年好一般、和去年差不多、比去年差一點、比去年差多了”,共包括11 個維度、43 個條目,總分0~172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4)護理滿意程度:采用自擬問卷,經檢驗問卷Cronbach’s α 系數為0.94,對干預后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調查,問卷總分為100 分,90 分以上為非常滿意,70~90 分為滿意,50~69 分為一般,50 分以下為不滿意。
應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管理問卷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問卷得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干預前,兩組患者SSR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SRS 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SRS 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KDQOL-S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KDQOLSF 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KDQOL-SF 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程度比較
有調查顯示,在全世界人群中大約有5 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腎臟疾病,目前占全世界總人口的10%,這個數字也在逐年增長[7]。慢性腎臟疾病發展到終末期就是腎臟衰竭、尿毒癥,其引起的并發癥也相當嚴重,對于心血管的損傷風險是健康人群的15 倍以上,無論是慢性腎病本身或其并發癥,均會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在青少年人群中,慢性腎病也有一定的發病率,比較常見的有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繼發性的腎病等。臨床對于慢性腎病的干預方式主要以激素、免疫制劑治療為主,對于終末期腎衰竭、尿毒癥患者則需要依靠血液透析、腎移植等替代療法[8-9]。在慢性腎病嚴峻的發展形勢下,除了臨床治療干預,也要注重全程護理。根據臨床走訪,多數患者及家屬均對腎臟疾病缺乏基本的認知,比如基本的臨床表現,患者早期會有容易疲倦、腸胃不適、惡心嘔吐、抽筋等,由于這些癥狀相對來講缺乏特異性,所以患者容易忽視,待發現病理特征時,就代表疾病發展到后期[10-11]。因此,要重視臨床護理工作,采用有效干預手段,幫助患者提高疾病認知,從而獲得更好的疾病干預效果。
本研究采用了家庭參與式護理,對患者的認知及行為均給予細節化的指導,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了微信溝通途徑,使得護理工作推進更加方便、快捷、高效。通過微信方式強化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疾病癥狀監測,提高藥物服用依從性。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問卷得分、SSRS 評分、KDQOL-SF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患者服藥、預防并發癥、癥狀監測等能力優于對照組,且能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有效地促進患者康復、改善疾病預后。客觀、主觀支持等更好。微信是一種線上信息傳播途徑,通過微信、微信公眾平臺、在線咨詢等通道,將護理重點有效傳達給患者,保證了信息的實時性、有效性[12-13]。在家庭參與式護理的基礎上,護理人員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規范、系統性的護理,如行為干預中飲食護理、皮膚護理、休息與活動等內容,對于急性發作期或病情嚴重的患者注重臥床休息,避免活動和勞累,有利于增加腎血流量,減少尿蛋白,改善腎功能;飲食護理中控制蛋白的攝入,適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可以滿足機體生理代謝所需熱量,也達到了低蛋白飲食的目的;由于慢性腎病患者多見皮膚水腫,因此給予皮膚護理,可以避免發生壓力性損傷[14-15]。經過護理干預,患者提高了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增強了自我管理能力,再加上微信獲取信息的途徑,總體上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慢性腎病護理干預中采用微信結合家庭參與式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增強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