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胡浪靜 金艷 姜艷 楊洋 丁如梅
胰腺癌為常見惡性腫瘤的一種,病死率居于第6 位,在消化道惡性腫瘤約占8.0%~10.0%,5 年生存率不足6.0%[1]。胰腺癌根治術是當前此腫瘤較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可去除腫瘤病灶,使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長[2]。然而,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認知處于較低水平,加之癌癥本身、手術創傷應激等因素的影響,患者自我效能、健康知識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可能降低,往往消極應對疾病,嚴重影響術后生存質量[3]。因此,對于胰腺癌根治術患者應不斷強化健康教育,而以往臨床護理多注重圍術期管理、術后用藥指導等基礎性護理,難以提升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情景式健康教育強調創建情景展開互動式健康宣教活動,充分發揮患者主觀能動性,可進一步提升健康教育有效性[4]。本研究將情景式健康教育應用于胰腺癌根治術患者中,探討其應用效果。
選取2018 年8 月—2021 年8 月我院接受胰腺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128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中國胰腺癌綜合診治指南(2020 版)[5]中的診斷標準;已成功接受胰腺癌根治術治療;無嚴重術后并發癥;配合知情同意書簽字。排除條件: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肢體功能障礙、生活無法自理;認知、精神障礙;文盲;語言交流障礙。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4例。對照組包括男33 例,女31 例;年齡48~73 歲,平 均60.51±5.68 歲;TNM 分 期:I 期36 例,II 期28 例。觀察組包括男34 例,女30 例;年齡49~73 歲,平均61.02±5.73 歲;TNM 分期I 期35 例,II 期29例。兩組性別、年齡、TNM 分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完善術前檢查、腸道準備,向患者介紹胰腺癌、胰腺癌根治術知識與配合要點;安慰、鼓勵患者,引導其自主紓解不良情緒;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強調術后注意事項,強化用藥、飲食、運動管理。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展開情景式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
(1)醫患互動情景:①邀請胰腺外科專家對胰腺癌健康知識進行講解,涉及胰腺癌根治術后注意事項、合理飲食、科學運動、規范用藥等,并編訂成冊,發放給患者,指導患者自行閱讀。 ②醫患互動,設計健康知識測試單,與患者進行問答調查活動,了解其知識掌握情況,對于患者回答錯誤或無法回答的問題,護理人員再次予以講解。例如,對術后胰島素應用、血糖監測的醫患互動情景進行創建,展開健康教育講座,演示胰島素注射方法、自主監測血糖方法及低血糖應對方法。在此過程中,強化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引導患者積極表達內心想法,并耐心傾聽,及時予以反饋,整個程序中融入健康信念理念,提升患者疾病認知水平,促進其健康信念增強。
(2)多媒體情景:制作圖片、PPT、視頻等,向患者展示自主管理技能,通過多媒體對健康教育情景進行創建。以術后疼痛緩解為例,制作按摩放松、轉移注意力等方法的視頻,指導患者按照視頻操作自主對疼痛進行緩解。另外,通過微信建立醫患互動平臺與情景,予以胰腺癌術后管理的微信群建立,指導患者掃描入群,定期對涉及胰腺癌術后管理的文案、圖片、視頻等進行推送,如飲食控制、自我管理等,患者閱讀后于微信群內提出問題,護理人員逐一予以解答。
(3)患者之間的交流情景:定期組織“病友會”活動,并建立微信“病友圈”,邀請患者加入,引導其相互交流,互相傾訴對術后康復的困擾,并相互分享成功經驗,以引發病友之間的共鳴,相互安慰、鼓勵,以促進身心放松,增強術后康復信念。
(1)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與自我效能:干預前后,分別采用“胰腺癌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調查了解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與自我效能。其中胰腺癌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為自制量表,條目共10 個,各條目從“不了解”到“非常了解”分別計0~3 分,總分30 分,得分越高,知識掌握程度越高;GSES 共10 個條目,各條目均正向計分1~4 分,共計10~40 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好[6]。
(2)心理狀態:干預前后,通過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心理彈性量表簡化版(CD-RISC10)評價了解兩組心理狀態。FoP-Q-SF共2 個維度、12 個條目,各條目從“無恐懼”到“總是恐懼”分別計1~5 分,共計12~60 分,得分越高,恐懼程度越高[7];CD-RISC10 共10 個條目,各條目正向計0~4 分,介于0~40 分,得分越高,心理彈性越好[8]。
(3)應對方式:干預前后,采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調查了解兩組應對方式,包括積極應對、消極應對2 個分量表,各分量表均為10 個條目,各條目從“不采取”到“經常采取”分別計0~3 分,評分越高,此應對方式越積極或消極[9]。
(4)生存質量:干預前后,通過生存質量測定簡表(QOL-BREF)對兩組生存質量進行評定,含4 個維度:環境(條目8 個)、生理(條目7 個)、心理(條目6 個)及社會關系(條目3 個),各以1~5 分計,分數越低,生活質量也相對偏低[10]。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胰腺癌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GSE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GSES 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健康知識掌握與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FoP-Q-SF、CD-RISC10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FoP-Q-SF 評分低于對照組,CD-RISC10 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SCSQ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積極應對評分高于對照組,消極應對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SCSQ 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QOL-BRE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QOLBREF 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QOL-BREF 評分比較(分)
胰腺癌是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常見的一種,在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中居于第7 位,惡性程度高、進展快、病亡率高[11]。手術是當前對此病進行根治的唯一方法,但早期一般無特異性癥狀,確診后僅約20.0%的患者有手術機會[12],且胰腺癌手術難度較大,吻合口較多,可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創傷,加之患者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可導致其產生負性情緒,自我效能降低,恐懼疾病進展,消極應對,不利于術后生活質量的改善[13]。因此,對于接受胰腺癌根治術的患者,臨床上需不斷對護理方案進行優化,強化健康教育,通過提升患者疾病認知水平達到改善其情緒狀態、應對方式的效果,從而使其術后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情景式健康教育強調創建實際情景,借助多媒體技術,注重患者主體地位,展開互動式知識宣教活動,可使患者主動接收健康知識,加深對健康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其認知水平有效提升[14]。本次研究對胰腺癌根治術患者展開情景式健康教育,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胰腺癌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GSES 評分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FoP-Q-SF評分低于對照組,CD-RISC10 評分高于對照組。情景式健康教育通過創建醫患互動的情景,制作并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在引導患者自行閱讀的基礎上與其展開問答互動,糾正患者錯誤認知,強調重點知識,并在健康教育專題講座中融入健康信念;多媒體情景的構建通過視頻、PPT 等展示健康知識,并建立微信群傳遞健康知識,可使患者從多個途徑接收相關疾病知識;經驗交流情景通過組織病友交流活動,引導患者相互交流,可使其相互分享健康知識、成功經驗。在以上健康教育過程中,通過實際情景的創建,患者全程自主參與,可掌握更為豐富的健康知識,并加深印象,提升自我效能,主動調節心理情緒,使認知不足導致恐懼疾病進展、焦慮等負性情緒緩解,并促進心理彈性提升。
臨床研究[15]顯示,胰腺癌疾病不確定感與消極應對方式呈正相關,而原因主要為健康知識水平不足。本次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積極應對評分、QOL-BREF 評分高于對照組,消極應對評分低于對照組。這是因為,情景式健康教育在醫患互動情景中講解相關健康知識,患者在知識接收的整個過程中均有參與,可使其健康知識不斷豐富;多媒體情景可為患者提供更為形象、具體、生動的健康知識講解活動,提升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接受程度;經驗交流情景通過引導患者之間相互交流,可使其互相分享健康知識。以上健康情景的組建與實施,可使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有效提升,促進積極心理轉變,正確面對疾病,從而達到改善其應對方式的效果,使其可主動、正確實施術后自主管理,提升術后康復效果,減少術后康復過程中的不良事件,從而達到改善術后生活質量的效果。
綜上所述,情景式健康教育應用于胰腺癌根治術患者中,可有效提升其知識水平、自我效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應對方式與術后生存質量。然而,此次研究仍存在諸多不足,且未展開長期隨訪觀察,可能使結論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等。因此,后續需進一步展開多中心、大規模的研究,從而客觀評價情景式健康教育應用于胰腺癌根治術后患者中的效果及對其應對方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