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靈敏
摘要:傳統的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思路單一,教學陳舊,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思維導圖是應用于英語閱讀教育的有效思維工具。借助線條、圖形和顏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閱讀課的教育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 英語 文本
傳統的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側重于教授單詞、短語、主要句型、長難句等語言知識點,在教學方法上對生詞進行講解,往往采用譯句的方法。這種做法不僅無法讓學生總結整篇文章的主旨,而且課堂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一、思維導圖的意義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通過確定圍繞這個中心的思想中心,并利用線條、圖形、顏色等向周圍輻射,來表示不同主體之間的層次關系。
二、文本解釋和思維導圖
解讀課文是閱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師讓學生從多維度思考、理解、感受文本,通過文本的內容確定文本的體裁,整合提取文本的結構,通過銜接和連貫揭示內在的邏輯關系。感受不同風格的語言和詞語所傳達的詳細信息。幫助學生建立不同風格的閱讀模式,培養獨立閱讀能力。解讀課文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更靈活的訓練。但是,明文解釋的內容冗長乏味,無法達到簡單直觀的效果。因此,作者推薦使用思維導圖來輔助解讀文本。思維導圖是由托尼·布贊提出的。一種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用于表達光芒四射的思維。采用圖文并重的手法,將各個層次的主題之間的關系以相互從屬的層次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將主題的文字與圖像、顏色等關聯起來。用圖片和線條清晰地顯示人們實際思考問題的痕跡,可以提高學生對整體知識框架的認識,在解讀課文時,善用思維導圖可以給學生一種視覺化的學習效果。
三、使用思維導圖來幫助解釋文本
(一)便于文本內容的解讀
準確、完整地對文本內容進行概括和概括,應該是文本解讀的第一步。如果你正在閱讀大量的內容、大量的文本和句子,其中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內部邏輯并不清晰,可以使用圖表來避免學生思維混亂。比如在介紹神舟五號的升天過程以及宇航員楊利偉在每個階段所做的事情和他的感受,學生容易被許多時間節點和角色行為所迷惑。由于這篇文章被描述為時間的線索,所以作者使用時間流程圖來清晰呈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通過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擺脫復雜的信息,理解課文的上下文,將課文概括組織起來,條理清晰,感受作者的原創布局,有效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它可以增強學生的思考、分析和總結能力。作者認為,外在美隨著時間、社會和文化群體的變化而變化,內在美更主觀、更重要。換言之,美在觀者的眼中。在本文中,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您更好地理解段落到段落和句子到句子的關系。了解文的上下文和整章的結構。以直觀的方式呈現,有助于理清作者的思想,更全面地理解,更深刻地記憶。同時,進一步展示學生的習得、分析、概括、比較、評價等思維能力。
(三)支持文本語言風格詮釋的不同體裁、主題、對象,會在文本中使用不同的語言,以達到理想的表達效果。因此,在解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感受課文詞匯作者的精心挑選。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對文本對象、主題、語言進行概括,概括出文本的整體語言風格,讓學生可以使用不同文本中使用的語言風格,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學習分析和概括。針對不同的寫作對象和主題,應采用不同風格的語言,以體現語言的適用性,達到良好的交際目的。
四、思維導圖對高中英語閱讀教育的意義
(1)思維導圖可以將知識可視化,使抽象知識直觀,提高記憶效果。思維導圖通過圖形和色彩將抽象枯燥的知識生動傳神,充分調動視覺在學習中的積極作用。(2)建立文章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組織文章的整體結構。以往的閱讀理解課都是以教授詞匯、語法、句型等知識點為主,忽略了對語言材料的整體分析和理解。思維導圖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知識之間的關系,充分理解文本的組織結構,捕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3)創新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傳統的閱讀課教學以教師傳授知識和記錄學生筆記為基礎,阻礙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導圖利用圖像、顏色和知識結構,以直觀、直觀的方式描述知識信息,開創課堂教學新模式。(4)充分利用最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黑板、粉筆、掛圖、卡片等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資源已經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思維導圖使用最新的教育技術將知識和信息可視化,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思維導圖在閱讀教育中的應用
(一)課堂介紹巧妙地使用思維導圖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加他們的主題詞匯量。課堂推薦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置科學合理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介紹中,借助圖片和顏色的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學生的興奮細胞。北師大版本高中英語教材包含英語必修1-5,選修6-11,共計十一個模塊,其中必修模塊每單元包括Warm up,Reading,Communication workshop,Culture corner,Bulletin Board,Unit Dairy等幾個小版塊。文章教學中,教師根據文章的內容分別請不同的學生對文章進行相關的翻譯,其中予以相關的難點指導,在學生翻譯完之后教師要求用自己的語言陳述出相應內容的主旨,并在思維框架中填補相應的內容,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文章的思考,增強英語教學課堂上良性的教學互動。文章教學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整合課上的信息,制作或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以進一步的鞏固和充實文章知識。
(二)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總結課文結構。英語閱讀文本是由單詞、短語、句子、段落等元素按照特定的關系構成的。這種關系可以分為微觀組織結構和宏觀組織結構。對微觀結構結構的正確分析將使您對句子的含義有一個完整的理解。對宏觀組織結構的科學分析將使您對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本質有所了解。課堂課程可以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微觀和宏觀的組織結構,讓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形成清晰的語境。
(三)課后總結階段,用好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改寫課文,進行自學調查。重復課文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思維導圖的建立,文章就會清晰完整。借助思維導圖,話語復述可以實現文章關鍵詞、關鍵短語和論文陳述的再現,這有助于全面審查和全面了解文章的內容,進一步提高語言輸出,在文本寫作中,思維導圖可用于小組協作學習,學生可以一起交流、分享和探索。
結語
教師需要通過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索,積極引導學生開發思維導圖,增加知識獲取途徑,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6-29
[2]黃瑩瑩.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適時運用[J].讀與寫,2020(3):135
[3]李辭.關于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2020(4):80
[4]胡艷琴.淺談如何應用思維導圖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J].文淵,2019(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