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媚


摘要:目的 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對頭孢菌素類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進行探析,然后以此為基礎提出合理化、完善化的處理措施。方法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間前來臺州骨傷醫院進行診治并且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將同期前來我院進行診治并且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為45例,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對比,由此指出患者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探析,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科學化、合理化的改進措施。結果 經過研究分析之后發現,患者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產生是不良反應的因素包括多種,例如飲酒、過敏體質等,不同患者存在不同不良反應的差異存在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治療方面,應當結合患者病情以及藥物療效等多方面因素,選用合理、科學的頭孢菌素類藥物,并對藥物用法用量進行嚴格化把控,制定合理、科學的應急處理預案,以此確保患者用藥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改善患者的治療質量,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原因;處理分析
1引言
最近幾年,隨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升,預防性以及治療性抗菌藥物的應用頻率日益提升,由此而誘發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顯著提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若在治療過程中濫用抗生素,那么將會導致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對于頭孢菌素類藥物來講,其具備突出的臨床效果,并且不良反應率相對較低,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方面,但是其在具體應用方面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呈現出日益提升的態勢。基于此,本文在研究分析的過程之中,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對頭孢菌素類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進行探析,然后以此為基礎提出合理化、完善化的處理措施。具體報道如下:
2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間前來臺州骨傷醫院進行診治并且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將同期前來我院進行診治并且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為45例。在研究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數量分別為25例、20例,年齡區間為18-78歲;在對照組之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數量分別為22例、23例,年齡區間為19-82歲,經過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備一定的可以比性(P>0.05)。
2.2方法
對兩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如性別、年齡、飲食習慣、藥物過敏情況、基礎病等,同時要對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詳細化記錄,制定合理、完善的不良反應處理對策。
2.3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患者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如用藥期間飲酒、過敏史、不規律飲食等,同時還對研究組患者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類型、產生不良反應時所服用的藥物等進行記錄,以便為后文的研究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2.4統計學方法
本文在研究分析的過程之中,對于研究分析過程之中所產生的信息數據,均利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整理歸納,其中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利用()、n(%)進行表示,利用t/x2進行檢驗,將P視為定值,若P<0.05,則表明具備一定的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分析比較情況
對于研究組患者,在過敏史、國民體質、治療期間飲酒等方面,與對照組患者之間存在顯著化差異,具備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在飲食不規律、生活環境優良等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下表1詳細列出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分析情況,具體如下:
3.2頭孢菌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類型
頭孢菌類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包含多方面,尤其是過敏反應以及消化系統反應,發生率相對更高,具體詳情見下表2所示:
4討論
細菌是對身體健康造成重要威脅的一個影響因素,在現代醫學未蓬勃發展之前,人類飽受病毒的侵害。一直到上世紀初期,青霉素正式“誕生”,人類對細菌感染方面具備了相對較強的反抗能力,人類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對于頭孢菌素類藥物來講,其實質上也屬于一種青霉素,在臨床方面得到了廣泛化應用,具備相對較強的殺菌效果,并且人體生物利用度非常高、抗菌譜廣,不會對人體產生較大的副作用,所以應用范圍日益廣泛,但是通過對近些年的治療報告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不合理應用狀況十分普遍,導致患者的不良反應率明顯提高,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必須要高度注重該方面問題。
本文在研究分析的過程之中,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間前來臺州骨傷醫院進行診治并且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將同期前來我院進行診治并且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為45例,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對比,由此指出患者應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探析,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科學化、合理化的改進措施。對于研究組患者,在過敏史、國民體質、治療期間飲酒等方面,與對照組患者之間存在顯著化差異,具備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在飲食不規律、生活環境優良等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頭孢菌類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包含多方面,尤其是過敏反應以及消化功能反應,發生率相對更高。
綜上所述,醫護人員在開具藥方之前,要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調查,注明患者是否存在過敏史,對藥物類型、藥物劑量等進行嚴格把控,以此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在對患者進行用藥的過程之中,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嚴格監測患者的肝腎功能、血常規等,防止損壞患者的腎臟功能,若患者應用靜脈注射給藥方式,那么要對患者穿刺局部情況進行觀察,判斷其是否存在紅腫問題,若患者出現異常,那么要立即停止用藥,及時進行搶救治療,實施降壓、補充血容量等治療措施,以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治療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江銘玉,王劍鳳,易錦文.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致不良反應產生原因及其用藥安全性評價[J].抗感染藥學,2021,18(02):274-277.DOI:10.13493/j.issn.1672-7878.2021.02-037.
[2]朱瑩,劉鑫炎,魯繼光.某院2019年急診科55例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其對策[J].抗感染藥學,2020,17(09):1363-1366.DOI:10.13493/j.issn.1672-7878.2020.09-037.
[3]楊波,李燕思,許多,尹瓊玉,司梁宏.基于我院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強調規范皮膚過敏試驗的重要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8):9-10.DOI:10.15887/j.cnki.13-1389/r.2017.28.005.
[4]陳印,萬叢超,應夢佳.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不同給藥途徑致不良反應的特征分析及其對策[J].抗感染藥學,2019,16(05):823-825.DOI:10.13493/j.issn.1672-7878.2019.05-029.5C20E85C-ED34-46EE-93CB-23EEA324A5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