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醫用藥通常需要將中藥進行炮制,作為一種傳統的制藥技術,在我國的不同地區,通常會采取不同的中藥炮制方法,各類中藥炮制方法獨具特色,極具傳承與發展價值。本文主要對于不同區域中藥炮制特色技術開展分析,希望能夠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不同區域;中藥炮制;特色技術
一、引言
近年來,國內的中醫藥事業持續發展,中藥炮制不僅能夠降低中藥材內含有的藥物毒性,同時也能夠更大程度上提高中醫用藥的品質。不同區域通常會采取不同的中藥炮制方法,各類方法各具優勢,獨具特色,本文主要以云南、廣東、湖南、北京等地為例,對于不同區域中藥炮制特色技術開展分析,希望能夠為更好的促進國內中醫藥領域的發展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
二、不同區域中藥炮制特色技術分析
(一)云南中藥炮制特色技術
我國云南地區的傳統制藥技術歷史悠久,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古印度醫學發展帶來的影響,融合了“四塔”、五蘊等理論。云南地區氣候溫潤,適宜大部分中草藥生長,也正是因為如此,傣醫用藥十分寬泛,除植物藥之外,還包括動物藥、礦物藥等,中藥炮制加工方法也十分多樣,包括晾曬、研磨、火烤、炒、蒸、煮等。其中,研磨是傣藥炮制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傣醫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傣藥,然后在質地堅硬、表面粗糙的石塊上倒上清水、糖水、白酒、油或者是米湯,將中藥研碎,并與輔料液體混合成汁,內服或外敷。被應用于傣藥炮制中的輔料種類十分多樣,包括白酒、米湯、蜂蜜、油、檸檬汁等,許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也常被拿來入藥。以茄子為例,傣醫將茄子割開,去除部分種子,淋入部分芝麻油,烘烤加熱后覆蓋在患病區域,用于消腫或是治療瘡病。
(二)廣東中藥炮制特色技術
眾所周知,廣東地區氣候炎熱、潮濕,當地人長期生活在此種氣候條件下,容易形成濕熱體質。廣東地區中藥炮制通常采用蒸制法完成。舉例來說,以火灼燒掉鹿茸表面的細毛,為提高鹿茸表面的清潔度,再以刀片刮除參與細毛,然后將鹿茸放置于酒中浸泡,待鹿茸軟化之后,用棉布包裹鹿茸,放入鍋中蒸制,然后自然放涼,切割并拼接后再進行蒸制,循環多次,待鹿茸軟硬適中,在進行低溫干燥處理。這種炮制方法普遍應用于腎病、血液病等治療中。針對益母草的處理,也常采用蒸制法。摘取潔凈的益母草,與醋、酒等輔料均勻混合,益母草在完全吸收了混合液之后,放入鍋中蒸制,然后取出曬干。這種炮制方式可以用于治療女性月經不調等病癥。針對陳皮的炮制,先將陳皮清理干凈,然后放入鍋中蒸制,蒸制完成后不將陳皮取出,留于鍋內悶10個小時以上,再取出切絲,干燥處理后,陳皮變硬,即可入藥。陳皮本身的燥烈性較強,炮制之后不僅性能變得更加溫和,而且更能保障陳皮的質量。
(三)湖南中藥炮制特色技術
湖南地區的中藥炮制技術更加傾向于保留傳統古法,先將藥材進行凈制,根據藥材的性能和使用要求進行水洗、剪切或者刮制處理,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中藥飲片的質量。對藥材進行潤制時,會根據藥材形態、毒性、質地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類處理。一般來說,毒性較大的藥材浸泡的時間較長,炎熱天氣適當縮短藥材浸泡時間,寒冷天氣適當延長藥材浸泡時間。針對特殊藥材,還需進行特殊處理。以龜甲為例,龜甲質地較硬,通常需要先進行浸泡處理,再進行蒸制。在中藥炮制環節中,除了與廣東地區相同的蒸制法外,炒制、煅制、煮制也是較為常見的方法。其中,炒制并非直接將中藥放于鍋中加熱翻炒,而是與砂混合炒制,其優勢在于能夠提升藥材受熱的均勻性,提高炒制效率,避免藥材因炒制不勻,出現焦糊或炒制不到位等情況。
(四)江西中藥炮制特色技術
江西地區重要炮制最顯著的特色在于使用的工具十分特殊,例如鍘刀經過了改良,刀面更小,持刀輕便,但鋒利無比。藥師們切制的切片不僅形態美觀,而且又薄又完整,提高了藥材的利用率。江西的中藥炮制注重做好前期的洗藥工作,兼顧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藥品本身的特性。一般來說,夏、秋二季,溫度較高,洗藥的時間不可過長;春、冬二季。氣溫較低,洗藥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質地稍軟的藥材,應縮短洗藥時間;質地較硬的藥材,應延長洗藥時間。當地采取的中藥炮制方法還會運用到多種多樣的輔料,其中不乏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輔料,例如糖、酒、鹽、豆腐等,這種類似于烹飪的中藥炮制方法,十分精巧、嫻熟,部分藥材經過處理后毒性明顯降低,而藥效卻大幅度提高。以酒在中藥炮制過程中的應用為例,與藥相融的酒通常是當地名酒。在用酒洗藥時,選取的酒通常是白酒;在用酒炒藥時,選取的酒普遍為糯米甜酒;在用酒蒸藥時,選取的酒通常為封缸酒。
(五)內蒙古中藥炮制特色技術
內蒙古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受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的影響,當地的中藥炮制不僅獨具特色,而且融合了周邊其他民族的中藥炮制經驗。蒙藥中的多數藥材皆可生用,但仍有部分藥材不得不進行炮制。蒙醫通常以奶、奶油等與藥物共同炮制,用以降低藥物毒性,提高藥物藥效。在其他地區,這種炮制方法十分罕見。部分蒙醫還會將水銀和硫磺粉進行多次加熱處理,并在自然條件下降溫,得到天藍色的固體。蒙醫時常會因病施藥,結合患者的患病情況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寒水石便是一種常用材料。舉例來說,蒙醫會將寒水石搗碎,放入鍋中反復翻炒,直至其微微泛紅,噴酒處理之后再進行密封,最后再取出在自然環境下放涼,可用于緩解嘔吐、腹瀉等病癥;還可以涼寒水石碾碎炒制完成之后,噴上牛黃溶液,然后自然風干,用于治療外傷。與其他地區炮制中藥的方法相比,蒙藥更多的融合了當地的生產生活習慣,充分展現了內蒙古地區的民族特色。
(六)北京中藥炮制特色技術
北京的中藥炮制經多年的傳承發展,汲取各家之長,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中藥加工體系。與其他地區相比,京幫炮制技術看似并無過多與眾不同之處,但也形成了諸多獨有的炮制方法,有著頗多講究。例如,“九轉南星”,顧名思義,需要將藥材經過九次炮制。京幫還是幫以藥制藥,用其他中藥藥液進行藥品的炮制,例如以黃連藥液、甘草藥液炮制中藥,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藥材的毒副作用。京幫切制藥材使用的工具為高案刀,切制完成的飲片大小均勻、形態完整。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各個地區在進行中藥炮制時采用的方法各具特色,多元化的中藥炮制技術不僅充分體現了中醫藥領域發展的完備性和先進性,同時也為制藥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參考依據。中藥炮制技術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工藝愈發完備,大力促進傳統中藥炮制技術的傳承與發展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內中藥炮制普遍以個體加工為主,相關的操作人員雖然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操作環節仍然會較多的受到個人主觀能動性和操作誤差帶來的影響,未能形成完備的質量體系。在未來漫長的發展進程中,還需對各地區的中藥炮制方法進行系統的整理、科學的分析,總結其中經驗,并結合現有的藥品制作工藝予以優化和完善,降低藥材的毒性,提高藥材的溫和性,使之能夠更好的在臨床治療中發揮效用。除此之外,還需建立完備的中藥炮制規范體系,提高藥材的利用率,強化中藥炮制的安全性和科學性,做到為每位患者負責,為每位傳統中藥炮制技術的傳承者負責。
參考文獻:
[1]周利. 淺談不同區域中藥炮制特色技術[J]. 中國衛生產業, 2021, 18(20):154-156.
[2]郭阿莉. 淺談不同地域中藥炮制的特色技術[J]. 中國民間療法, 2018(14):87-89.
[3]符穎. 不同區域中藥炮制特色技術探討[J]. 內蒙古中醫藥, 2017, 36(20):156-157.
[4]李紅偉, 田連起, 李嫻,等. 不同地域中藥炮制特色技術研究[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7, 15(2):2.
作者簡介:李豪(1999--),男,漢族,籍貫:四川省巴中市,專業:藥品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