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流言:睡覺時身體要順應地球磁場的方向,即保持南北向躺臥。因為東西向的睡姿會導致失眠。
真相:對此,中華醫學會睡眠障礙協作組專家表示,人類無時無刻不處于各種磁場中,人體自身也有磁場,但人體的磁場是地球磁場強度的千萬分之一,兩者已建立某種平衡,因此地球磁場對人體的影響微乎其微,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能證實,睡眠方向會影響睡眠質量。
失眠主要由睡眠節律紊亂引起,比如經常變換作息時間、晚睡晚起、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看書、玩手機)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人體節律、導致失眠的發生。
此外,失眠還受年齡、遺傳因素、衛生環境等的影響,罹患精神疾病以及服藥等因素也會引發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正是由于導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治失眠不能“千人一方”,而要予以針對性治療,包括改善睡眠環境、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保持好的情緒狀態、適當的藥物及物理治療等。

流言: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帕金森病的發病率也在上升,有些人經常手抖,就是帕金森病的癥狀。
真相:“手抖”的醫學術語是震顫,它是公眾眼中帕金森病的典型癥狀,但有手抖癥狀并不意味著一定就有帕金森病,心理壓力、肌肉疲勞或服用某些藥物等原因也會導致震顫的出現。
另一方面,也并非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會手抖——有些患者僅有肢體的僵硬感,沒有震顫,這種情況被稱為非震顫型帕金森病。
事實上,動作遲緩才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癥狀。患者可能感覺到在做刷牙、打雞蛋等精細動作時不靈活,走路時手臂不能自如擺動,寫字變小,表情變得平淡等。在某些時期,患者還可能出現軀干的側傾、肢體不自主運動或者明顯的姿勢異常,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異動癥或者肌張力障礙。
隨著病程的進展,帕金森病晚期患者會出現走路不穩、容易摔倒等癥狀,最終發展到不能獨立行走,需要依靠輪椅或只能臥床。
此外,帕金森病還具有很多非運動癥狀,包括嗅覺失靈、情緒低落、睡眠問題、智能減退、小便頻急、頑固性便秘等,通常需要多學科共同參與,以提供更好的綜合治療方案,不能只看“手抖”與否。
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如果持續出現一些動作遲緩的現象,比如行走時自然擺臂動作減少或消失、走路拖步、轉身變慢、解紐扣及穿衣褲不靈活、夜間翻身慢、用筷子及寫字變慢等,就需要提高警惕,這些動作遲緩不一定是因為年紀大造成的,也可能涉及帕金森病、帕金森綜合征、帕金森疊加綜合征等疾病。
流言:負壓病房雖然可以隔絕病原,但降低的氣壓可能造成病人呼吸困難。
真相:負壓病房主要收治以氣溶膠、飛沫為主要傳播途徑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由于這類病房內的氣壓低于病房外的氣壓,因此只允許外面的新鮮空氣流進病房,病房內被病原體污染過的空氣不會泄漏出去,而是通過專門的通道及時排放到固定的地方。雖然負壓病房的空氣壓力比外界小,但一般也僅僅少15帕而已。事實上,地面上的大氣壓普遍在100千帕左右,15帕的變化完全不會使病人出現呼吸困難。
不僅如此,專業的負壓病房配備有新風設備,進入病房的新風都經過凈化,排出的空氣也需要經過充分處理,在確保安全后才能排到外部環境中。
流言:做新冠抗原檢測前不能吃橙子或者喝可樂,否則結果會變成陽性。
真相:無論是喝可樂、吃橙子,還是其他的日常飲食,都不會影響新冠抗原檢測的結果。
進行新冠抗原檢測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如操作不符合標準,得到的結果沒有意義,但不能就此認為抗原檢測結果不準確。檢測試劑盒的原理簡單來說是通過特異抗體捕獲病毒抗原,但抗原和抗體的結合需要在適當的pH值(酸堿度)下發生。正常情況下,浸泡拭子的樣本處理液里含有緩沖體系,可以保證抗原、抗體在合適的pH值條件下結合。但如果將可樂、橙汁等液體直接滴在抗原檢測試劑盒上,不適宜的pH值會造成非特異性的假陽性結果。
那么,吃了酸性食物后能做新冠抗原檢測嗎?答案是肯定的。拭子采樣后需要浸泡在樣本處理液里才能做檢測,樣本處理液中包含Tris-甘氨酸、高濃度氯化鈉等物質,能夠有效穩定金標抗體的結構,避免干擾反應的發生。人們只要按照規范的操作流程,將采集拭子與樣本處理液混合后再進行檢測,就不必擔心酸性物質引起的檢測假陽性了。
流言:在重要考試前,服用“聰明藥”能夠提升考生專注力,幫助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
真相:所謂能“提升專注力”的藥,一度以“聰明藥”的名頭在考生和家長、網文寫手及考研、考公一族中熱傳。事實上,“聰明藥”其實就是莫達非尼、利他林、專注達等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屬于一類管制精神類藥品。
在臨床上,這類藥品常用于治療兒童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嚴重的嗜睡癥等,健康人服用初期會感到精力旺盛,但很快會顯現出惡心、失眠、頭疼等副作用,甚至還可能形成藥物依賴,因此“聰明藥”并不能幫助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績,更不宜濫用。
流言:狗是一種重感情的動物,所以受委屈時會像人類的孩子一樣哭泣流淚。
真相:包括牛、羊等哺乳動物在內的許多脊椎動物都能分泌淚液,起到保護和沖洗眼表的作用。家中的寵物狗流淚往往并不是受了委屈,而是其出現了營養或健康問題。
狗的淚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正常情況下,多余的淚液經眼內角處的淚道開口(淚點)進入淚囊及鼻淚管,到達鼻腔后隨呼吸的空氣而蒸發,不會出現流淚的情況。若發生淚液積累增多,可能是因為狗的眼睛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或淚道受阻無法正常排出淚液,或處在某些傳染病的感染初期。
如果是出現局部炎癥,除流眼淚外,一般還伴有眼睛發紅、眼睛周圍發腫等癥狀。如果是淚道阻塞,則會伴有內眼角下方的濕性皮炎和淚點可擠出黏膿性分泌物。如果是發生傳染病,則可伴有體溫升高、嘔吐、腹瀉、流涕、咳嗽、食欲減退等癥狀。
另外,寵物狗流淚也并非均由疾病所致,也有可能是營養過剩。如果發現狗狗眼淚較多,并伴有眼眵(眼屎)過多,且沒有其他癥狀,則可能與營養過剩有關,可通過減少肉食投喂量進行調節。

流言:湯圓、元宵等食物都是用糯米做的,黏乎乎的很難消化,所以每次不能多吃。
真相:人們覺得糯米難消化,可能是因為湯圓、元宵、八寶飯等食物同時還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給人以“膩”的感覺。事實上,黏乎乎的糯米比其他面食更容易消化。
人們常吃的主食如大米、白面等,所含的淀粉結構主要是直鏈淀粉,而糯米中99%以上是支鏈淀粉,其分子結構上分叉較多,因此更容易糊化。人的消化系統在分解淀粉時,是從分子末端將其水解,所以有很多分支的支鏈淀粉,被水解消化的效率其實更高。
但是,正因為消化更快,與我們平時吃的大米、白面相比,糯米的血糖升高指數(GI)也較快——大米飯的GI是82,糯米的GI則是87,所以一次不宜進食太多糯米。

流言:進行新冠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使用的棉簽上沾有熒光劑等有毒致癌物質,會導致咽喉炎甚至癌癥。
真相:新冠檢測采樣拭子“有毒”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檢測采樣用的拭子本身不含有任何試劑,也無需含有試劑。同時,采樣拭子屬于醫療器械,基本要求就是無毒、無害。
此外,采樣拭子與普通棉簽的原料和制作方式也不同。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的棉簽以脫脂棉為原料,采樣拭子看起來與普通“棉簽”類似,但其頂端其實是植絨拭子。植絨拭子采用尼龍纖維植絨技術制作而成,其前端涂有以垂直方式固定的尼龍短纖維,使得整個拭子采集區域內沒有吸收孔。這樣一來,采集到的樣本就不會分散滯留在纖維中,有利于更快、更高效的樣品洗脫。相關數據顯示,植絨拭子可以洗脫85%以上的樣本收集量;相比之下,使用脫脂棉制作的棉簽由于吸收能力強,并不能完全收集和洗脫樣本。
(本期內容來源:《科技日報》、中新網、《北京青年報》、《北京科技報》、北京晚報微信公眾號、上海網絡辟謠、千龍網、上觀新聞、科學辟謠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