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駝有著厚實而堅硬的皮質嘴唇,還有毛發進行保護,這樣的嘴唇能夠讓駱駝在啃食堅硬、鋒利的植物時不被刺傷。其實不只是駱駝,很多食草動物都有類似的結構,比如馬、牛等動物都有厚實的嘴唇,而食肉動物就幾乎沒有這樣的嘴唇;因為它們需要露出自己的牙齒來殺死獵物和進食。除了食草動物特有的厚嘴唇之外,駱駝還有一個“獨門絕技”,那就是口腔內壁的構造。嘴唇只能夠保護駱駝在啃食仙人掌的時候不至于受傷,而后續的咀嚼過程需要更多的保護才行。駱駝的口腔內壁有著許許多多堅硬的肉刺,其堅硬的角質結構比仙人掌的刺還要強大,可以將仙人掌的刺在咀嚼中磨碎。另外駱駝還長著格外厚實的舌頭,這讓它吃仙人掌就像在吃一種有比較堅硬外殼的“餅”而已,并不會因此受傷。
被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其耐渴能力是人和其他動物所遠遠不及的。駱駝為什么耐渴能力如此強呢?意大利科學家普林尼提出了“水囊”說,這是解釋駱駝耐渴的最早的理論。他認為駱駝是反芻動物,它的胃有3個室,其中兩個是瘤胃,眾多肌肉帶將瘤胃分隔成幾個部分,使其起到“水囊”的作用。在取水方便時,“水囊”便可貯存一些水,以備口渴時用。然而這一理論被美國生理學家施密特·尼爾森所推翻,他通過解剖發現,“水囊”并不能有效地與瘤胃的其余部分隔開,其個體也太小,起不到貯水器的作用。他認為駱駝耐旱的秘密在于經得住脫水。一般人在沙漠中失去體重的12%的水分,就會因中暑而死亡;而駱駝即便失水達體重的25%,也依然能夠生存。尼爾森解釋說:人失水,血液就會變黏稠,對心臟造成負擔;而駱駝失去的水并不是來自血液,而是其他體液和組織。而且脫水的駱駝一旦補充了水分,體力就會馬上得到恢復。此外,還有一些學說可以解釋駱駝耐渴的原因。有的學者認為貯存在駱駝峰中的脂肪可以氧化成水,1克脂肪氧化以后可產生1.37克水,因此推測,如果一只駱駝的駝峰中大約存有40千克的脂肪,也就相當于背了54.8千克的貯存水。日本學者太田次郎在《生命的奧秘》中認為,駱駝耐渴要歸功于它出色的保水能力,因為駱駝除了在一天中最熱時出汗外,通常不出汗,體溫也不上升。還有學者認為駱駝排尿少,它的肝臟能將大部分尿素進行再循環,而不會造成尿中毒。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駱駝另一個重要的保水系統,它能降低呼氣的濕潤度,從而節約水分。這個系統的關鍵部位就是駱駝得天獨厚的鼻子。駱駝通過呼吸喪失的水分比一般動物少45%。以上都是人們對駱駝耐渴原因的探索,真正的謎底仍未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