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的產生和發展變化是社會集體意志的產物。網絡流行語憑借天然的媒介優勢,對于社會文化現象的變化也更為敏感,是從中窺見網絡流行文化的有效渠道。本文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2021年12月發布的“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為研究對象,通過從文化傳播角度分析其來源與傳播、語義文化、語用文化及其文化含義,為研究當下社會網絡文化現象與社會心理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語用文化;文化隱喻
【中圖分類號】H1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4-010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4.032
一、引言
網絡流行語指人們在網絡上交際所使用的流行范圍較廣、使用頻率較高的一批網絡用語。本次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覺醒年代”“YYDS”“雙減”“破防”“元宇宙”“絕絕子”“躺平”“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和“強國有我”。下文將就本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的來源與傳播方式、語言本體特點和語用文化等角度展開分析。
二、來源與傳播
(一)來源
通過分析,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的來源主要由以下三種途徑:網絡自發產生、文娛類產品、時事政策。
1.網絡自發產生
這一途徑的代表是“YYDS”和“躺平”。“YYDS”源于一場游戲直播,主播口中“永遠的神”的字母縮略語,而后經由選秀節目擴大了影響力。而“躺平”一詞也屬于網友自發創造、自發使用后,在擴大適用范圍進入現實生活中。
2.時事政策
“雙減”“強國有我”屬于時事政策帶來的新生網絡流行語。“雙減”指2021年教育部關于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政策。“強國有我”則是建黨一百周年天安門廣場上青年學子對黨和人民的宣誓。
3.文娛類產品
這是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的主要來源。包括來源于熱播影視作品的“覺醒年代”、來源于游戲概念的“破防”、來源于科幻小說的“元宇宙”、產生自熱播綜藝節目的“絕絕子”、產生于紀錄片的“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來源于短視頻的“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
(二)傳播
網絡流行語從產生到大范圍使用,從在網絡上使用到進入社會生活。在此過程中離不開傳播的媒介和大眾社會心理的變化。
傳播的媒介并非局限于網絡新媒體平臺,周曉鳳、劉鴿認為“從傳播學領域看來,網絡流行語具有語料來源的廣泛性、使用群體的層次性、使用目的的多樣性、傳播范圍的無界性等特點。[1]”不論以何種方式產生的新詞新語,在其傳播過程中都非單一地、線性地傳播,而是由受眾承擔了接受者與傳播者兩種角色,最終使得網絡新詞新語能夠以類似細胞“裂變”的方式傳播開來。
大眾社會心理變化和網絡流行的草根文化則是為新詞新語的傳播再添一把火。網絡新詞新語常常反映當下社會心理關注的焦點,也是文化符號的焦點,網民在網絡平臺社交時,往往關注與自身相關的話題,比如2021年流行語中的“雙減”,是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多數網民關心所在,能夠反映當下社會在教育方面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心態,討論白熱化的發展自然推動了“雙減”的有效傳播。
三、語義分析
張婉婷認為新詞新語的語義或詞義是在創新維度下進行的變化與延展[2]。她將新詞新語分為新形新義、新形舊義、舊形舊義和舊形新義四類進行語義方面的討論。根據2021年網絡流行語的語義特點,本文認同此分類方法,具體討論如下:
(一)新形新義
新形新義顧名思義是指流行語的語言形式或句法特點新、詞義也新,二者在之前的社會語言中都未曾出現。在2021年十大網絡流行語中,“YYDS”“雙減”和“覺醒年代”的詞形與詞義都是第一次出現。
“YYDS”是縮略語的新形式,其義為“永遠的神”,語義指向對人物、事件的高度夸贊,之前類似也有“封神”一說,但語義程度上不如“YYDS”,因而將其歸入新形新義中。
“雙減”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簡稱,此政策在2021年7月正式提出,“雙減”一詞的形式和意義都具有時代性。
“覺醒年代”源于2021年熱播電視劇《覺醒年代》,特指“五四”新文化運動時代一批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
(二)新形舊義
“絕絕子”是2021十大網絡流行語中新形舊義的代表,“××子”式新興的語言形式,“子”在其中的表義逐漸虛化,形成詞綴附著在疊字后,常常用來表達主觀評價或者稱呼他人。2021年的流行語“絕絕子”就是好極了的意思,意義方面與常用夸贊詞匯出入不大,形式方面屬于詞形的新變化。
(三)舊形舊義
“強國有我”是常見的固定句式,多用于民眾表達全身心投入建設祖國的堅定決心。2021年“強國有我”的走紅,離不開時代大背景和焦點話題,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的特殊性時刻具有獨特意義,因此被網民多次提及,加速傳播。
值得關注的是,在符合社會情感和政治背景需求因素的背景下,會產生新詞新語特點不明顯的流行語,它們沒有新型的語言形式,沒有新產生的詞義,但可以在時代背景下流行起來。因此,社會因素在新詞新語的傳播中應該著重考慮。
(四)舊形新義
“破防”“元宇宙”“躺平”“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與“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都應歸入舊形新義中。上述三個流行語在人們耳中并不陌生,卻又產生了新的詞義。
以“破防”為例,“破防”是動賓短語“破除防御”的簡稱,早期多在軍事領域、游戲領域或競技類體育比賽中使用,而今,“破防”的語義范圍擴大,也指向心理防線的突破/被突破,這是由原義引申而來的詞義范圍變化,產生了新的文化隱喻含義。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見于1992年國外科幻作品《雪崩》。隨著科技事業的進步,“元宇宙”在2021年再次引發網友的激烈討論,多家上市公司正式開始構建“社交元宇宙”,虛擬世界的概念被具體化。
“躺平”一詞的新義現今暫無權威的定義。褚天青和蕪崧指出“‘躺平’本指平臥,即躺下身子背靠床面或地面,引申為休息,還可以引申出因遭遇困難,挫折或失利而屈服、不作為的意思[3]”。可見,“躺平”一詞的延伸也具有隱喻的特點,新義與原義有所關聯。
由上可知,2021年十大流行語中舊形新義的類型常常與原義和社會現實相關,新義的產生大多不能脫離原義,原義的具體化以及隱喻式的變化過程有賴于社會各層面整體向前發展。
語言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問題是語言研究的根本問題。新詞新語的產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2021年十大流行語中語言形式和意義的新變化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問題也值得關注。上述四種分類方法著眼于新舊形式和新舊意義的對比,中間的變化過程則由傳播的編碼與解碼扮演重要角色。對新詞新語的語義進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推進語言和社會文化的研究。
四、語用文化
語用文化指的是語言用于交際中的語用規則和文化規約,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別是習俗文化所決定的。漢語語用規則突出地體現了中國文化崇尚集體與和諧、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熱心待人、謙虛律己的傳統。
從功能語法學的角度來講,語言的功能首先體現在語義功能和語用價值,因此言外之意尤為重要,研究語用文化,不能忽視語言和社會的互動。下文將從語境、焦點和情感色彩三方面對2021年十大流行語進行分析,結合它們在紙媒、網絡自媒體上的運用,探究其背后的語用特點和語用文化。
①雖然東京奧運會開幕式沒有觀眾,但云端有14億人為你們喝彩!中國紅,YYDS!(《重慶晨報》2021年7月23日)
②警惕“雙減”后的新圍城。(《北京日報》2021年9月29日)
③覺醒年代唱響青春之聲。(青島網絡廣播電視臺2021年5月4日)
④有一種守護,叫眾志成城:疫情防控一線的破防瞬間。(《青島日報》2022年3月7日)
⑤站在元宇宙風口上,虛擬偶像開始起飛。(《成都商報》微博客戶端2021年12月31日)
⑥知名大V狠批“絕絕子”。(環球網2021年6月25日)
⑦拒絕躺平的86歲科學家。(《貴陽晚報》2021年5月30日)
⑧不講球德,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新浪財經網2022年3月2日)
⑨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582億元把同行拉飛,自己卻差點崩掉?(每日經濟新聞微博客戶端2021年8月13日)
⑩廣大青年當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匯聚到“強國有我”的時代洪流之中。(《山西日報》2021年8月21日)
(一)語境
從語用功能的角度看來,語境可分為已然語境和未然語境。從上述10例2021年十大網絡流行語在傳統紙媒、網絡新媒體和廣播中的應用來看,它們的使用范圍既有已然語境,也有未然語境。如:“中國紅,YYDS”是指已經發生的東京奧運會中無數人云端喝彩,“警惕雙減后的新圍城”則是對還未出生的現象進行警示。2021十大網絡流行語的語境使用范圍廣泛,不受已然與未然條件限制,相對而言語用文化得以在不同環境中得以凸顯,反作用于其傳播,更加擴大了2021年網絡流行語的影響力。
(二)焦點
觀察上述十例語用現象,我們可以看出,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并未“喧賓奪主”,句中的語義焦點沒有發生變化,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反而促進了讀者對于語句中焦點的理解:例⑦中,“躺平”和“86歲科學家”一起出現,加強了對比,凸顯了“86歲科學家”這一語義焦點,符合語言經濟性原則的同時加深了讀者理解。例⑨則是符合了遞進的表達效果,“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為后文“582億”的巨大數額進行鋪墊,語義焦點得以更直觀地凸顯,使讀者印象深刻。
(三)情感色彩
2021年十大網絡流行語在使用上能夠滿足網民表達褒義、貶義和中性情感色彩的需求:例⑩為褒義情感色彩,例⑧為貶義情感色彩,例⑤則是中性情感色彩。情感要素是語言表達的重要環節,新詞新語在網絡上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承載著網民的情緒觀感,能夠承載多樣的情緒表達,是在當今快節奏社會中得以廣泛流行的一大因。同時,在中國社會傳統語用文化的影響下,人們的表達方式常常講求得體,即使是負面情緒也有委婉表達的需求,2021年的十大網絡流行語也很好地適應了語用文化的需要。
值得關注的是,“躺平”一詞的情感色彩較為復雜,理解角度多樣。從最原始的中性情感色彩平躺義衍生發展到“躺平”現在的流行意義。對于現在的“躺平”一詞,有人認為是懈于奮斗、不思進取的表現,也有人將“躺平”視作在強競爭力、高焦慮感的當代社會接納自我、自我和解的生活方式。情感色彩的多樣化本身源自詞義特點,加之“躺平”一詞的發展趨勢帶有隱喻性質,使得受眾在腦海中可以將具象化的“躺平”動作行為,經由認知加工,投射成抽象的“躺平”的概念符號,使得“躺平”一詞的運用范圍明顯廣于其他普通的新詞新語,表達的情感色彩更為多元化,也就隨之出現了“跨領域”式的傳播。
五、文化隱喻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記錄文化的符號系統。王文斌認為,“任何一個詞的隱喻性詞義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沃土[4]。”新詞新語與當今社會流行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同時也忠實地反映了當下網民的社會生活文化和社會群體心理。
顯然,在2021年十大網絡流行語中,“覺醒年代”“雙減”“強國有我”“元宇宙”與當下熱點話題息息相關,教育、國防、歷史和科技的焦點常常引發網民的關注和討論。此類新詞新語背后的文化現象是直接明確的,反映了人們對于國際國內時事熱點的關注,也是網民們家國情懷和集體主義意識的體現。
“YYDS”“破防”“絕絕子”“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和“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是流行文娛類產品的衍生語言項目,娛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文娛類產品在網絡上的關注度和討論度都遠遠高于傳統媒體,綜藝節目、游戲直播、短視頻等媒介即是新詞新語誕生的搖籃也是它們迅速走紅的催化劑。網絡類文娛產品因獲取途徑多樣、解讀門檻不高和善于抓住受眾眼球等優點,擁有廣泛的受眾基礎,再加上“破防”一詞原本為游戲、軍事方面的專業用語,在其領域有固定受眾和文化背景支撐,順勢而紅也就不難理解了。
此外,上述五個新詞新語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今生活快節奏的社會文化現象,縮略語、“XX子”“破防”等詞語的流行是網民們在網絡上不愿意用更復雜的語言進行表達,而是更青睞表意直接明了、適用情景廣泛的網絡用語。他們需要直觀簡單的語言抒發情緒,而非在網絡中也要考慮現實言語交際中的得體原則,網絡流行語便應運而生、應需而紅,此類網絡用語適用范圍更為廣泛、形式更加靈活多樣,是當下網民生活態度、興趣品味和文化需求的直接反映。
“躺平”一詞兼有上文所述的流行語體特點,但其中反映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心理更加值得關注。“躺平”一詞從原始的中性情感色彩到如今褒貶不一的隱喻文化現象,由其衍生出來的“躺平文化”“佛系文化”也顯然與主流文化倡導的奮斗精神相背而行,這種有一定影響范圍的亞文化現象產生,背后是當下過度焦慮的社會負面心態。不管人們對“躺平”一詞秉持何種情感色彩,“躺平”從具體的動作行為到現在應用廣泛的、抽象的社會心理形容詞,都反映了這一階段網民心理的動態發展過程,迎合了網民在網絡上需要放松心態、釋放壓力的使用需求。
六、結語
語言是人類社會中最為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產生和發展來源于社會,語言中的詞匯是社會變化的“晴雨表”。新詞新語的產生常常適應了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反映了當下最真實的網民心理變化,促進了社會各個群體之間的交流。2021年的十大網絡流行語來源多樣,相應地反映了當下社會多元文化和多樣的社會心理,網民們可以自嘲“躺平”,更會擲地有聲地呼喊“強國有我”。從新詞新語中反映的社會文化現象也需要人們理性看待,了解網絡用語的形成機制和背后的文化基礎,而非盲目批判地址網絡用語,探究語言文化現象背后的社會文化狀態更為重要,語言并非為區別社會群體而生,相反,它恰好是打破隔離堅冰的一大法寶。
參考文獻:
[1]周曉鳳,劉鴿.網絡流行語的語言文化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184-189.
[2]張婉婷.2016十大流行語的傳播與文化隱喻[J].新聞戰線,2016,(12):31-32.
[3]褚天青,蕪崧.“躺贏”“躺賺”與“躺平”[J].語文學習,2020,(10):74-75.
[4]王文斌.隱喻性詞義的生成和演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4):13.
作者簡介:
蘇欣,女,漢族,重慶人,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