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尚荷
【摘要】本文基于三維動態語法觀,在高中英語課堂中開展“微寫作”與語法教學相結合的設計和實踐,有效幫助學生在語法學習和寫作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微寫作;語法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現狀的思考
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語法教學的現狀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的要求存在較大的距離?!墩n標》倡導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形式(form)-意義(meaning)-使用(use)”三維動態語法觀,這一框架下的語法教學是動態的過程,其目標在于“正確、富有意義并恰當地使用語法”。從語法教學方面看,教師講解語法規則多,學生探究語法規律少;學生語法知識記憶多,語篇情景探究少;機械操練多,主動體驗少。從寫作效果方面看,學生在語法知識的運用普遍存在不恰當現象,不能學以致用。要讓學生在一節課上掌握一種語言現象,并進行創造性表達,耗時長、難度大。因此,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低下。語法和寫作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難點,那么,在課堂上怎么教是一線教師亟需深思的問題。
二、關于微寫作
英語教學中,“微寫作”的定義是“微寫作”由“微型小說”一詞衍生而來。它是教師為培養學生英語寫作興趣,加強師生之間的寫作交流,提高學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而進行的一項微型英語寫作訓練。它的體裁不拘一格,題材豐富多彩,具有“用時微”“寫點微”等特點。微寫作不同于長篇書面表達,一般用時短,書寫文字量少,有利于消除學生長篇寫作的負擔和畏懼感,更容易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雖然這一定義針對初中英語寫作,但筆者認為,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可以開展“微寫作”的教學活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微寫作應用于語法教學的可行性
在語法教學應用微寫作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兩者結合具有可行性,對加強語法知識的運用和理解有明顯的優勢。基于微寫作“微”的特點,運用微寫作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已有的語法知識,在具體語境中恰當地運用所學語法知識理解和表達意義,增強學生得體使用語言的意識。相對傳統的語法和寫作教學,微寫作和語法教學相結合加快了學生的外顯語法知識轉化為內隱語法知識的過程,加強語言知識與語用能力之間的轉化,并且培養了學生的語篇意識。同時,“微”的優勢可以幫助學生降低畏難和焦慮的情緒,讓學生更自信地開展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學習能力。
四、微寫作應用于高中英語課堂語法教學的設計和實踐
針對語法教學的現狀,程曉堂提出,“關于語法教學的問題,不是該不該教的問題,而是教什么樣的語法和如何教的問題?!比S動態語法觀中的“使用(use)”指的是人們在特定的語境中運用語言達成的意圖。如何幫助學生合理和恰當地使用語法和語言,一線教師責無旁貸。微寫作的“微”體現在語法目標與知識點挖掘上的精微與適切,目標精微、主題鮮明、內容短小、設計優化,才能發揮“微”之效果。針對上述的問題,筆者嘗試在語法課上開展微寫作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合理運用和遷移創新語法知識點,培養學生如何得體地使用語言形式的意識。以下是筆者開展微寫作的教學片段:
教學片段一:合并句子微寫作
此環節是學生通過多模態認識和關注目標語法——介詞+關系代詞的形式和意義后,筆者設計兩個活動,幫助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下訓練微寫作,恰當地使用目標語法。
活動一:把以下的兩組簡單句合并為含介詞+關系代詞的定語從句。
第一組:
The members of Monkees (樂隊名稱)got together to play music.
Most of music was based loosely on the Beatles(樂隊名稱).
第二組:
Later they may give performances in pubs or clubs.
They are paid for the performances in cash.
以上句子改編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2,Unit5 Music,學生學習了本單元,熟悉話題,所以能夠較快地完成合并簡單句,如下例子:
第一組句子合并:
The members of Monkees (樂隊名稱)got together to play music,most of which was based loosely on the Beatles(樂隊名稱).
第二組句子合并:
Later they may give performances in pubs or clubs, for which they are paid in cash.
在合并句子的練習中,學生把前后兩組句子進行對比,學生找到兩者的結合點——關系詞,并且明白到關系詞是連接兩個簡單句和代指先行詞。
活動二:設計情景模擬微寫作,請寫兩到三個復合句(包含介詞+關系代詞)以“Music”的中心,建議用本單元的重點詞匯(major in, spend…on等)。以下是學生的例子:
Alice is fond of classical music, to which she always listens everyday. In the meanwhile, she wants to major in classical music in the future, on which she spends a lot of time.
在情景模擬微寫作中,學生需要結合該單元的話題Music和部分重點短語,每個學生寫出的句子會因各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因此,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即場分享學生多樣的微寫作成果,相互學習,共同進步。5FD3B7F4-E4D7-438E-ABC8-CB991A41398C
設計意圖:通過合并簡單句和情景模擬微寫作,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使用介詞+關系代詞這一難點,并且把簡單句和復合句的結構進行對比,找到兩者的結合點——關系詞。在結構對比分析中,學生明白到關系詞的作用是連接兩個分句和代指前面的先行詞。同時,關系代詞前面的代詞是由定于從句的謂語動詞的固定搭配所決定的。只有學生理解者兩點,才會更好地運用定語從句進行表達。
教片段二:設問串聯微寫作
Book4 Unit 2 的單元話題是關于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杰出人物,第一個閱讀文本主要介紹了袁隆平的外貌特征、學校教育、理想追求和社會貢獻四個方面,目標語法是動詞ing。在分析目標語言和學生的語言能力后, 筆者明確了該語法項目的學習活動都是圍繞杰出人物的主體意義展開。之后,筆者用六個問題重新梳理袁隆平的社會貢獻,在回顧上一節閱讀課的內容的同時把本單元的核心語法貫穿其中:
Q1:What caused Yuan Long Ping's great need for increasing rice output after his graduation?
A1:Hunger was a disturbing problem in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side.
Q2:What did Yuan do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A2:Searching for a way to increase rice harvests without expanding the area of the fields.
Q3:What became his first hope after he had a dream about rice plants as tall as sorghum?
A3:Producing a kind of rice that could feed more people became his first hope soon after he had this dream.
Q4:What made Yuan become the first agricultural pioneer in the world in 1973?
A4:Growing super hybrid rice made him the first agricultural pioneer in the world to grow rice with a high output.
Q5:What helps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increase their rice harvests?
A5:Circulating his knowledge in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Q6:What has become Yuan's new dream now?
A6:Exporting his rice and growing it around the world.
筆者鼓勵學生把這六個句子寫成一個小文段,適當地增加一些內容,比如連接詞、短語或者寫成復合句,使之成為意義連貫的小文段。課后,筆者安排學生完成一個關于當今杰出人物的微寫作,要求運用上動詞ing 形式。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核心語法動詞-ing 形式作為主語的用法自然地通過文和答呈現出來。借助回答問題和連句成段的微寫作訓練,學生能有針對性地運用動詞-ing形式,防止語法規則學完就忘了。通過精細化的訓練,有利于強化和深化學生對某一語法點的理解,加強了語法知識的內化,幫助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片段三:情景模擬微寫作
現在完成時在常用時態中用法比較獨特,即使到了高中階段,學生不易理解其用法,也容易和一般過去時混淆。筆者通過微寫作的訓練完成現在完成時的語法復習。
筆者呈現一組當地城區近二十年變化對比的圖片和視頻,并提問學生:What are the pictures about? 學生回答的關鍵詞基本包含:change, past and present.他們能較快地理解到當地的發展和變遷,為后續的微寫作做了有意義的鋪墊。接著,筆者要求寫一個四到五句的文段來描述家鄉的變化,運用現在完成時。其中一位學生的描述如下:
Many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over the past20 years. A lot of tall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along the beautiful river. People have been accustomed to shopping online. Moreover, some people used to go to work by bike or on foot, but now, most of them have been used to driving cars.
設計意圖:在真實的語境創設下,通過微寫作的訓練,筆者引導學生歸納出現在完成時的特征和使用規則:1.動作發行在過去,持續到現在;2 動作發生在過去,和現在有關;3.一個動作至今發生多次。微寫作和現在完成時相結合的教學設計,是語法學習中的隱形學習和顯性學習相結合的設計,是最佳的語法學習方式。這既是對語法描述性知識的學習,同時通過各種交際活動靈活使用語法,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五、教學反思和感悟
在上述的三個教學片段中,筆者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符合高中生的認知水平,把微寫作貫穿于語法、主題和語篇,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結合單元主題,開展相應的語法應用實踐活動。和傳統的語法教學相比較,微寫作在其中發揮了主體引領的作用,在“用時微”“容量微”“目標微”下,學生更容易地掌握目標語法,并且能通過微寫作來運用所學的語法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在高中課堂中語法教學與微寫作相結合的活動創設中,一線教師需要深入分析語法知識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從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出發,找準微寫作與語法點的結合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體驗寫作,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表達自己的思想,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推進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本文系肇慶市封開縣2019中小學課題“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微寫作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fkjykykt201901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出版社,2018.
[2]程曉堂.關于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 教法,2013(4):62-70.
[3]侯姝琛.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8-17.
[4]劉道義.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2[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劉道義.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4[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魯子問.英語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7]陳延忠.基于單元話題的微寫作在高中寫作教學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8):18-21.
責任編輯? 羅燕燕5FD3B7F4-E4D7-438E-ABC8-CB991A4139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