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順玲 韓啟生












摘? 要:后疫情時代,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功能逐漸明朗。以“C語言程序設計”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為例,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建設,致力于課程建設思路、項目框架與知識結構的有機結合。論文圍繞“線上能學線下輔學”的建設思路、“五為一體”的教學策略,利用得實e學在線平臺輔助教學,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實施課前明確任務,課中提煉問題、解決問題,課后鞏固提升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疫情;在線開放課程;課程思政;C語言程序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G434?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4706(2022)01-0187-05
Abstract: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the functions of open online courses are gradually becoming clear.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open course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as an example,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commit t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course construction ideas, project framework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Centering on 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online learning and offline supplementary learning”,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five-in-one”,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Deshi e-learning online platform to assist teaching,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larifying tasks before class, refin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n class, and consolidating and improving after class is implemented.
Keywords: epidemic situation; online open course; course thought and politic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0? 引? 言
近幾年,隨著通信網絡的日益發達,在線開放課程因其跨越時空,拓展資源的優勢,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尤其是2021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后,全國大中院校及中小學開啟“停課不停學”模式,全國范圍內開展線上教學,在線開放課程的使用和需求空前高漲。后疫情時代,疫情復雜多變,教育模式在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之間切換;其間,沖鋒陷陣的軍人、醫護人員與光鮮亮麗的明星、網紅在抗疫中表現的對比,引發國人對價值觀、人生觀、職業素養、家國情懷的深入思考?!癈語言程序設計”作為理工科大學生編程的入門課程,如何做到既能滿足在線開放課程“線上能學線下輔學”的功能,又能實現“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1]的目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方可適應當今的教育教學需求。
1? 在線課程建設思路與目標
1.1? 建設思路
“C語言程序設計”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不僅要注重量的積累,關注質的建設,以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策略、重構教學評價方式為基礎,還要為學習者創設學習空間,提供多元的交流平臺,以實現“線上能學線下輔學”的目的;在線開放課程要建設具有“動態、適應”特征,集“課程、理念”為一體的系統,以“互動、探究”平臺為動力,旨在實現“學習、創新”的人才培養,建設思路框架圖[2]如圖1所示。
1.2? 建設框架
“C語言程序設計”是理工科專業編程方向的入門基礎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為后續專業課夯實基礎,更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的關鍵所在。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知識邏輯規律、思政教育規律,將知識點融入項目任務的實施,將思政元素作為案例引入,方可使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提升的過程中,得到國家意志和主流價值觀的浸潤,并在不經意間將其內化為理念和行動,避開“說教”,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3,4]。結合課程特點,將課程知識重組為五大模塊,思政元素融合課程項目,項目框架如表1所示。
1.3? 平臺資源
“C語言程序設計”建設過程中,在得實平臺、超星學習通平臺將資源更新、整合、優化。包括優化課程標準、修訂項目授課計劃、優化項目教學內容;制作原創知識點PPT 30個,錄制微視頻38個,整理項目文檔及知識總結各6個,補充題庫391題,同步帶注釋程序文件69個,考試題庫及答案10套,籃球杯真題及答案5套,拓展資源文檔21個,常用函數及常見錯誤解析文件20個等。其中章節習題與匹配程序覆蓋率85%以上,線上視頻與線下教學基本同步;構建多元化的交流互動,如知識專項跟帖、交流群、問卷、直播、小組活動等;利用多緯多元的交流互動,關注學習者學習訴求,追蹤與干預學生的學習過程,拉近網絡虛幻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緩解線上教學的交流障礙;重視過程評價(預習、知識鞏固、討論、知識跟帖、交流等),建立多元、全面、客觀的評價機制等;發揮線上線下的各自優勢、取長補短,縮小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差距。后疫情時代,學生能夠適應教育模式隨時在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之間切換,在線開放課程最大程度發揮“線上能學線下輔學”的功能。平臺教學部分資源如圖2、圖3所示。
2? 教學實踐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充分利用線上資源(比如愛課程、智慧職教、中國慕課學習平臺、EasyX圖形庫、行業平臺、公眾號)進行項目式教學,以此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項目實施遵循認知規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任務為驅動,以小組為單位,以問題為導向,以達成三維目標為一體,形成“五為一體”的教學策略。任務明確,小組探究合作,翻轉課堂模式將問題分解,老師實時引導助力問題解決,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畏難情緒,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且有利于達成教學三維目標、突破重難點,教學策略如圖4所示。
教學實施可以翻轉課堂模式展開,分為課前明確任務,課中解決問題、課后總結反思三個環節,此教學模式不管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都適用,線上的課中教學可用直播代替。以二維數組教學實踐為例,課堂實施平臺資源如圖5所示。
2.1? 課前明確任務
上課前兩天,教師在得實平臺發布2個任務:(1)觀看微課,完成自主測試。(2)小組探究,思考如何利用二維數組繪制數字“2”,并匯報分析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測試及匯報結果,發現學生對二維數組初始化、遍歷元素的理解不到位,從而相應調整課堂實施策略。預習任務截圖如圖6、圖7所示。
2.2? 課中解決問題
課堂以問題的提出與解決而展開,教學實施按照小組匯報、提煉問題、解決問題、鞏固提高、評價總結五步展開:
(1)學生小組代表發言,分享課前預習情況,并提出問題。學生匯報預習情況如圖8、圖9 所示。
(2)教師根據學生預習及匯報情況,講解錯誤率高的基礎知識,同時提煉當堂課程問題:如何依據圖像構造二維數組?如何將構造的二維數組轉化為圖像?
(3)解決問題1:需要借助工具,對圖像2進行剖析,引入像素的常識,將其分解成若干方格,方格位置描述就是行列信息。問題1解決步驟如圖10 所示。學生根據教師講解,針對二維數組定義、初始化,構造合適的二維數組;老師實時指導,幫助學生修正錯誤。其中,二維數組定義、初始化是教學重點內容;學生根據圖像2的像素對應二維數組行列信息,初步攻克難點。
對于問題2,教師引導學生借助EasyX圖像庫中的函數解決問題:形成黑色畫布,填充白色背景;利用循環進行元素遍歷,映射畫布上的方格;利用選擇結構,給方格填入相應的顏色。問題2解決步驟圖如圖11所示。教師指導學生編寫代碼,反復修改調試,直至運行出正確結果。此處二維數組元素的遍歷為教學重點,通過二維數組的行列屬性與圖像對應關系輸出圖像,實現了二維數組的應用,難點突破。自此,知識、技能目標達成。
(4)提供圖像圖標,鞏固提高。此處提供雷鋒圖像,國寶大熊貓、冬奧會圖標等項目,無聲融入思政元素。學生在小組成員之間探究學習,教師實時指導,解惑答疑,編寫代碼,反復修改調試,并將作品上傳,學生作品展示圖如圖12所示。自此,素質目標達成。
(5)進行作品匯報,采取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點評三種評價方式。項目評價重視過程學習,采取多維度、多元化評價,更加公正、公平、全面、客觀和準確,其中基礎測試占比30%(課前預習、知識鞏固、討論發帖等),教師評價占比40%,組間評價占比15%,組內評價占比15%。
2.3? 課后總結
課后總結分為學生總結和教師反思:
(1)學生總結。學生登錄得實平臺,完成在線測試,鞏固基礎知識;并將課上所學所得整理成文,發帖上傳。
(2)教師反思。教師總結教學三維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素質目標)是否達成,尤其是素質目標的達成;重難點是否突破;給出相應的課堂整改措施。論壇發帖如圖13所示。
3? 結? 論
“C語言程序設計”在線開放課程自建設以來,已對我校2017級—2021級學生開放,涉及多個專業,使用人數超過千人,效果不錯。豐富的課程資源能夠滿足課前預習、課中問題探討與解決、課后鞏固提高,達到“線上能學、線下輔學”的效果。在跟蹤學習過程、效果分析、探討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量化的評價數據,使教師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更加客觀公正。但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細化、量化,使三維目標中素質目標的評價更加有力、有序、有效,能夠引起學生對培養正確的三觀、職業素養、家國情懷的重視,達到在線開放課程思政教育的學習效能。
參考文獻:
[1]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2] 王娟,孔亮,王鑫,等.在線開放課程發展的反思與創新路徑 [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5):60-65.
[3] 孔翔,吳棟.以混合式教學改革服務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初探 [J].中國大學教學,2021(Z1):59-62.
[4] 王寶軍.大學理科專業課程思政的特點和教學設計 [J].中國大學教學,2019(10):37-40.
[5] 那俊,李丹程.課程思政在計算機類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 [J]. 中國大學教學,2021(3):48-51.
作者簡介:沈順玲(1983.04—),女,漢族,湖北隨州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物聯網技術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