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換莉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商丘 476000)
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人民群眾在精神層面有了更高的訴求。建立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則是人民群眾精神訴求下的時代產物。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的有效建立,能夠引導人民群眾科學健身,使其擁有健康體魄。基于此,應當深入了解群眾需求,構建完善的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促使人民群眾對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設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建立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能夠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同時也能夠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體育權利。但在建立體系的過程中需要遵守基本性原則,即應當為人民群眾提供最基本的體育健身公共服務,準備適用于絕大部分人民群眾進行鍛煉的基礎體育設施,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設施的基本需求。與此同時,在對體育健身進行宣傳時,應當宣傳適合人民群眾鍛煉的體育活動,如廣場舞和太極拳等。
公益性原則指的是相關政府部門為人民群眾提供的體育健康公共服務應當是免費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為了能夠有效促進全民健身,每個地區的政府部門都應當為當地人們制訂科學的健身計劃,增強其體魄。此外,相關部門還應當定期舉辦健身大講堂,使人民群眾可以充分了解健身的好處,促進其主動參與健身。與此同時,基于公益性原則,社會體育場館在健身公益日,必須全日免費向人民群眾開放。
便利性原則指的是體育健康公共服務應當是方便人民群眾的,即其應當是人民群眾容易獲取的服務,體育設施應當離居民居住地比較近,如在小區周圍建設體育設施等。這在一定限度上促進人民群眾主動進行健身,從而使其身體素質能夠得到明顯提升。
均等性原則指的是在為人民群眾提供體育健康公共服務時,應當體現人人平等原則,不應存在特殊化現象。不同階級水平、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收入層次的人民群眾,有權利享受平等的體育健康公共服務。在建設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時,一定要切實落實均等性原則,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整體提高我國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有效促進我國體育強國目標的實現。
我國眾多地區都出現了房產熱的現象,這在一定限度上迫使城市建設趨向房地產開發,搶占了體育設施建設空間,導致體育設施用地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也不能夠得到充分保障,這也不符合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的便利性原則。與此同時,這還在一定限度上抑制了人民群眾主動進行健身。
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目的是惠及全民,即能夠讓所有人民群眾在有需要時可以用基礎體育設施進行鍛煉,從而使其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高。但就我國目前發展狀況而言,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達到這一核心目的。尤其對于一些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的地區來說,其還沒有建立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這對于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發展來說是很不利的。
在建設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時,需要正確認識的是,雖然政府是主體,但政府卻不是唯一的主體,社會組織也是其主體。雖然國家對社會組織的政策有所放寬,在一定限度上促進了社會組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人民群眾對體育基礎設施要求逐漸增加的情況下,社會組織力量還稍顯不足,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的需求。除此之外,部分地區依然存在人民群眾個體和一些社會組織不能主動參與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問題,這在一定限度上抑制了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
雖然我國比較重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卻不能夠將全部資金都投入到體育設施建設中來,所以在體育建設方面的投資是比較有限的,這在一定限度上導致部分地區的體育基礎設施并不完善,不能夠滿足全民健身需求。除此之外,公共體育設施需要定期進行維護,這會讓本來就十分緊張的預算變得更加緊張。基于此,體育設施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即不僅要確保資金全部落實到位,還要確保資金能夠被合理使用。
為了能夠讓人民群眾都主動參與到健身中來,應當創新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即應當從理念、方法和模式等方面來進行創新。這就要求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并基于人民群眾基本利益,促使政府和社會協同發展、共同管理,從而為人民群眾健身提供基本保障。建立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是一項公益事業,因此其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主要是政府財政撥款和公益性收益。基于此,為了能夠充分保證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相關政府必須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確保專款專項專用。與此同時,財政部門應當充分發揮作用,在體育器材采購環節給予一定政策支持,從根源上節約投入成本。
社區是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的一個良好載體,因此應當充分利用社區功能,在社區內建設相關體育設施,使體育健身能夠真正走入人民群眾生活,并成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社區內建設體育設施,能夠讓人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體育之美,并主動參與體育運動。更重要的是,這能夠在一定限度上提高人民群眾的健身意識。針對體育設施建設空間少的問題,住建部門、國土資源部門和體育等相關部門應當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全面落實體育器材用地情況。比如,新開發的房地產應當為體育設施留有足夠用地,并全面落實。
在構建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時,應當充分考慮各個地區的差異化情況,對于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相關政府應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從而有效縮小各個地區之間的差異。與此同時,應當全面改善農村體育設施水平低于城市水平的情況,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促進我國人民群眾身體素質的共同提升。除此之外,相關部門應當深入各個地區,充分了解人民群眾對體育設施的需求,并滿足其需求,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夠促進全民健身。由于農村大部分地區經濟水平比較落后,并且場地不符合體育設施建設要求,因此應當重點關注農村體育設施基礎建設情況,針對具體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這對于實現我國全民健身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能夠促進我國實現體育文化強國的夢想。
建設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但也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其不僅涉及我國全國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也在一定限度上影響了我國體育強國目標的實現。若想全面推動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光靠政府部門是難以實現的,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體系建設。基于此,政府應當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將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融合在一起,并充分發揮其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全部參與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因此,可以從以下3 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1)制定相關政策,并以優惠的方式向相關企業購買體育器材,這既節約了國家資金,又能夠使企業為體育事業作出一份貢獻;(2)社會組織作為建設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的主體之一,其應當起到“補充”作用,即應當在國家政策放寬的背景下,主動參與服務體系的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必要的體育基礎設施,并對人民群眾進行相關健身指導,使人民群眾可以在正確的方法下進行健身;(3)人民群眾既是建設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的主體,又是體系的受益者,因此其更應當主動參與體系的建設。思想覺悟比較高的人民群眾,不僅要讓自己參與進來,更要引導其他人民群眾主動參與進來,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夠構建多元化建設主體,從而有效促進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雖然我國對體育事業愈發重視,也加大了投入,但與一些發達的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不足。并且我國體育設施存在數量少、質量差、功能單一的問題,新時代背景下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的多元化需求,也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基于此,必須加強對體育設施的投入,并完善體育設施功能,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能夠滿足群眾需求的鍛煉環境。首先,建設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的資金必須切實落實到位,各個地區的健身經費應當劃入財政預算。此外,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費用的監督,即確保健身費用真正地投入體育設施的建設中。
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其不僅是意識文化的載體,更凝聚著人類的智慧和思想,因此體育設施會在一定限度上影響人們的精神層面。基于此,在建設體育設施時,應當充分考慮人民群眾對體育精神文化審美的需求和追求,創新體育設施,增加體育精神內涵。與此同時,針對各個高校體育設施利用率不高的情況,可以加大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力度,使其能夠為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貢獻一份力量。除此之外,針對一些體育功能齊全的娛樂體育館和健身場所,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政策,對前去健身的人民群眾給予一定的補助。這不僅能夠減少人民群眾的經濟負擔,還能夠刺激人民群眾主動地進行鍛煉,塑造健康體魄。
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不僅關乎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幸福生活,其更是我國實現體育強國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建立可持續的群眾體育健康公共服務體系,全面保障人民群眾健身權益,滿足人們體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