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吉,梅桂芝,白相輝,王 玉
(1.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2.山東五岳園林市政有限公司,山東 泰安 271000)
鄉村振興研究最多的是關于休閑農業方面的研究[1-5]。關于村莊的研究也與日俱增,涉及村莊廢棄地和房屋利用、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傳統民居保護與修葺、產業結構調整、村莊改造的低成本、城中村改造的研究等[6]。以上諸多研究都是站在村民以外的第三者立場進行的。村民是村莊的主人,是村莊民風民俗的承載者和承繼者。鄉村振興的主旨,歸根結底是人的全方位振興。站在村民的主位立場,研究其對理想家園的心理訴求、研究美麗鄉村建設意義重大。然而目前尚未發現相關的系統研究,本研究擬填補該項空白,為村莊規劃與建設添磚加瓦,以微薄之力助力鄉村振興。
由規劃設計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實施,對魯中地區不同鎮村(豐山村、臥云鋪、紙坊村、棋山觀村、王林坡村,經濟狀況有好有差)的不同村民隨機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108 份,對獲得數據用哥提曼量表法進行分析。
結合筆者近年美麗村莊規劃設計實踐,結合民間走訪與座談,提煉總結村莊改造中的瓶頸問題,并結合以上的系統調查和數據分析結果,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建議。
首先,通過預調查,針對村莊建設和發展涉及的諸多問題進行摸排,利用眾數分析法,去掉離散度大的項目,共計提煉出8 類16個村民比較關注的問題,把這些問題作為調查項,得到哥提曼量表以及矩陣表格(表1、表2)。

表1 哥提曼問題原始表

表2 哥提曼量表
將“調查結果量表”轉化為“哥提曼三角量表”(表3)。

表3 哥提曼三角量表
問卷中詞條第8、9、13、16 項的結果準確性差,作為淘汰項。
由數據分析結果得出:首先,村民非常重視村莊的產業發展,這也是村莊的命脈。其次,背井離鄉都是逼不得已,他們極度渴望能夠就近就業。此外,村民非常關心村莊水電暖配套完備。接下來村民認為很重要的是希望科技引領,增產增收。對于村容村貌提升、遷村并點以及城鎮化等問題不太關心。
將被調查者所持態度分為肯定與否定2 種態度,選擇關注度最高也就是在數據方面呈現分布最密集的5 種做進一步分析(表4)。

表4 態度傾向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村民態度趨勢表現為肯定的有發展產業,形成村莊造血功能;完備生活基礎設施配套,讓生活更方便、更高質;否定的態度表現為固守傳統耕作方式以及假大空模式化的村容村貌改造;態度中立的表現為村容的整潔度。
2.2.1 土地以拓展基地形式納入較為理想 以上調查結果,村民對土地流轉項被作為無效項刪除了。土地以拓展基地形式納入較為理想,不僅節約了土地流轉費用,也一定程度節約了監督管理費用。重要的是給予基地資材供應、技術培訓以及產品質量標準控制,以銷定產等。
2.2.2 村民參與是就地就業的有效途徑 通過走訪了解到,如果能保證2 000 元/月左右的收入,多數村民希望能回歸家園,安居樂業。以養老為例:過半的老年人希望村內養老,可自動結對,較年輕的老年人照顧較年老的或行動不便的,并給予相應酬勞,能保證部分老年村民老有所為,另一部分村民能得到熟悉的同村老友照顧,各得其所。另外,可以對村中無業年輕人進行集訓,統一負責病患老人的常規管護(理療、止痛、量血壓等)。
2.2.3 村莊發展由誰引領 研究結果顯示,半數以上老年村民(61~85 歲)對鄉村由誰引領的問題頗為關注,因為目前多數村干部沒文憑,部分村干部素質較差、文化水平不高,對村莊發展沒有前瞻性,沒有長遠格局。呼吁大企、都市白領以及能人回歸鄉村,呼吁大學生以及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下鄉,使知識信息以及知識分子在農村集聚,使其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因此,呼吁恢復農村活力,重建農村知識階層。
鄉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土地,農業產出是鄉村自我造血功能的源泉,由鄉村土地產出所引發的農產品加工、農業觀光、農科培訓等三產融合是增加土地產值、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經濟收益、促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也是村民最為關切的重要命題。
首先,村民不拒絕農業科技的融入,希望得到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指導,希望通過科學技術提升單位土地產值,實現增產增收。
其次,村民能吃苦,并不意味著他們對村莊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沒有渴望,村民們在希望有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對豐富的精神生活的渴望也極其迫切。
再次,多數村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不高,但對家園的未來都充滿希望,他們渴望有正確地、積極地引領,渴望有知識有文化、肯為他們著想、并能夠帶領他們走向富裕的康莊大道的帶頭人出現。
此外,鄉情濃于血。他們祖祖輩輩生于斯長于斯,所謂敝帚自珍,一些鄉土符號述說著村莊的歷史,承載著兒時記憶,任何斷然割裂式的改造都是對他們情感的傷害。他們并不膚淺,對于涂脂抹粉式的所謂村容村貌的提升深惡痛絕。
最后,村民對土地有著浸透骨髓的熱愛和依戀,勞無所獲才使他們對農田耕作失去動力,致使部分農田荒蕪,客走他鄉以謀生路,致使老幼留守、村莊凋敝,調動其內在的積極性是鄉村振興不容忽視的問題。
村民對理想家園的心理訴求可以總結為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產業、有富足的經濟基礎、有完備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有美麗的村容村貌、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有獨特的家鄉印記。
村民是弱勢群體,對自己理想家園的訴求多被忽視,望此研究能一定程度披露他們的心聲,引發相關部門的重視,進而勵精圖治,采取有力措施,以迎合民意,全面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