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朝 汪張毅 王 月 龐曉麗 王紅云 焦金金
1.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天津 301617;2.天津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天津 301617;3.天津中醫藥大學教務處,天津 301617
Watson 關懷理論是由美國學者華生創立[1],其指出人性關懷照護是護理的本質和核心。該理論建立在10 個人性照護因素上,照護可以在人際關系間有效的應用,完成人的需要,促進個人及家庭的健康成長[2]。目前,已被國內外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仍不足[3-5]。故本文利用CiteSpaceV5.7.R2 軟件對近二十年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探討其研究的現狀及熱點,以期為我國Watson 關懷理論模式的進一步研究、發展與應用提供參考和方向。
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和Web of Science 數據庫為資料來源,檢索時間限定為200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
納入標準:與Watson 關懷理論主題相關的文獻。排除標準:①報紙、會議、新聞報道等文獻;②同一研究重復發表、內容缺失的文獻。
利用NoteExpress 及Excel 軟件對文獻年度發文量、期刊、基金來源等情況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運用CiteSpace 5.7.R2 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6],繪制知識圖譜。
2.1.1 年度發文量分布 外文文獻2000—2015 年呈緩慢上升趨勢,2015 年達到增長小高峰,2016 年出現低谷,而后迅速增長,2020 年達到頂峰27 篇。中文文獻2004 年首次發表,2004—2014 年發文量較少,2015 年達到增長小高峰,2020 年達到頂峰20 篇。見圖1。

圖1 年度發文量趨勢
2.1.2 期刊來源分布 納入的378 篇國內外文獻來自于119 種期刊。其中,外文期刊中《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載文量最多,為20 篇。中文期刊中《護理研究》和《齊魯護理雜志》收錄的文獻量最多,為8 篇;另外,有46 篇文獻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占比28.75%。
2.1.3 基金資助 納入的160 篇中文文獻中有29 篇具有基金支持,占文獻總量的18.13%,獲得2 項基金支持的僅9 篇,其余文獻均僅獲得1 項。
2.1.4 發文國家、地區分布 就外文發文量而言美國排名第一,加拿大和巴西次之,土耳其第三,共占文獻總量的47.25%,見表2。中文文獻源于我國27 個省、直轄市或自治區,其中山東省發文量最多,其次為河南省、四川省等8 個省自治區,占文獻總量的63.73%,見表3。

表2 發文國家分布

表3 發文地區分布
2.1.5 發文作者合作情況 國外發文量最多的是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JEAN WATSON(18 篇),由圖2可知,國外學者之間的合作較為緊密。然而,國內發文量最多的是濱州醫學院護理學院王慶華教授(12 篇),以王慶華為核心的團隊合作較為緊密,其他學者相對分散,見圖3。

圖2 國外作者合作圖譜

圖3 國內作者合作圖譜
2.2.1 高頻關鍵詞 如圖4 所示,國外研究以華生關懷理論為核心關鍵詞,護理理論、護士、護理教育、學生、護理管理、體驗、感知等高頻關鍵詞圍繞核心展開,關懷行為、家庭護理、社區護理、照顧者等也與核心關鍵詞緊密連接,為當下國外的研究熱點。如圖5 所示,國內研究以華生關懷理論為核心內容,生活質量、住院患者、護士、護患關系、應用研究、患者滿意度等高頻關鍵詞圍繞核心展開,有較高關注度。

圖4 國外關鍵詞網絡圖譜

圖5 國內關鍵詞網絡圖譜
2.2.2 研究類型和研究對象 研究類型主要包含臨床護理、理論綜述、描述性研究、量表研發四類。研究對象主要為腫瘤與癌癥、艾滋病等患者。另外,國外研究對象除了患者外,還包括護士、護生及照顧者。見表4。

表4 國內外研究熱點
人文關懷已成為現代護理的核心理念之一[7]。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Watson 關懷理論關注度越來越高,發文量也呈指數型增長。然而,發文質量不高,收錄外文最多的《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影響因子僅0.83;中文文獻發表在核心期刊的占比僅28.73%。加之基金支持力度不夠,作者間合作交流較少,國家、地區分布不均,研究的深度和水平有待提高。另外,外文文獻的發文機構多為各大高校,理論研究較為深入,而我國大多為臨床醫院,實踐應用較多,建議今后加強實踐與理論的緊密結合,提高臨床實踐水平。
3.2.1 加強質性研究與量性研究相結合 國外學者更加注重患者及護理人員的臨床體驗和感知[8],針對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開展質性研究,制訂人性化護理措施[9-11]。國內多為量性研究[12],然而,人文關懷強調護患之間的主觀溝通和感受,質性研究獨特的優勢能夠更好地反映人文關懷理論的應用。在未來,需引起我國研究者的注意。
3.2.2 拓寬Watson 關懷理論適用對象 國外基于Watson 關懷理論的應用人群更加廣泛,不僅應用于患者,還應用于照顧者、護士及護生,且通過相應的干預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14]。而我國大多數研究仍以患者為主體,建議國內學者汲取國外經驗,拓寬關懷理論應用對象。
3.2.3 拓寬Watson 關懷理論實踐范疇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慢性病的治療周期延長,人們對高質量院外醫療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加[15]。目前,關懷照護在美國、加拿大等歐美發達國家的家庭護理、社區護理、遠程護理等方面廣泛應用,尤其是遠程護理已成為老年群體醫療保健的主流趨勢[16-18]。在國內,由于我國院外醫療服務體系發展剛剛起步,人文關懷實踐還處于萌芽階段。建議借鑒國外研究經驗,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構建適用于我國文化的人文關懷實踐指南。
在護理管理方面,國外的護理管理者通過構建健康和諧的工作環境,提高人性化護理管理水平[19-20]。相比之下,國內護理管理關懷實踐研究較少,大部分是將該理論用于提升護士的滿意度[21],建議今后拓寬護理管理研究內容。
3.2.4 加強Watson 關懷理論在護理教育領域的應用國外學者使用敘事、理論指導等遠程關懷教學方法,創建關懷空間,滿足護生自身的關懷需求,體驗關懷過程[22]。同時,制訂人文關懷課程并采用基于該理論的臨床教育方案,讓學生在教與學實踐中共同成長[23]。然而,在國內,護理教育關懷實踐研究較少,人文關懷課程大多停留在教材和關懷技能的培訓上。研究表明[24-28],我國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水平整體偏低,提示我國護理人文教育方式、方法有待改善。
國內外Watson 關懷理論已具有一定發展,但仍存在許多不足,我國研究者應汲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研究緊密結合,質性研究與量性研究綜合運用,拓寬關懷理論適用對象與實踐范疇,進一步提高我國關懷理論研究的層次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