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培 陳亞星 姜 云 胡 佳 牛守君 錢 飛 朱 琴 倪慶鋒
1.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江蘇南通 226001;2.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江蘇南通 226001
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因確診時多為臨床晚期,致使每年約90 萬患者死于這種惡性腫瘤,成為第二大癌癥死亡的原因[1-2],目前對于結直腸腫瘤首選治療方式仍是手術切除[3]。與傳統的開腹手術比較,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提升術后生活質量等優勢而在結直腸腫瘤手術治療中廣泛應用[4-5]。所以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是目前治療結直腸癌最為常用見方法之一。為便于術中操作,常采取頭低足高截石位,并且臀部下方墊體位墊,以保證手術醫生操作的良好視野[6],但墊高臀部后可導致腰背部懸空,長時間后背部的壓力分布不均,進而導致患者腰部肌肉疲勞或損傷,可引起患者術后腰部疼痛[7-8]。通過術后隨訪發現,此類手術患者術后腰背部疼痛發生率高達90%,直接影響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及舒適感。
近年來,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中的體位墊也在持續改進中[9-10],本研究根據人體腰部生理曲線,通過使用一種自制電動充氣一體式體位墊,既有效地暴露了手術視野又保護了患者腰背部肌肉以及軟組織,效果良好。
選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7 月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結直腸手術患者72 例。納入標準:年齡40~70歲;皮膚一般狀況良好;病理明確診斷為結直腸癌;患者意識清楚具有較好的語言能力和感知能力;手術時間<4 h。排除標準:腰椎手術史;骨質疏松;腰肌勞損;腰背部外傷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術中采用全身麻醉,麻醉風險評估Ⅰ級或Ⅱ級。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6 例,兩組年齡、體重指數、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分別采用傳統長方體位墊和自制充氣式體位墊,進行對比觀察。由同一組手術醫生和巡回護士負責體位擺放并完成手術。
1.2.1 物品準備 對照組采用普通方墊,觀察組采用自制電動體位墊,上層為凝膠材料,中間為惰性記憶棉,下層為聚乙烯,無毒無害的熱塑性樹脂,具體的形狀及尺寸為長50 cm,寬45 cm,臀部本體的最高處高為8~12 cm。見圖1。
1.2.2 對照組 在全麻后將擱腿架固定在手術床上,雙小腿托腿板支托患者小腿肌肉豐富的部位,左小腿支撐高度與身體呈水平位,右小腿放于支腿板上,支腿板抬高身體30 cm 左右,支托架關節端避開腘窩。兩大腿外展不超過生理跨度45°,腿架高度及外展度固定好后讓患者自己確定體位擺放后有無局部受壓及機體牽拉不適感。無不適后巡回護士協助患者將臀部下移超過手術臺下沿5~6 cm[11],撤除床尾板。擱腿完成后3 人配合放置體位墊:2 人分別站于患者身體兩側,同時抱住患者大腿根部托起患者,1 人迅速墊方枕于臀下骶尾部。
1.2.3 觀察組 充氣式體位墊在患者躺于手術床前預墊于手術床上:體位墊下緣對準手術床中間凹槽處,截石位腿部擺放位置同前,全身麻醉后,按動電動開關,充氣完畢后再次檢查患者腰部緊貼腰墊,通過調節泄壓來控制調整腰墊高度。Dixion 術式腸腸吻合好、Miles 術式肛周切緣縫合后即可放氣減輕骶尾部壓力,保持患者水平仰臥截石位,不影響手術醫生對切口縫合的操作,同時有效減輕患者骶尾部的壓力。
①體位擺放時間的比較:包括術前體位墊的擺放及體位墊放置后觀察整理時間;②骶尾部皮膚受壓情況的觀察:術畢,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巡回護士再次評估患者骶尾部皮膚受壓情況:完整、充血、紅腫、硬結;③患者舒適度:術后24 h、術后第3 天、術后第7 天,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制定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2]評價患者肩背部、腰骶部、下肢有無不適及疼痛。0 分為無痛,1~3 分為輕度疼痛,4~6 分為中度疼痛,7~9 分為重度疼痛,10 分為劇痛。④滿意度比較: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包含手術醫生的滿意度、巡回護士滿意度、患者滿意度的三方調查,從術中手術部位的暴露、術中體位的穩定狀態、術前體位擺放的工作效率、有效縮短腰骶部懸空時間、術后患者隨訪等方面制訂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各項內容滿分100 分,≥90 分為非常滿意,80~89 分為滿意,70~79 分為一般,≤69 分為不滿意。共收集調查表210 份。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例數/每組總例數×100%[13]。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體位墊擺放時間、觀察整理時間、體位擺放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體位墊擺放時間、觀察整理時間、體位擺放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體位墊擺放時間、觀察整理時間、體位擺放時間比較(s,)
兩組骶尾部皮膚均完整,觀察組骶尾部局部發生充血、紅腫硬結等皮膚受壓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骶尾部局部皮膚受壓情況比較(例)
術后24 h、術后第3 天,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第7 天,兩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VAS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VAS 評分比較(分,)
注 與對照組同期比較,aP <0.05。VAS:視覺模擬評分法
術后醫、護、患三方對兩組體位墊滿意度的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后醫、護、患三方對體位墊的滿意度比較(分,)

表5 兩組術后醫、護、患三方對體位墊的滿意度比較(分,)
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常采取膀胱截石位,術中為充分暴露術野,需將長方枕置于骶尾部局部抬高臀部[14],滿足手術體位擺放綜合要求[15]。由于骶尾部缺乏肌肉脂肪的保護,同時,直腸癌根治術的平均手術時間為3 h,術中長時間被動體位,加大了骶尾部受壓的壓強,更容易導致患者該部位的皮膚出現壓力性損傷,影響患者術后恢復[1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骶尾部皮膚受壓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原因可能是一體式體位墊上層附有凝膠,高分子凝膠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抗壓性,同時還具有與人體良好的組織相容性,能使患者的體重均勻地分布在硅膠上,能有效地減弱壓力、剪切力和摩擦力等對骶尾部皮膚的傷害作用[17],有效地減少了患者術后皮膚出現充血、壓紅硬結的發生。另一方面,正確的體位擺放能減少術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特別是神經損傷和術中獲得性壓力性損傷[18],本研究擺放體位時操作規范,符合人體力學原理,選擇了合適的支撐面,最大限度減少因體位安置不當帶來的骶尾部皮膚壓力性損傷發生[19]。
截石位擺放時人體腰椎間關節面呈矢狀位[20],活動度較小,通過背部的“兩點支撐”準則發現,人體背部的壓力分布,主要是肩胛骨和腰椎骨兩個部位[21],為充分暴露手術野,骶尾部的抬高,使肩胛部緊靠手術床,腰部無支撐處于懸空狀態,長時間重力作用于肌肉上會使肌肉產生一定的負荷,導致骶尾部組織疲勞。有研究[22]通過對肌電圖幅度和頻率的分析來檢測局部肌肉的負荷和疲勞程度,發現軀干角為0°時肌肉的緊張程度和負荷明顯低于其他各軀干角,而截石位手術墊高臀部,軀干角明顯大于0°,更為腰背肌存在一定的負荷導致腰部疼痛提供了理論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1~3 d 內腰背部VAS 評分高于對照組,可能原因為患者腰部懸空處需以薄軟墊墊實,但患者麻醉后實際操作存在困難,墊的過緊反而易造成腰背部壓力性損傷,過松,則起不到支撐的作用。該體位墊一體式整體設計,不但能有效地墊高骶尾部,充分暴露手術野,而且加長延伸貼合人體腰背部生理曲線,恰好托住了患者懸空的腰部,使腰部有了著力點,減少了腰骶部肌群所受的壓力,減輕患者術后腰部疼痛[23-24]。
將電動充氣式體位墊在術前預置于本研究觀察組患者手術床上,截石位擱腿架擺放好后,一鍵電啟動。不但能避免巡回護士負重填塞擺放體位墊的麻煩,而且節約反復整理體位墊的時間,符合臨床實際使用需求,提升使用者的體驗感。該電動充氣式體位墊可根據患者體重指數差異調節體位墊的充氣壓力,逐漸抬高骶尾部,以滿足手術所需的體位要求,有效保證了患者的舒適度和術中體位的穩定性,有利于手術操作的順利進行[13]。術后,手術醫生評價術野暴露滿意,手術醫生的滿意度提高。通過術后隨訪,患者腰背部疼痛的癥狀及體征明顯減少,有效地提高了患者術后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患者術中應用電動充氣式體位墊后,體位穩定,手術視野清晰,提高了手術安全性,減少患者術后腰骶部皮膚壓力性損傷的發生,減輕術后腰骶部疼痛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醫、護、患三方滿意度,提升了護理工作質量[25-28],效果優于傳統橫條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