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東
摘 要:“雙減”政策是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雙減”減輕了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使其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這就要求學校著力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教育出版擁有大量優質的教育資源,作為服務教育的重要領域,應充分把握我國教育事業新的歷史定位和歷史使命,發揮內容資源優勢,加強素質教育課程開發和研究能力,加快融合出版轉型建設,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為中小學課后服務助力。
關鍵詞:“雙減”政策 教育出版 課后服務
近年來,我國義務教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隨著中小學生學習競爭越來越激烈,升學的壓力增大,家長的教育期待越來越高,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隨之加重。為了創名校、搶占優秀生源,中小學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部分學校為了提高學生考試分數,實行“題海戰術”。作業量過大,擠占了孩子睡眠時間,影響其生長發育,還會導致孩子視力下降;從長遠來看,讓學生埋頭作業,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探索,終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造成后勁不足。更有部分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超綱超前教育,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不僅占用了中小學生大量的周末和節假日時間,造成孩子們厭學、家長們焦慮,還增加了眾多家庭的經濟負擔,靠鉆時代的空子謀取暴利,與教育的本質大相徑庭。
為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從根本上治理各種教育亂象,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負擔,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力求控制學生書面作業總量,保證其睡眠時間,同時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2022年2月8日發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中又著重提出,要把“雙減”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鞏固成果、健全機制、掃除盲點、提升水平、維護穩定、強化督導”[1]。
落實“雙減”政策,絕不是一減了之,其中一道必答題就是,校外負擔減了,校內教育服務以及課后服務如何做實做強。減負不能以降低教育服務質量為代價,只有讓教育服務和課后服務“質效雙增”,才能更好地減負。對于學校來說,要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及能力,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以及學校作業設計水平,同時還要在推進課后服務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尋找適合學校的最佳方式;對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來說,要建立健全課后服務經費的籌措機制,借助社會資源和力量,拓寬課后服務的資源渠道,并做好課后服務的安全保障工作。
早在2017年年初,教育部就發布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廣大中小學校利用學校自身的優勢,開拓創新,積極作為;教育管理部門則要在統籌規劃、溝通協調上發力,從而形成課后服務的合力。該意見旨在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以及長遠發展,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
“雙減”政策是黨中央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重要決策部署。作為教育服務的重要領域,教育出版不僅擁有大量的優質教育內容資源,而且具備對教育的理解、研究、探索以及提供精準教育服務的能力。本文擬結合“雙減”政策背景,就教育出版助力課后服務的可能性以及如何作為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育出版助力課后服務的可能性
教育承載著傳播真理、塑造靈魂的重任。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要在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滿足學生對教育的基本需求。
出版業承擔著傳承文明、傳播文化、教育人民、服務大眾的責任和使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和輿論導向,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主旋律,做好主題策劃和出版工作,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繁榮昌盛。而教育出版作為助推中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則要堅守服務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緊緊圍繞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根本任務服務教育。
(一)擁有大量優質教育資源,是教育出版助力課后服務的天然優勢
教育出版機構一直致力于服務教育的使命,占據著天然的內容資源供給優勢:有專業的教育類紙質圖書和電子出版物,這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的基本資源;有豐富的一線名師和教育教學專家構成的作者資源,可以為教育產品開發及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專業指導。如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針對“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部署,大部分教育類出版社在第一時間免費公布電子版教材、教輔讀物,同時開放各種線上教育資源,以滿足廣大師生的教學、學習需求。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課后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兩項:一是基本服務,即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效率;二是拓展服務,比如開展拓展閱讀、文學藝術、勞動技能、科學探索等社團活動。而出版社擁有大量的資源,在這兩項任務上都可以有所助力。為了達到更好的作業效果,一些優秀學校致力于自主研發基于分層、彈性、個性化的校本作業,教育出版社不僅掌握著大量的教育資源,還擁有吃透課標與教材的優秀編輯,可以幫助學校研發出優質的作業。在開展社團活動方面,教育出版機構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在科普、藝術、閱讀和勞動方面,出版社已經出版過相應的教材、讀本等,開展此類活動得心應手。在開展這些活動方面,教育出版助力學校,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由單純內容供應轉向精準教育服務,是新時代教育出版大勢所趨
傳統教育出版一般根據教育教學發展需要,以提供標準化的教材教輔以及課外讀物為主,而教育則追求因材施教,尤其在“雙減”政策下,教育更加關注個性化課后服務,教育主管部門要求中小學“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2]
教育出版機構應該深入教育教學一線,了解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做好市場化服務。誠如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宋吉述先生所說,教育出版要把握教育新理念新模式,“系統性地加強對學科、課程的研究,形成以課程為核心的出版理念”[3]。也就是說,教育出版社要樹立課程出版的理念,加強綜合性資源出版意識,從而為學校提供全程參與的一體化教育解決方案,使內容提供與教育指導和實踐相得益彰。231A7922-C614-48CB-A169-C66B93C05CC3
(三)“雙減”政策的實施,為教育出版助力課后服務提供了契機
“雙減”的目標,一方面是減輕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另一方面就是對于校外的培訓機構進行規范,從而從根本上緩解家長對于孩子教育的焦慮問題,規范了校外培訓行業的行為,也緩解了學生的校外培訓壓力。這樣可以為中小學生釋放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讓他們能夠進行體育鍛煉或者從事自己喜歡的閱讀、科學、藝術、文體等活動。
隨著校外學科培訓的規范和退出,校內課后服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就更加凸顯出來了。目前在經費受限、師資不足、課程開展和服務模式不明朗的情況下,開展課后服務是很多中小學面臨的難題。而教育出版從事教育服務,有責任也有義務研究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挖掘潛能,發揮優勢,為中小學課后服務助力。
二、教育出版助力課后服務如何作為
(一)利用自身豐富的圖書資源,助力學校打造閱讀中心
從2017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截至2021年9月22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一共有10.8萬所學校填報了關于課后服務的信息,其中96.3%的學校為學生提供了課后服務;共有7743.1萬名學生參加了課后服務,學生參加率達到85%。雖然從統計數字來看,課后服務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在實踐層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如經費不到位,教師積極性不高,對學生吸引力不夠,等等。針對這一現狀,教育主管部門不斷地健全與完善學校課后服務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并提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后服務中的作用”。
另外,“雙減”政策的實施和持續推進,為中小學生釋放了更多閱讀和自由支配的時間,他們有更多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隨著新一輪“大語文”教育改革政策的深入,學生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
教育出版社作為服務教育的機構,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以及各類教材教輔、課外讀物等,應積極與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對接,籌劃建設校園圖書館、校園閱讀角、校園閱讀活動中心等,為中小學生課后閱讀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利用教育專業優勢,加強素質教育課程開發及指導,助力課后服務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和逐步深入,中小學生作業針對性更強,質量提高,數量減少,很多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退出舞臺,在校學生可以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和精力接受素質教育。一方面,中小學生可以到科技館、少年宮、博物館、美術館、職業院校和工廠車間等進行參觀學習、實地考察和勞動實踐活動;另一方面,他們也要通過在學校接受系統的素質教育課程,提高綜合素質。
對于教育出版機構來說,其發展課后綜合素質服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教育出版本來就是為教育服務的,與中小學有著天然的聯系,了解中小學的素質教育需求,地方教育出版可以憑借其在地方文化、素質讀本開發等方面的豐富積累,為中小學打造地方文化課程和特色校本課程,作為課后服務的課程資源。其次,出版機構在策劃、出版素質教育教材、讀本的過程中,積累了內容資源、專家團隊和課程教學解決方案,從而可以高效地做好素質教育課程的課后服務。比如針對部分中小學素質教育落實不到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匱乏的現狀,為實現學生“五育”全面發展,很多出版社開發了勞動教育、藝術教育以及美育方面的教材和讀本。出版機構在策劃出版這些教材讀本紙質圖書的基礎上,可以順勢在素質教育課程開展、課后服務師資團隊建設以及課程專家指導方面提供具體方案,助力中小學課后服務。
(三)發揮數字融合出版優勢,助力精準適配的課后服務
“雙減”政策意在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注重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與此相應,發揮數字融合出版的優勢,探索立體教育出版的新業態成為教育出版未來的發展方向。
助力中小學精準適配的課后服務,數字融合出版可以發揮獨特的優勢。首先,教育出版機構資質齊全,具有較強的創編能力,可以開發高水平的融合出版課程,可以為課后服務課程開發、教學和實踐提供師生全程參與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其次,在“雙減”政策下,為不同學業水平的同學提供精準教學、個性化作業,進行在線測評等,既需要豐富的不同層級的資源,又需要數字化技術手段來實現。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就提出:“引導支持研發教師備授課、網絡教研、在線教學的學科教學軟件和滿足特殊教育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資源、設備、工具。”[4]教育出版機構在內容開發上可以發揮引領作用,建立優質的資源平臺,在管理上,加強數據收集和分析力度,從而為中小學提供更加精準的課后服務。再次,在為中小學生提供藝術、勞動和手工制作方面的課后服務時,利用音頻、視頻和動畫等多媒介融合方式,既可以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又激發了同學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教育出版作為文化傳承、思想傳播和服務教育的重要領域,與學校教育一樣,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要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服務。“雙減”政策旨在通過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規范和壓減學科類教育培訓,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提升學校的課后服務質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目的。不難看出,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是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教育出版在“雙減”政策下通過助力學校打造閱讀中心、加強素質教育課程開發和研究以及發揮數字融合出版優勢,助力中小學課后服務,引領教育改革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N].中國教育在線,2022-02-10.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5).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1-07/25/c_1310083959.htm.
[3]宋吉述.“雙減”政策下教育出版發展思路[J].中國出版,2021(20).
[4]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EB/OL].(2021-07-2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7/22/content_5626544.htm.
(作者單位系安徽教育出版社)231A7922-C614-48CB-A169-C66B93C05CC3